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2-10-21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4期
关键词:遗产文化遗产

外刊选粹

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已经从围绕国家边界与领土的地缘政治冲突转向不断增加的、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文化标识和身份政治冲突。文化遗产被视为当代国际安全观念中不断热议的话题。文章通过概述关键的历史事件和危急情况,研究关于武装冲突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在二战之后尤其是冷战时期,保护文化遗产逐渐与构建和平、解决冲突、相互容忍、增强社会的韧性与复原力等目标相关联。

二战时期作为国际安全议题的文化遗产。一战期间,文化遗产更多成为被袭击的目标,而且也被当作是宣传工具的一部分。二战期间,大量的城市和历史遗址遭到破坏,发动战争的一方会在占领区域系统性掠夺艺术品。

二战结束后,1945年UNESCO成立,1946年ICOM成立,1949年各国陆续签订日内瓦四公约,尽管公约界定了保护文化财产的指导方针,但是受限于军事必要性条件。1954年通过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又称《海牙公约》)在内容中完善了相关表述。该公约将文化遗产的概念推广至联合国,推动了更多国家认可这个概念。两次世界大战将国际的注意力聚焦于武装冲突中的遗产保护,同时强调需要建立一个有助于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和法律准则运行环境。

后冷战时代文化遗产作为维护人类安全的基本观念。在后冷战时代,遗产与安全的关联越发紧密。安全观念的重心已经从国家的物质生存和凝聚转向以人为中心,其中“安全”不仅指国家的安全,同时也包含人类的安全以及人类的幸福安乐,这里的“人”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是全球人类的集体。现如今,引发冲突的原因不再是国土边境、经济动机或政治意识形态体系等,而变成了身份与文化,这也使得保护文化遗产需要立足于更广阔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安全观念。

1990年代,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冲突可视为是一个转折,身份、种族、宗教和文化等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个阶段,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因文化和民族分歧而起。公共舆论开始使用“文化清洗”一词来形容冲突期间蓄意破坏某个民族身份与记忆标识的行为。蓄意破坏文化遗产的行径也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于战争的看法,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外交、经济方面的制裁。

近期冲突中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体系。2001年塔利班在阿富汗破坏巴米扬大佛可视为是遗产保护的又一转折点。该行为触及了“危害人类罪”和“文化恐怖主义”的范畴,并进一步强化了在巴尔干战争之后创造的叙述体系,因此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被界定为恐怖主义。破坏文化遗产的方式与之前有所不同,其在实际行动中并未涉及危害人类的行为,更像是一场具有战略性、精心策划并向全球媒体表演的事件。

随后几年,伊斯兰激进武装持续破坏中东-北非地区的文化象征对象,此举遭到了数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谴责,后者通过援引法律条款和政策干预的方式予以抵抗。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提醒着人们文化权利与身份、自我表达和创造性的关联,该关联在国际人权文书中有着相应的法律依据。

UNESCO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军事手册》,进一步强调了在现代战争中,政治层面对文化遗产作为政治安全议题和重要因素的认同和关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文化财产:在身份认同战争时代迎接新挑战》的报告中支持将文化遗产作为军事地理的一部分,在各个层面的战术战略决策中发挥作用,引发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及专业领域对上述变化的认知与理解。

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安全议题。在冲突管理方面,保护文化遗产已经迅速成为跨界议题,并和国家与人民安全等传统安全议题相联系。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不断发展的政治与冲突中,遗产破坏行为被非国家武装集团作为散布宣传的策略,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此外,破坏文化遗产还常用于消除团结性和民族身份标识。

学术领域中的文化遗产与安全。在近期遗产研究的学术文章中,文化遗产与安全威胁的关联已然成为一个明确的议题。大致分为三种研究类型:第一种传统的遗产研究,运用考古学、文物保护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种偏重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第三种认为联结文化遗产与安全威胁会让部分遗产专家和机构受益,因为其引起了公众和政治的注意力,同时主动保护举动会反映在政治趋势之中。例如,Nemeth认为需要承认文化遗产安全或他认知中的“文化情报”——探索冲突中文化财产在策略及金融方面的潜在可能——把文化遗产、遗址的保护纳入地区安全的范畴,此举将巩固国家安全,文化遗产因此也被视为是制定外交政策、处理国际事务的资产。

文化遗产证券化和遗产与安全的关联。在学术界,国际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在保护框架内进行的研究被描述为“文化遗产证券化”。这种描述方式对于之后的研究来说十分重要。简言之,证券化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假定没有事先确定的安全威胁。相反的是,安全性指的是某人须在特定语境中针对特定对象执行的某些活动。Russo 和 Giusti 采用了这个分析框架,并且这些理念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偏重社会学的方法,包括身份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

关于遗产保护的安全表述常用于一系列的举措中,以此来部分获得国际层面的合法性,并以一种积极的视角来看待捐赠者政治。这也反映出遗产证券化背后所隐藏的不同动机,同时也展示了话语表达的最终产物是如何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转变成一个安全议题或者是一种政治工具。因此,在遗产研究领域中,研究者需要注意遗产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思考是谁创造此种表述方式,以及将遗产保护视为安全议题其背后的兴趣和意图所在。

“遗产-安全关联”一词用于形容文化遗产与安全之间日益增加的跨界连结。它构建了遗产保护的发展,还反映出其与主管气候变化和移民等部门所涉及的安全议题的相似关联性。在此语境下,“遗产-安全关联”强调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文化遗产与安全相互交织,同时也反映出“更为宽泛的和平与安全议程”。

文章在结语中指出,在研究中,对于将文化遗产视为安全议题的表述已经被形容为文化遗产证券化。这种表述方式也需要从事遗产研究的学者思考用安全议题的维度去构建文化遗产保护背后的动机。研究表明,政治家、国际组织以及涉及的遗产地、遗产机构与相关专业人员在安全议题的讨论中,已经将文化遗产当作一项政治工具。还有很多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和合法化动机出发,将安全的相关表述和遗产保护整合在一起,以此来获得公众关注及资金支持,该行径或作为反映精确政治议程策略的一部分。在了解文化遗产与安全议题相互交织的基础上,“遗产-安全关联”的表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文化遗产保护视为安全议题的研究框架。

作为保护武装冲突地区文化遗产制度化的一部分,“遗产-安全关联”的表述也改变了将文化遗产作为当代安全表现形式的观点。两者的关联也要求我们需要将安全理解为一场关于权力和控制的政治斗争,重新审视遗产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文章刊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22年第5期,作者:Marie Elisabeth Berg Christensen,编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国际资讯

ICCROM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设定标准

将文化遗产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标准化是提升遗产部门危机期间责任意识的关键策略之一。ICCROM分享到,目前在该领域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利用ICCROM的出版物创建标准“信息和文件——应急准备和响应” (ISO 21110:2019)。

关于信息和文件的ISO标准展示了遗产机构面临紧急情况时关于规划、响应和复原的最佳实践工作;该标准采用多个信息源,其中包含ICCROM项目FAR(危机情形下文化遗产的应急援助和恢复)框架内的核心资源。据悉,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培训、建构知识、创建网络、提升应急意识、普及政策法规等形式来降低灾害对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及相关社区的影响。

ICCROM发起 “可持续的数字遗产”(SDH)项目

世界范围内数字数据的体量正以指数倍增。2020年创造了64.2泽字节(十万亿亿字节)数据:相比2015年,增速达314%。上述数据表明文化创意部门在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也有助于其在数字世界的发展繁荣。数字遗产包含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是运用3D激光扫描技术,将遗产对象及遗址转化为数字文件,另外一种则是以数字形式诞生的艺术和文化作品。

以数字形式保存人类共同的记忆不应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如果数字数据在可发现、可下载、可操作和重复利用方面存在障碍,那么数据就会变成单纯的字节,并切断了与人类之间的关联,事实上数据的价值是由人类所赋予的。鉴于当下不断扩张的数字世界,ICCROM于7月18日发起了题为“可持续的数字遗产”(SDH)项目,帮助专业人员和机构克服在长期保护数字遗产中所遇到的相关挑战,同时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开源系统。SDH将以与数字遗产合作的生活经验为导向,研发相关的知识、工具和策略。

ICOMOS 对黎巴嫩政府拆除贝鲁特粮仓的行为发出遗产警告

近日,ICOMOS黎巴嫩办公室对黎巴嫩政府下令拆除贝鲁特粮仓的行政命令表示担忧,ICOMOS对此表示支持。据悉,贝鲁特粮仓是一座融合现代遗产纪念性和现代建筑工艺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同时它还是一处承载着黎巴嫩人民、特别是首都贝鲁特人民集体记忆的重要场所。

粮仓受到贝鲁特港口爆炸的影响,其残存的建筑立面吸收了大量粉尘;建筑本身成为事件的标志性形象,警醒着黎巴嫩和整个世界。当下,是否拆除残存的粮仓的争议实质上揭露了社会的分歧,选择遗忘这段惨痛的记忆还是保护这个地标建筑,并将其作为物证记录那场给这个民族留下难以磨灭影响的灾难。事实上,粮仓及所有的遗产建筑都受到爆炸的影响,成为记录这段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爆炸本身也已然成为黎巴嫩国家历史中的一部分。

ICOMOS呼吁黎巴嫩政府立即撤回拆除贝鲁特粮仓的决定,并将其列为官方认定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国家历史建筑,同时还应在粮仓附近划定缓冲地带。

UNESCO举办 “可持续的乡村复兴”大会

6月,UNESCO举办了“可持续的乡村复兴”大会,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并思考欧洲地区乡村未来的发展。文化与自然遗产所有的表现形式都可以视为社区认同、凝聚力和幸福的支柱。文化与自然遗产具有的变革性力量越来越被认为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长期面临着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挑战的乡村地区。

本次大会是在欧盟“地平线2020的乡村复兴遗产”项目背景下组织筹办,大会云集了来自欧盟委员会及欧盟赞助支持项目的从业人员和国际专家们,还有参与该项目的多个乡村社区。为期两天的大会包括关于乡村未来愿景的交互工作坊,与欧洲主要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的讨论和针对成员国的信息分享会。

ICCROM与非洲世界遗产基金(AWHF)和南非共和国共同纪念2022年非洲日

ICCROM与非洲世界遗产基金(AWHF)和南非共和国共同纪念2022年非洲日,旨在通过反思并采取措施支持并促进非洲遗产的保护工作。5月25日,超过50位来自南非和意大利的遗产专家和工作人员齐聚南非首都开普敦,庆祝非洲遗产日及《世界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同时启动“青年-遗产-非洲”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非洲的青年人提供更多工作机会。

“青年-遗产-非洲”项目由ICCROM、非洲遗产学院和AWHF共同发起,这些组织认为遗产是具有价值的资产,有助于社会保障系统加速人类、社会和经济资本的发展。“青年-遗产-非洲”项目为上述理想的有力实践。

eDNA采样调研将在世界遗产中的25处海洋遗产地展开

生态环境DNA调研是一项全球性的公众科学倡议,将有助于测量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脆弱程度;以及在UNESCO世界遗产中的海洋遗产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分布与迁徙的影响。

海洋生物物种会将自身DNA 释放到周围的水中。因此,只需采集普通的水样,就可以从样本中包含的排泄物、粘液或细胞等成分获得生物的基因材料,进而推断物种在一定区域内的丰富程度,实际上并不需要从环境中提取生物有机体。上述的eDNA采样技术性价比更高,同时符合伦理道德,有望彻底改变关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系统,启发下一代海洋研究者。

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eDNA采样调研将在世界遗产中的25处海洋遗产地展开。调研结果将聚焦IUCN红色名录上脆弱的濒危物种,并向研究者提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一次性记录。结果还将与海洋变暖数据相整合,分析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融入社会》出版发布

5月31日,阿根廷阿韦亚内达国立大学召开UNESCO出版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融入社会:在后疫情时代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发展中的贡献》发布会。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公约》相关内容,该书提议应设立一个空间,用于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活态遗产作为社会融入与发展媒介的重要性。

UNESCO 蒙得维的亚办公室联合多个国际组织开展了一项应用研究,项目团队由9个国家的19位调查者构成,该书为应用研究项目的成果。研究提议建立一个多维分析模型,用于评估活态遗产在社会融入进程中的贡献程度,其目的是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横向传播及后疫情时代恢复进程中的位置。

ICCROM与IUCN推出的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 (WHLP)举办世界遗产影响评估工作坊

近些年,ICCROM与IUCN推出的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 (WHLP)与多个缔约国及世界遗产地合作,帮助各地组织关于世界遗产影响评估能力建构的针对性活动。今年,WHLP与挪威文化遗产理事会、挪威环境局和挪威气候环境部合作,举办了首次综合影响评估活动。

4月至5月,WHLP举办了两届能力建构工作坊,主要面向在遗产、规划、发展及政策制定领域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员。工作坊前期在线上开展,吸引了超过80位人员参加。工作坊向与会者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中的方法论和工具。此外,工作坊还为与会者概述了影响评估中的关键要素,并打造了一个平台,供一线人员交流与程序和政策相关的知识、实践经验等内容。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将于今年举行

12月14日至22日,第二届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 国际研讨会将于线上举办。会议将聚焦当地社区参与文化遗产地灾后重建和韧性构筑的相关内容和案例,以及文化遗产在帮助重建与恢复中产生积极作用的优秀实践。研讨会由日本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日本国家文化遗产研究所、文化遗产风险管理中心,文化遗产风险管理中心和ICCROM。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是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旨在促进就亚太国家自然灾害造成的问题分享经验、专业知识和案例研究,讨论如何通过日常维护与管理尽量减少对文化遗产的损害。2021年研讨会的重点是应急响应的案例研究。2023年第三次研讨会将总结前几年经验结论,讨论有效减灾的方法。

国际资讯主要源于UNESCO、ICOMOS、ICCROM官方网站,编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猜你喜欢

遗产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笑的遗产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千万遗产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