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与实践价值研究

2022-10-21蒋飞燕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总书记群众

蒋飞燕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 530007)

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也是社会发展福祉的不断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新论述、新理念、新观点。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为全社会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思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在2016 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至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意味着人民健康问题已上升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我国正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打造健康中国,探索全方位全周期全民健康的保障之路。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夯实健康基础。

一、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内涵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意味着“健康中国”成为治国理政的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健康发展理念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回应民生呼声。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基础性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有健康的权利,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水平,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人民健康,毛泽东同志认为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要重视对人民健康权利的保护,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工作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保障人民健康;江泽民同志认为保护人民健康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关注人的健康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调研考察等多种方式,听取民声和了解民愿,思考谋划如何让医疗改革成果惠及每家每户。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卫生事业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讲话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人民身体健康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顺应民众关切,从“1”发轫,民生落脚,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广和更公平的健康福祉,突出了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

2.以新时代健康观引领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健康中国”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新发展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突破了仅限于医疗卫生部门的观念,涉及体育、教育、环保等部门,突出了大健康理念,推动形成了大卫生、大体育的格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身心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目标,他将人民身体健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他认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是在全面小康社会下描绘的全民健康蓝图,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全党全国正在推动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把健康作为一个新的考核指标,对政府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进行考核。《“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旨在推进全民健康国家战略,这是兑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大举措,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二)以健康梦为基础推进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健康梦与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历史的期许和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了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近代中国饱受欺凌,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梦是近代革命先烈和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健康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追求人民解放事业和保障人民健康联系在了一起,人民健康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当前我国面临着多重健康问题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谱变化;“三医联动”改革滞后;健康领域投入不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仍然严峻;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不容忽视,新发传染病防控难度加大等。同时还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和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之间的矛盾,健康领域的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不够、缺乏整体性协调性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通过健康中国建设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国家认同、社会公正与全面发展,维系社会安定与国家安全。历史的期许、新时代的内在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都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动力,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2.健康梦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础和重要路径。

在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描绘出具体的蓝图。健康中国战略可以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基础,是一条重要的实施路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卫生健康工作不只是改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他要求“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自主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了质的变化,彰显了我国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优势和活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基础作用和标志地位愈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和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历史与现实,深刻指出人民健康事业与强国之路的关系,更从政治家的高度阐明健康梦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将健康梦与中国梦相联系,赋予新时代健康梦深层的意蕴。将健康梦融入中国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中融入全民健康保障的健康政策,提高健康治理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靠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已势不可挡。

1.创新发展是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创新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第一,进行制度创新,着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通过精准定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他指出要“以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和动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创新,争取在分级诊疗制度、全民医保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上取得突破”。第二,创新服务供给理念。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做到预防为主、病有所防、防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

2.协调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完善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做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重点向基层倾斜,逐步缩小健康差异。同时把分级诊疗制度列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首位,让人民群众有公平的获得感。第二,把健康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建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把健康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3.绿色发展是方向。健康中国建设以打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为重要任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第一,加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与自然的和谐中实现人的发展。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贯彻食品药品安全法,完善体系,强化监管;推进全民健身;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有效防控重大疾病。第二,打造绿色健康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和科技为抓手,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实现医防结合、上下协作、医养结合、多元发展,形成覆盖广泛和专业化强的健康服务体系。

4.开放发展是条件。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对内对外的关系。第一,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精准做好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吸引各类投资进入健康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第二,制定实施全球健康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的健康治理,将卫生健康事业纳入大国外交议程,提升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南南合作,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的研究合作。

5.共享发展是目标。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中国特色的健康事业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两个侧重点,提供公平和系统的健康服务。第一,全民健康全覆盖,惠及全人群。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基层倾斜更多的健康服务资源,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大支持力度,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第二,全生命周期覆盖。让全民健康保障政策成为一个连续有机的整体,使人民群众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得到基本的健康服务,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第三,加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均等化服务。

二、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价值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思想,因为它指出了做好我国健康服务的实现路径,蕴含着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健康”动力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健康中国战略,其形成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过程。人民健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深化医疗改革的任务,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指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出台,正是从健康中国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内涵的深度阐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高瞻远瞩和深度思考。提高中国人的体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劲的“健康”动力。

(二)打造人民健康的生态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相关,关乎民族发展的未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是基础。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人类能赖以生存和永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才能真正过上美好的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回应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期待,提出了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党和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范,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出台,加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倡导适度消费和生态消费,形成绿色发展的“合力”,有效应对天气污染;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有系统地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有效修复,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可使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绿色的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走向深入,为人民健康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疾病防控体系形成并逐渐完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法治和应急预案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应急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有力等,保障了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正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验。我们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正视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1.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公共卫生法治的制度性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织密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体系,为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在公共卫生队伍培养,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协同机制,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全面增强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一方面,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增强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的能力;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等,增强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整体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或者豁免,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3.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物资保障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健全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目标,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高效安全可控。

4.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一方面,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通过对交通、物流、应急储备信息等精准追溯,可以使疫情防控更快、更有序和更有针对性,极大提高疫情防控的效能。另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加速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加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加强医药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等;二是加快推进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科技计划等;三是加快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应用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人民健康思想一脉相承,又具有新时代的独特内涵,为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是我们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总书记群众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