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政府培训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
2022-10-20李成龙
李成龙,周 宏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一、引 言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因兼具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之效(刘可等,2019),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绿色生产率革命是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程鹏飞等,2020),“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成效显著,但是当前生态行为实施率仍较低,农业绿色化生产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2020年农业农村部制定的《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等绿色兴农举措。但目前,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不断下降,但亩均用量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户作为生态生产行为的直接参与者,探寻影响其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因素将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政策,有效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前,已有文献聚焦于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化肥农药减量化、耕地保护等与生态生产行为相关的分析。生态生产行为是一个涉及多属性的综合性农业生产行为,不仅涉及物质资料减量或替代技术采纳,农业废弃物处理也是重要的生态生产行为。原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目标,对减肥减药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化肥减量化行为可有效降低耕地污染,提升土壤肥力,而测土配方肥是一种精准施肥技术,可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优化养分投入。但由于化肥减量使用可能影响农户产出,测土配方肥的使用也面临技术采纳成本,而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另外,农药减量化离不开其替代技术的使用,生物农药是传统化学农药的重要替代技术,也是一种绿色生产技术,但其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重要的转换使用成本。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可降低农药残余对土壤和水源等的污染,也是农业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但也面临农户积极性不高问题。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生产行为是一个涉及多环节的行为,而当前农户禀赋分化的情况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实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当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现状如何?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均需要进一步探究。
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进行了有益探讨,相关研究认为,生态生产行为可以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刘可等,2019),但生态生产技术的推广仍面临诸多困境。风险是影响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因素,高杨等(2019)通过探究蔬菜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发现,大部分农户具有风险厌恶的特点,而风险厌恶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也有研究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杨福霞等,2021)、外部环境特征(李成龙等,2021)等对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生态生产行为的实施需要一定资源禀赋条件的支持,但相关研究往往忽视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刘丽等(2020)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通过提升农户的生态技术认知从而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还有研究基于信息角度分析了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影响因素,认为信息能力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路径影响农户行为(刘铮等,2018)。当前,在中国农村地区,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引导对农户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农技推广的重要渠道,但受制于资源有限性,生态生产信息有时并不能直接传递到每个农户手中,进而导致农户间信息获取水平存在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农户是否获得政府的培训或技术指导可能与其资源禀赋情况的差异紧密相关,且资源禀赋更丰富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政府提供的相关生态生产信息。
相关学者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农业生态生产行为体现在多个方面,需要对生态生产行为进行综合考量。另外,资源禀赋不同的农户在生态生产行为实施上可能存在差异,而相关研究往往忽略禀赋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对农户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此外,众多研究将政府培训作为控制变量,但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户在参与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因此,本文从资源禀赋和政府培训角度出发,使用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探寻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政府培训在资源禀赋影响农户生态行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有效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二、理论分析
(一)生态生产行为
农户生态生产行为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路径,承担着实现农业政策新目标的重要任务。陈雪婷等(2021)将生态生产行为分为投入减量型和技术采用型两种,在借鉴龚继红等(2019)研究的基础上,将“采纳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农户生产行为定义为生态生产行为。结合已有研究,本文的生态生产行为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化肥减量化使用、是否使用生物农药、是否使用测土配方肥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四个方面分析。
(二)资源禀赋与生态生产行为
农户行为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受自身禀赋的约束,对于农业生态生产行为而言,农户自身的生产特点和资源条件是行为实施的关键。刘可等(2019)研究发现禀赋水平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制约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生态生产行为实施需要农户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承担一定风险的能力,经济资源禀赋较丰富的农户更有实力和能力实施生态生产行为。且随着收入水平增加,农户可能会更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崔悦等,2019)。自然资源禀赋方面,耕地是农户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禀赋的提升增强了农户耕地利用的长远预期,实施生态生产行为可能给农户带来更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人力资源禀赋是知识、技能与劳动力的凝聚,可以为行为实施提供重要的知识认知和生产技能。社会资源禀赋可有效降低农户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成本(蔡颖萍等,2016),且可能会形成一种“软约束”影响农户行为(曾亿武等,2019)。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各维度资源禀赋水平提升可有效促进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
(三)政府培训与生态生产行为
政府是生态生产行为的组织与推广者,农户可通过培训获取有效的生态生产信息,从而更容易纠正其认知及行为上可能存在的偏差。罗小娟等(2019)指出,政府等公共组织可在价值引导上对农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夏雯雯等(2019)研究发现,培训可使农户提升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在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影响下,农户的认知能力可能进一步提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形成农户自己的生态生产行为认知。而当农户缺乏相关生态行为认知时,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行为实施给自身带来的作用,可能会降低其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积极性。政府等部门的培训活动可准确地向农户传递生态生产信息,从而增强农户生态行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掌握行为实施的技术要点或相关信息,增强其生态生产方式的接受度。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政府培训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
(四)政府培训的中介影响
在中国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户的信息获取可能存在差序格局,政府等相关部门往往选取那些具有禀赋优势的农户进行信息支持或技术指导。具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的农户往往与农技人员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政府的培训等活动也更倾向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从而产生信息的“精英俘获”现象,而缺乏资源优势的农户在参与政府培训方面往往被边缘化。而且经济资源禀赋为农户参与培训提供重要便利条件,佟大建等(2018)指出,经济地位差异是影响技术推广服务获得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农户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政治资源也有利于农户获得相关的农业技术。通过资源禀赋所获得的生态生产信息往往更符合当前生产者实际生产需求,从而更有利于行为实施。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资源禀赋水平更高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培训和技术指导,而且政府培训在资源禀赋影响生态生产行为实施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课题组2018年7月份对江苏省兴化、射阳、如皋、高邮四个县级市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研。这四个地区是江苏省水稻种植的重要产区,产区环境对于稻米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次调研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确定调研地点,共涉及四个地区的12个乡镇、38个村,删除重要变量缺失的样本后,实际有效样本量为322份。此次调研主要包含农户水稻种植信息、家庭信息和生态生产信息等。
(二)变量选取与设定
1.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指农户目前所拥有的资源情况,不同学者针对相关的研究对此有不同的定义。参考田飘逸等(2020)的研究,本文选取耕种面积、地块集中度、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劳动力总体健康状况、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总收入、信贷情况、农业组织化和政治身份9个指标分析资源禀赋。详细指标解释与分类及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资源禀赋指标解释及统计特征
由于资源禀赋各指标的含义和内容存在差异,而熵值法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为有效衡量农户总体资源禀赋水平和不同维度的禀赋状况,本文利用熵值法对相关变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计算各类资源禀赋指标权重,从而确定农户的总体资源禀赋水平和分维水平。
如表2所示,农户总体资源禀赋的平均值为0.29,标准差为0.28,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户之间总资源禀赋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资源禀赋的不同维度水平来看,样本中农户的人力资源禀赋和经济资源禀赋的水平较低,而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禀赋水平相对较高。从差异情况来看,农户之间人力资源禀赋和经济资源禀赋差异较小,其他类型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表2 各维度资源禀赋统计特征
2.政府培训
本文选取是否参加过政府组织的生态技术培训活动表示政府培训。相关研究认为,培训可使农户获得更多生产信息,还可有效提升其生产技能(郑阳阳等,2020)。政府培训可使农户获得更多生产实践中的生态技术信息,加深农户生态生产行为认知。有研究认为农户间的空间信息传播可能存在多级传播情形,不利于相关技术等行为的采纳(殷锐等,2018)。虽然新媒体等传播途径在农户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采纳更依赖于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提供的技术培训可有效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杨兴杰等,2021)。对于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而言,参与政府部门的培训活动可提升农户的信息质量,促进信息转化。
3.生态生产行为
生态生产行为包含四个指标,为有效衡量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综合值,本文利用熵值法对生态生产行为指标进行标准化后计算权重,进而计算出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
在被调查的322个样本中,农户农药包装回收行为的实施率最高,占样本总量的80%,农户使用生物农药的比重也较高,占样本总量的75%,而化肥减量行为和测土配方肥使用行为比重较低,二者均不足样本总量的20%。可以看出,当前农户化肥减量化和测土配方肥使用这两种生态生产行为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见表3)。
表3 生态生产行为指标解释及统计特征
4.其他控制变量
为提高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控制了可能影响生态生产行为的农户特征变量及外部环境特征变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决策者的性别、年龄、风险认知情况和生态生产行为认知情况。
(三)模型设定
本文先检验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影响,再分析政府培训对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由于通过熵值法处理的因变量是受限变量,故本文使用Tobit 模型进行分析,以降低线性回归结果的不一致性,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政府培训在资源禀赋影响生态生产行为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7为相关变量的解释系数,其他变量的解释同式(1)、式(2)和式(3)。
四、结果与分析
(一)资源禀赋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
本文使用Stata15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为避免相关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还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最大为1.47,均值为1.26,说明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可进行回归分析。
如表4 所示,总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影响系数为0.727。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户在生态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资源优势和保障条件,为实施行为提供充足支持。从分维水平来看,自然资源禀赋水平提升有力地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自然资源禀赋是农户行为实施的重要基础,耕种面积扩大和地块集中度提升可降低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单位成本,为农户行为实施提供便利性。经济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影响系数为2.592。当农户经济水平提升时,其支付能力更高,可承担生态生产行为支出,并且经济水平较高的农户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从而为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提供了保障。社会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影响系数为0.520。社会资源禀赋是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的重要资源,可通过组织带动等形式提升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概率。
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降低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概率,年纪较大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往往会采取保守性种植方式,且依赖于以往的生产经验,不利于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生态生产行为认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农户认为生态生产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认知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实施该行为,这与畅倩等(2020)的研究结果一致(见表4)。
表4 资源禀赋与生态生产行为
(二)政府培训与生态生产行为
表5汇报了政府培训对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为对控制变量和地区变量不进行控制和进行控制的结果。由模型一的结果可看出,参加政府农技培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模型二中对控制变量和地区变量进行控制后,政府培训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促进作用仍显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政府培训是促进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的关键因素。
表5 政府培训与生态生产行为
(三)政府培训的中介效应分析
信息传播是影响农户生产决策及经营的重要因素,而相关研究发现农户更倾向于政府或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王金霞等,2013),然而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这些信息。具体而言,总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提升农户参与政府培训概率,参与政府培训为农户获得生态生产信息提供了潜在机会。从资源禀赋的分维水平来看,不同禀赋类型对参与政府培训的影响存在差异。自然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参与政府培训,当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在获得培训机会上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而政府等公共服务组织也更倾向于为组织大户等进行培训以发挥其在生态生产行为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经济资源禀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参与政府培训,经济资源禀赋可有效激励农户参与政府组织的相关农业技术培训,以掌握当前生态生产相关信息,更好地实施绿色化生产行为。社会资源禀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户参与政府培训,社会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户通常拥有更广泛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在信息获取上更有优势,相比于一般农户,担任公职的家庭成员参加农技培训更方便,从而提升农户生态信息获取水平(见表6)。
表6 中介效应分析
此外,农户的总资源禀赋水平和政府培训等对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资源禀赋为行为实施提供基础条件,而参与政府培训提高农户接触相关生态生产信息的可能性,有利于绿色生产价值观形成,从而促进生态生产行为实施。具体而言,模型(2)的结果显示总体资源禀赋和政府培训均促进生态生产行为实施。从分维资源禀赋水平来看,模型(4)中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禀赋显著促进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结合前文结果可看出,参加培训在总体资源禀赋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方面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的Sobel检验(z=3.512,p=0.0004)结果也表明政府培训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而分维水平的资源禀赋方面,参加政府培训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禀赋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施方面具有中介效应,Sobel检验结果也均证明中介效应的存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总体资源禀赋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此外,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户在参与政府培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农户参与政府培训的概率更高,尤其是自然资源禀赋、经济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禀赋的影响较明显。
第二,政府培训对于农户采纳生态生产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培训在资源禀赋影响农户实施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还具有中介效应,即资源禀赋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农户行为实施,还通过政府培训对农户行为选择产生间接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是,重视农户资源禀赋对生态生产行为实施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户资源禀赋水平。首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转型,通过自愿或行政介入的形式,在保障农户利益的情况下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推进农地连片化经营。其次,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鼓励农户合作化生产,通过合作组织的引领和宣传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生产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培训指导力度,提升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积极性。首先,完善现行农业信息推广方式及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资源禀赋农户信息需求缺口,适度加强资源禀赋弱势农户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其生态生产行为认知和技术能力水平。其次,完善现行培训渠道和培训方式,打破农户信息不对称壁垒,增强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