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年夜饭·豫剧
2022-10-20王稼瑞
王稼瑞
时光飞逝,唯有文化才是永恒。
独自走在通往时光文化的长廊上,四周是一幕幕现在、过去、未来发生的故事。时光的彩柱上,飞着几只倒立着的黑蝙蝠,五彩缤纷的植物。在蝙蝠与植物旁,流淌着中国文明的长河,京剧、长城、年画、文房四宝、烟火……彼此映照着。
烟 火
“快来看啊!”姐姐叫醒刚睡着的我,我起身跑去阳台。
老家临河,夜晚,朦胧月光漫入长河之中。远远从河岸上望去,那或静或动的河水会给你一种畅快之感。仿佛这河流掩不住对即将到来的烟火盛宴的无限喜悦。几束彩色烟火腾空而起,从一个个小小的圆点,放大,升起,绽放,暗淡天空瞬时光芒万丈。而后又星火点点,如天上的星辰,延续着属于自己的光辉。这一簇簇的烟火,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们无形地告诉后人,中国文化如烟火一样,不与他国文化比较,独自努力绽放,坚守自己的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我坚信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一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烟火。
年 夜 饭
身旁绚烂的烟火消失,餐厅摆着一张饭桌,放着几十双筷子。
“吃饭!”父亲呼唤亲戚朋友们上餐桌。这场景,每每在除夕夜里都会出现,但不同的是,除夕夜吃饭前,人们手中渐渐不再是电视遥控器,而是一部部手机。刷着微博、朋友圈。
中国确实在这个新时代不断发展前进。人们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可以通过红包来体验过年的乐趣,可以一部手机解决很多问题……中国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改变。
人们沉浸在网络世界的欢乐中,虽然,过年的方式变了。但不变的,是年夜饭,是人们放下手机,面带微笑来吃年夜饭的欣悦,是人们过年时的热热闹闹,是彼此之间永恒不断的情谊。年夜饭,何尝不是中国文化之根呢?一顿饭,结下情缘,维护着亲情、友谊,寄托来年会更好的美好希冀。年夜饭,留给人们的是亲情无限的羁绊和感动。
豫 剧
四周热闹的场景又一次消失,光亮慢慢又化为一点,飞逝在自己面前。那点光不断复制,滴滴点点积累在一起,变成一盏盏明亮的灯光,照向面前不远处的舞台画面。
几束光灯下,屏幕刹那间照亮了。我追随着光前行,熟悉的音乐响起,原来是豫剧《穆桂英挂帅》。我找好凳子坐下,观看起来。我沉溺于穆桂英的豪爽与无畏,这女子一步跨上骏马,仅留下战靴沙痕,好不潇洒。“安王贼子来造反,为国效劳无怨言。咱不求高官和爵显,为的是平狼烟国泰民安。”“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这大宋江山和黎民!”好一个忠勇将领!“想当年破天门一百单八阵,走马又捎带了那个洪州城。此一番到了辽东地,管叫尔不杀不战自收兵……”
我被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勇毅佩服,被她弃官归隐,但一旦国家需要,立刻放弃个人恩怨,率兵出征,每临战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坚定所感动。每个中国人,都会在她的英姿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光明,看到中国人的豪迈,勇武与自信。唱,是有声之诗,动,则是一尊尊流动的活的雕塑。说的正是豫剧中的穆桂英。
剧终,一切消失。自己再次回到了时光文化的彩柱旁。彩柱上,一幅幅图画缓慢随风消逝,仅留下一行行颇有中国楷书韵味的字迹,烟火,年夜饭,豫剧,桃花扇,长命锁……我站在彩柱旁,抬头望向时光长廊的尽头,想挪动脚步,彩柱却成为一条修长的藤蔓,步步盘旋而上,那刻着一个个中国文化之“根”的枝条,伸向九州,漫向四海,永不陨灭。
文化之“根”,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但亘古不变的,是中国人那世代相传的习俗,是中国人美好的心愿,是中华民族永不衰败的中国魂。习俗中有着中国人的文明与仁义,心愿中有着中国人的善良与慷慨,中国魂中是中国人的团结与无惧……他们如黑暗中的一丝光芒,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努力奋斗,不忘初心,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
我走在时光长廊中,但心已飘向每一个中国文化里不一样的精彩,一个个魁梧高大的“藤蔓树”,它会陪伴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身旁,每个中华儿女定会因它而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