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与李鸿章秘密交涉真相

2022-10-20

新传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宫崎清廷李鸿章

孙中山和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李鸿章为晚清重臣。据一些孙、李传记和有关论著,1900 年孙、李之间有过秘密交涉,联手密谋“两广独立”。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孙中山和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李鸿章为晚清重臣。

据一些孙、李传记和有关论著,1900 年孙、李之间有过秘密交涉,联手密谋“两广(广东、广西)独立”。然而,关于此事的相关记述都有可商榷之处。

孙中山与李鸿章

冯自由的记述及漏洞

被称为国民党党史“革命通”的冯自由,14 岁即参加兴中会,其《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革命逸史》等书都是研究孙中山的必读文献。

按照冯自由的说法,在策动“两广独立”的事件中,李鸿章通过刘学询(李鸿章的幕僚)主动向孙中山谋求“合作”。在孙中山未离开日本时,香港的兴中会员已经通过何启(清末民初香港著名基督徒医生、律师、政治家、企业家)取得港督卜力对“孙李合作”的支持。而孙中山尽管对李鸿章信任不足,但仍抱着“不妨一试”的态度与李鸿章秘密商洽。

然而,随着有关孙中山、李鸿章新资料的披露、出版,一些学者指出,冯自由的记述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例如,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1900 年6 月初孙中山已经决定赴香港。如果冯自由的说法属实,此前就应该收到刘学询的信。孙、刘不可能通过电报联络,以当时寄信的条件,刘学询的信应该是在5 月上中旬写的。但是,此时李鸿章是否会产生“独立”的想法?在5 月,义和团还没有大举进入北京,李鸿章不可能准确预知一两个月后局势的发展。

近年出版的《李鸿章全集》提到,1900 年5 月31 日盛宣怀(清末官员、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向李鸿章报告副将杨福同被杀、芦保铁路被毁的电报。从李鸿章的复电看,他对北方局势的混乱感到非常意外。此后近10 天,李鸿章通过各种途径打探北京的消息,但无法同京津正常联系。李鸿章是很有政治经验的老官僚,岂会在对局势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提出等于谋反大逆的“两广独立”?而且,根据英国和香港的档案,当年五六月间,卜力因休假不在香港,自然也不可能有接受兴中会来函促成孙李“合作”之事。

当事人宫崎寅藏、内田良平的忆述

此事真相如何?孙中山本人没有说过,但随同孙中山从日本赴港的宫崎寅藏、内田良平后来都写了6 月17 日、18 日代表孙中山赴广州与刘学询会谈的情形。

据宫崎寅藏出版的回忆录《三十三年之梦》所记,他与孙中山一道离日南行时,没有谈过与李鸿章“合作”的事。

在内田出版的回忆录《中国革命》中,关于此行有详细记述。内田说,义和团起事时,李鸿章担心孙中山与康有为联合作乱,所以预先对孙中山采取怀柔手段,以阻止孙、康一致行动。

为此,李鸿章让清廷驻日公使向孙中山转达自己的意思:“值此危难之际,愿与孙氏会晤,共议匡救天下之策,务请来粤一行。”孙中山与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同志商议,决定向李鸿章要求支付孙中山回国的费用10 万两白银,以此用作武装起义的经费,对李鸿章则表示可以考虑其建议。

分析一下李鸿章当时的处境,可以认为内田的说法大体可信。

1900 年6 月21 日清 廷 向外国“宣战”以前,李鸿章面对的形势是要维护清廷在两广的统治秩序。清末两广有“盗甲天下”之称,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两广的“会匪”“盗贼”出现了新动向:他们同康有为的保皇会、孙中山的兴中会都有了联系。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如果这几股势力联合,必然会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李鸿章希望“招抚”孙中山来对付康有为。当时,孙中山的革命目标已经很明确。几年间,他都在筹备一次新的起义,但经费缺乏成为军事计划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李鸿章处获得一笔钱,经费问题便迎刃而解。

香港总督极力促成“孙李合作”

孙中山谋求与李鸿章合作以实现“两广独立”的计划,是1900 年7 月以后才发生的事。

据港英的档案,卜力7 月2日回到香港。此后,卜力的文电提到要促成李鸿章与兴中会的合作,并提到李鸿章同意“武装革命派”。按照宫崎寅藏在《三十三年之梦》的记述,孙中山7 月17 日晚来到香港。第二天,李鸿章刚好北上路过香港,卜力打算安排孙中山与他见面,但没有成功。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资料,港英当局确实曾极力促成孙、李“合作”,李鸿章虽未接受,但也没有明确拒绝。

李鸿章的态度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他在收到清廷发布对外国“宣战”上谕的消息前,已收到清廷命其北上的谕旨,但他没有遵旨立即北上。此时,他对危机的严重程度有了清楚的了解,他预见到外国军队必然会兵临北京城下,甚至估计“瓜分之势必成”。如果局势发展迫使他进一步抗命,就必须有外国支持,还要掌握一支听命于自己的武装。如果在港英政府支持下同孙中山“合作”,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

孙中山虽然不相信李鸿章脱离清廷的魄力和决心,但也一直希望争取与之合作实现“两广独立”。

孙中山赴上海争取与李鸿章合作

李鸿章离开香港北上,到了上海便住了下来,似乎有了被争取的可能。所以,“孙李合作”计划有一个尾声,就是1900 年8 月底孙中山的上海之行。

孙中山于8 月29 日晚抵达上海,冒险停留到9 月1 日。这几天他同刘学询会谈过。

之后去往台北的孙中山给刘学询写了一封长信,主旨是要求刘学询按照约定提供军费。

这封信透露了孙、刘密议的内容:一、鉴于八国联军当时已经进入北京,孙、刘对清帝回到北京或西迁分别讨论了两种方案;二、双方约定:如果清帝西迁,则在广东起事,先占“外府”,然后袭取广州,建立一个“独立”于清朝的政权;三、议定推举李鸿章为“主政”;四、由刘学询负责筹集军费。这封信是孙中山策动李鸿章实行“两广独立”计划的有力证据。

那么,孙中山在上海之行中同李鸿章见过面吗?多年后刘学询忆述,他们是见过面的。不过,孙、刘关于起事的密谈则是李鸿章不在场时进行的。

9 月16 日,李鸿章离开上海北上,充当清朝的议和大臣,在艰难而屈辱的谈判中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而孙中山离开上海后加快了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于10 月初发动了惠州起义。

猜你喜欢

宫崎清廷李鸿章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