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黄膏外敷联合痛风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2022-10-20冯素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消化性痛风溃疡

冯素丽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中山 528467

痛风是因机体尿酸排泄受阻、嘌呤代谢失衡导致的风湿性疾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但伴随其治疗带来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患者消化道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而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导致机体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机体尿酸再吸收增多,诱发并加重痛风发作。故消化性溃疡患者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尤为关键。痛风隶属中医“痹症”“热痹”范畴,诸多中医学者认为其因脾肾功能失功、浊湿内生,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湿热流注在筋骨、关节,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痛风方作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经验方,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清热利湿等功效,临床治疗反响好。此外中药外治法也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桃黄膏作为中药外治疗法之一,其在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方面的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桃黄膏外敷联合痛风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痛风急性发作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整体获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单一组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5~56岁,平均(50.12± 1.02)岁;痛风病程1~5年,平均(3.15±0.51)年。联合组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4~56岁,平均(50.08± 1.01)岁;痛风病程1~5年,平均(3.17±0.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痛风西医诊断符合《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相关内容,消化性溃疡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相关内容,且经临床胃镜等检查确诊;痛风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热蕴结证相关内容。主症:下肢小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次症:心烦、尿黄,偶尔伴有口渴;舌质苔脉:苔黄腻,脉滑。②痛风发作均在48 h内;③入组前未接受相关疾病治疗;④纳入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呼吸等系统原发疾病;②合并其他关节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③依从性差,无法顺利开展研究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052)。

1.2 方法

单一组患者给予痛风方治疗,方剂组成:马齿苋30 g,葛根30 g,金钱草30 g,土茯苓30 g,金银花30 g,威灵仙20 g,川萆薢20 g,海金砂10 g,黄柏10 g,滑石10 g,山慈菇9 g,上述中药材加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联合组在痛风方基础上联合桃黄膏外敷。桃黄膏中药组成:侧柏叶15 g,泽兰15 g,刘寄奴15 g,透骨草15 g,薄荷10 g,大黄10 g,黄柏10 g,山栀子10 g,三棱10 g,莪术10 g,川乌10 g,白芷10 g,荆芥10 g,红花5 g,冰片3 g。将上述中药材研磨成粉,凡士林加热与桃黄膏8∶10搅拌冷却,涂抹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有效外固定,每天换药1次,10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参照文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疗效评估标准。主症与次症计分细则: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3分,中度症状6分,重度症状9分,舌质苔脉不计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疗效。①临床治愈: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消失,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证候积分减少超过70%;③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超过30%,④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评估。从左至右标记0~10游尺,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3)血清相关指标:5 ml空腹静脉血经高速(离心转速3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杭州中斡盛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罗氏免疫分析仪及其试剂盒,经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奥邦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经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所有操作均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整体治疗效果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VAS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UA表达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血清CRP、UA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比较(±s)

3 讨论

常规西医治疗中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虽能有效缓解痛风患者当下临床症状,但伴随而来的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副反应无疑又增加了患者治疗负担,而相比之下,祖国医学治疗的优势显而易见,其能够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痛风急性发作主要是因浊邪阻滞筋脉导致,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解毒为主。痛风方是由诸多中药材组成,其中马齿苋散结消肿、清热解毒功效明显;葛根具有解肌透热、生津止渴功效;金钱草清热止痛、利湿消肿作用明显;土茯苓具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金银花具备清热解毒作用;威灵仙祛风湿和通经络效果显著;川萆薢祛风通痹、益湿除浊功效明显;海金砂具备清热解毒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滑石清热效果显著;山慈菇清热散结、解毒功效明显。综合上述诸多中药材作用,其避开配伍禁忌,共同作用机体,发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祖国医学治疗强调本标同治、兼顾整体与局部,中药外敷这一方式能保障药物直达病灶处,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局部症状。桃黄膏外敷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又一重要给药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整体治疗效果均高于单一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桃黄膏外敷联合痛风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效果理想,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桃黄膏处方中侧柏叶具有凉血作用;泽兰活血化瘀、消肿解毒作用显著;刘寄奴散瘀止痛功效显著;透骨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作用显著;薄荷疏散风热;大黄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解毒;黄柏清热解毒、泄湿作用显著;山栀子清热解毒功效显著;三棱止痛效果显著;莪术消积止痛;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显著;白芷除湿止痛、消肿;荆芥具备散寒;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冰片清热止痛效果显著。桃黄膏除了具备通经止痛、清热解毒作用外,通过将上述中药材制成膏状外敷在患处,能够保障药材的有效成分直接经皮肤被组织吸收,避免了经消化道、肝肾等器官代谢,最大程度保留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同时,规避了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UA表达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血清CRP、UA表达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痛风方联合桃黄膏外敷利于纠正消化道溃疡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炎症状态,促进尿酸排出。血清CRP属于炎症发生时机体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相蛋白,主要反映机体炎症状态,UA是反映痛风病情程度的关键因素。现代药理机制显示,诸多清热化湿类别的药物富含甾体皂苷,其能够显著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趋化,继而发挥抗炎、镇痛的效果;此外利水渗湿类药物多为碱性,其在减少肾小管重吸收、碱化尿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于促进机体尿酸排泄;桃黄膏中黄柏、泽兰等药材在增加血流量、加速血尿酸排出方面优势明显。故联合组患者血清CRP、UA下降较单一组显著。

综上所述,桃黄膏外敷联合痛风方可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痛风发作疼痛程度,减少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使用率,纠正血清CRP、UA异常表达。

猜你喜欢

消化性痛风溃疡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怎样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都是“溃疡”惹的祸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