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蝶腭穴芒针透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22-10-20郭春艳方永江沈智蓉蔡和园李绍荣
郭春艳,方永江,沈智蓉,栾 莎,蔡和园,李绍荣△
(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为主要表现[1]。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的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达12%~30%[2]。该疾病的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物治疗主要以汤剂或中成药内服、熏蒸及穴位帖敷等方法为主,但由于各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对疗效的判断标准也不统一,因此尚无公认的特效疗法[3]。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抗组胺、抗胆碱等药物,主要是缓解其临床症状,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对于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大,治疗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接受[4]。
本文利用客观影像学CT,在其引导下经蝶腭穴芒针透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20年7月—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及耳鼻喉科就诊的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25~55岁,病程最短为9个月,最长为12年;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53岁,病程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13年。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2015年颁布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5]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鼻鼽”中相关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拟定,满足下述条件者可纳入:(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自愿接受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选穴依据:蝶腭穴。采用CT引导下经蝶腭穴芒针透刺蝶腭神经节,根据CT扫描定位,适当调整进针的角度、深度,直至针尖到达病变靶点翼腭窝,快速手法刺激2~3下后退针,不留针。退针之后用干棉签按压2~3 min,针刺当天该部位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刺激到针刺部位。2次/周,2周为1疗程。
1.2.2 对照组 选穴依据:蝶腭穴、迎香、上迎香、印堂、风池。参照卫生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及高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鼻炎的选穴方法,以取局部穴位为主。
采用毫针针刺蝶腭穴(定位:下颌支冠突和颧骨颧突所形成的切迹处,下关穴与颧髎穴之间)沿颧弓内下缘向对侧头角方向斜刺常规针刺深度治疗,配合常规针刺迎香、上迎香、印堂、风池,2次/周,2周为1疗程。2组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对2组患者进行鼻炎症状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hincon 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的积分进行评价。
1.3.2 疗效评定标准 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治愈(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症状总分为0;(2)显效:症状及体征评分减少66%及以上;(3)有效:症状及体征评分减少 26%~65%;(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减少25%及以下。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3 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的比较 2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的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鼻炎症状的评分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 6 7.4 3±2.1 8 2.4 6±1.5 6*#对照组 3 6 7.5 6±2.2 4 3.8 7±1.6 3*
2.2 2组治疗前后鼻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2组治疗前后鼻炎生活质量评分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鼻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鼻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鼻炎生活质量的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 6 2 4.7 8±6.5 3 1 0.8 9±3.2 5*#对照组 3 6 2 3.6 2±6.3 4 1 4.7 6±4.6 2*
2.3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的范畴。变应性鼻炎本身并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其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还会诱发鼻窦炎、支气管哮喘、鼻息肉、中耳炎等疾病[7]。因其并发症较多且极易复发,使之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8]。变应性鼻炎主要因机体正气不足,卫不固表加之风邪侵袭,阻于鼻窍,引起鼻黏膜局部炎症因子释放,使鼻黏膜肿胀、充血,从而出现鼻痒、鼻塞及流涕等各种临床症状[4,9]。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早是由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提出并经临床验证的新兴技术,他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以双向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10]。蝶腭神经节是头部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外形呈三角形或“Y”字形或宽扁豆状[11]。自主神经大多监管鼻腔黏膜有关血管的收缩及腺体的形成。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纤维,均经蝶腭神经节进入鼻腔[12]。
蝶腭神经节就像是调控变应性鼻炎的“开关”,对鼻部腺体分泌的双向良性调节至关重要。针刺蝶腭神经节可以刺激鼻腔交感神经兴奋,而对副交感神经影响较小。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相较于传统针刺及西药,具有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短期与长期疗效俱佳的优势。
蝶腭神经节位于颜面深部,人体翼腭窝之内,左右各一,从体表穿刺到达蝶腭神经节的距离相对较长,加之神经节的周围组织、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单纯普通针刺的话,可能其准确性、安全性及成功率相对较低。而借助CT影像学诊断,采用芒针透刺法,可以准确地定位到进针的方向与深度,使得针尖能够准确地到达蝶腭神经节。针刺蝶腭神经节是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模式,借助中医一类治疗用具,穿透表层的经络穴位,深刺达西医解剖位置中的神经节,且在治疗中体现出一穴多治的妙用[13]。
如今,针刺蝶腭神经节已经成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适宜技术而逐渐被推广,其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且临床疗效确切。但是,由于蝶腭神经节比较特殊,其在颜面部位置较深,近邻着丰富的神经以及血管,对针刺者的技术要求相当高,进针的角度、深度很难掌握或者重复运用,很多医者针刺不到位,难以达到其治疗效果,该技术的精髓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本项目开展在客观CT引导下,采用特色针法—芒针透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针至病所”,使得针尖确实到达病变部位,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方法颇具特色,提高了透刺蝶腭神经节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从而为非CT引导时透刺的角度与深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