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滋市三季玉米劳氏粘虫的性诱监测

2022-10-20彭小琴刘卫国路冰斌杨继云

湖北植保 2022年5期
关键词:松滋市粘虫玉米田

万 利,彭小琴,刘卫国,路冰斌,苏 林,杨继云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湖北 武汉 430070;2.松滋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湖北 松滋 434212)

劳氏粘虫(Mythimnaloreyi)又名白点粘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农业害虫,2020年被列入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劳氏粘虫幼虫为害玉米、水稻、小麦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其中最偏好玉米[1],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2],成虫具有迁飞性[3]。发育起点温度12.65℃,全世代发育最适温度20.71℃[4],以老熟幼虫钻入土中结椭圆形薄茧越冬,第二年继续发育化蛹,羽化产卵后为害[5]。近年来,湖北省松滋市劳氏粘虫发生为害普遍,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和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松滋市发生的劳氏粘虫以本地越冬虫源和外地迁入虫源叠加为害。松滋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8万hm2以上,水稻面积4.36 hm2左右。因此,了解并掌握劳氏粘虫在松滋市的发生动态,对指导防治工作、保障玉米、水稻秋粮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2021年开展试验,根据往年劳氏粘虫的发生规律,调查从4月10日开始、10月10日结束。根据松滋市玉米种植情况,设置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三个试验区。春玉米试验区位于松滋市沙道观镇社区,3月下旬播种,试验区面积33.33 hm2;夏玉米试验区位于南海镇南海闸村,5月下旬播种,试验区面积33.33 hm2;秋玉米试验区位于八宝镇白水淌村,7月中旬播种,试验区面积13.33 hm2。

1.2 试验材料

劳氏粘虫性信息素诱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北京禾乐仁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套提供诱捕器。

1.3 试验方法

春、夏、秋玉米试验区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下旬开始布置诱捕器设备。每块试验田放置3个性诱捕器,玉米苗期呈三角形放置在田中;成株期性诱捕器放置在田埂上,呈直线排列,间距30 m以上,诱捕器底部高出玉米冠层20 cm左右。1个月左右更换1次诱芯。

1.4 调查方法

试验期间,每日调查记录每个诱捕器内的劳氏粘虫及其他昆虫数量。玉米收获后停止调查。劳氏粘虫诱集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玉米田诱捕动态

整个春玉米生长期,试验区共诱集劳氏粘虫雄成虫441头,性诱剂诱蛾动态见图1。松滋市劳氏粘虫成虫性诱捕的第一个高峰在5月上中旬,即5月2~20日,共诱捕193头,占总诱捕量的43.76%;第二个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6月21日至7月9日共诱捕147头,占总诱捕量的33.33%。

图1 春玉米试验区劳氏粘虫的诱集效果

2.2 夏玉米田诱捕动态

整个夏玉米生长期,试验区共诱集劳氏粘虫雄成虫1 016头,性诱剂诱蛾效果见图2。夏玉米田劳氏粘虫雄成虫在诱捕器下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世代。在春玉米田第二个诱蛾高峰期即6月21日至7月9日,夏玉米田第一个诱蛾高峰期共诱捕成虫227头,占总诱捕量的22.34%;夏玉米田第二个诱蛾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即8月2~26日,共诱捕成虫502头,占总诱捕量的49.41%。

图2 夏玉米试验区劳氏粘虫的诱集效果

2.3 秋玉米田的诱捕动态

整个秋玉米生长期,试验区共诱集劳氏粘虫雄成虫1 864头,性诱剂诱蛾效果见图3。试验期间劳氏粘虫诱集量峰值不是很明显,夏玉米第二个诱蛾高峰期即8月2~19日,秋玉米试验田第一个诱蛾高峰期共诱捕劳氏粘虫440头,占总诱捕量的23.61%,秋玉米上第二个诱蛾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9月1~22日诱到成虫1 095头,占总诱捕量的58.74%。整个9月秋玉米田共诱集劳氏粘虫1 219头,占总诱捕量的65.40%,接近2/3。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夏玉米收获后幼虫转移到附近秋玉米田继续为害;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北方回迁的成虫降落后被诱集。

图3 秋玉米试验区劳氏粘虫的诱集效果

2.4 劳氏粘虫诱芯专一性

从诱集的昆虫种类来看,大部分是靶标昆虫劳氏粘虫,其次是同为鳞翅目夜蛾科的草地贪夜蛾,也是本地玉米的主要害虫;另外,还有部分金龟甲类地下害虫成虫和少量的膜翅目蜜蜂科昆虫、双翅目蝇类昆虫及鞘翅目瓢虫科昆虫,均为玉米田常见昆虫。春、夏、秋玉米区诱捕器对劳氏粘虫的诱集率分别为75.13%、77.50%、70.05%,平均为72.84%,差别不大(表1)。不同玉米区诱集量差别较大,春、夏、秋玉米区诱捕的草贪占比分别为3.41%、10.07%、29.05%(表1),主要因为草地贪夜蛾也是迁飞性昆虫,迁入松滋市时间较晚,主要为害夏、秋玉米。

表1 不同玉米种植区劳氏粘虫的诱集效果差异

3 讨论

从松滋市3个播期玉米试验田的劳氏粘虫诱捕效果来看,虽然本地虫源和外迁虫源叠加为害造成了世代重叠现象,但发生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成虫高峰期有4个,分别是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上旬,生育期30~40 d;其中以9月中下旬诱集量最大,其次是8月上中旬。

试验表明,利用性诱器诱捕劳氏粘虫的雄成虫,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手段,较为准确地掌握劳氏粘虫的发生动态,进而推算防治适期,及时防治低龄幼虫。同时,性诱捕器能够诱杀一部分雄成虫,降低雌蛾的交配几率,减少下一代幼虫量,控制劳氏粘虫的为害。

试验过程中诱集到了较多的其他昆虫,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占比达到了20.29%,而劳氏粘虫诱集率在70%左右。虽然草地贪夜蛾也是害虫,但从诱芯专一性来看,该诱芯的诱集效果欠佳,尚需筛选出专一性更强的诱芯。有研究表明,劳氏粘虫等几种粘虫外形和草地贪夜蛾相近,且性信息素组分高度重合,除共享Z9-14∶Ac和Z7-12∶Ac这2种主要行为活性组分外,12∶Ac等4种组分也在2种雌蛾腺体中并存,推测在自然条件下2种害虫依靠各自特有组分来达到性信息素通讯系统间的隔离[6]。在云南大理开展的草地贪夜蛾性诱试验,使用北京中捷四方生产的草地贪夜蛾诱芯,同样诱到了大量的劳氏粘虫雄成虫,部分诱芯诱到的劳氏粘虫数量是草地贪夜蛾的2倍以上[7]。

猜你喜欢

松滋市粘虫玉米田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The teacher who makes me shine
How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她的温情,让我难以忘怀
湖北松滋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主要做法
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