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2022-10-20钱彩霞陈吉昆王琼周金娥陈杰齐红霞
钱彩霞,陈吉昆,王琼,周金娥,陈杰,齐红霞
(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马铃薯是粮菜饲兼用作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在曲靖市种植区域广泛,常年种植面积300 万亩左右,已经成为曲靖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1]。曲靖是云南省主要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但近年来种植中施用大量化肥及农药,造成化肥农药浪费,并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影响马铃薯生产。生物菌肥内有益微生物含量较高,施用后可激发土壤活力,有效促进植物生长[2]。为探究生物菌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曲靖市农科院研究进行了生物菌肥部分代替化肥的马铃薯生产试验,为曲靖马铃薯种植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21 年3~9 月,于试验基地内开展试验。种植地块土壤为壤土,0~20 cm 耕作层测定结果为:有机质16.37 g/kg、碱解氮94.6 mg/kg、有效磷38.0 mg/kg、速效钾109.4 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 号。
试验用肥料为:生物菌肥(有机质含量≥40%,有效活菌数量≥10 亿/g);复合肥(15-15-15)。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 个处理。CK:常规施肥,即施入复合肥1200 kg/hm2;处理A:生物菌肥代替10%化肥,即施入复合肥1080 kg/hm2及生物菌肥120 kg/hm2;处理B:生物菌肥代替20%化肥,即施入复合肥960 kg/hm2及生物菌肥240 kg/hm2;处理C:生物菌肥代替30%化肥,即施入复合肥840 kg/hm2及生物菌肥360 kg/hm2;处理D:生物菌肥代替40%化肥,即施入复合肥720 kg/hm2及生物菌肥480 kg/hm2。
试验小区面积20 m2,3 次重复,共15 个小区。
1.4 试验管理
种植前全部肥料基施做底肥,采取起垄覆膜种植方式,播幅1.1 m(大行70 cm+小行40 cm),株距30 cm,种植密度为60000 株/hm2,管理方式同当地高产田。
1.5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马铃薯成熟期收获后测定并折算马铃薯产量。分别测量各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 含量。淀粉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量;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量;维生素C含量采用2,6-氯靛酚法测量。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 整理数据,利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由表1 可知,生物菌肥代替化肥对马铃薯品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不同处理马铃薯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 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表1 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各处理马铃薯营养物质含量
随着生物菌肥施入量的增加且化肥施入量减少,马铃薯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是在生物菌肥添加量超过20%后,马铃薯淀粉含量无明显差异。
施入生物菌肥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蛋白质含量,各处理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A、CK,处理B 与处理C 差异不显著。
维生素C 含量是重要的马铃薯品质评价指标,处理B 维生素C 含量最高,达到21.67 mg/kg,与处理C 差异不显著,CK 维生素C 含量最低。
2.2 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2 可知,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随着生物菌肥施入量增加且化肥用量减少,马铃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处理B 马铃薯产量达到最大值。处理A、处理B、处理C 产量明显高于CK,其中处理B 产量比CK 提高14.14%。
表2 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各处理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
随着生物菌肥施入量增加且化肥用量减少,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其中,处理B 净收入45703.28 元/hm2,比CK 增加了8280.24 元/hm2;处理A 净收入42702.72 元/hm2,比CK 增加5179.68 元/hm2;处理C 净收入42434.16 元/hm2,比CK增加4913.12 元/hm2;处理D 马铃薯净收入38560.80 元/hm2,比CK 增加1037.76 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品质、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这主要是由于施入生物菌肥后作物光合性能增强,提高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率;同时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内菌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及产量形成[3]。但随着生物菌肥施入量增加,马铃薯品质、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这可能是菌肥过多、化肥过少,导致土壤内营养元素缺失,最终影响了作物产量与品质。生物菌肥代替部分化肥以代替20%为较佳施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