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的根

2022-10-20刘馨怡

美文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人潮裙摆风流

刘馨怡

三月初天仍冷着,天时却长了,六点的电影散场后,天也不过将将擦黑。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地往外挤,眼见快到了门口,却闻身后一阵骚动,有人操着方言喝骂:“挤嘛挤嘛,赶着投胎呐!”我微回了下头,眼镜却滑落至地面,我只得弯着腰四处寻找,被人潮挤得来回踉跄,也不知何时自己周边已被隔出一方清净天地。待抬眼时,便见身前立着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手上正拿着我的眼镜。我道谢,她笑着点了下头。

“不客气。”

“回见。”

“再会。”

如此对话一番后,我们便各自旅程,只是出了影院大门,我又鬼使神差地驻足回头望去,两侧商家林立,正是华灯初上的光景,人群熙熙攘攘,我却一眼便自其中捕捉到她的身影,高挑瘦长的身形带着清高,莲步轻移,裙摆摇曳,仿佛雨打纸伞,伞上绘着漠漠黄芦,笔意灵活,一派不胜雨打风吹之态,时光交错,将我带回江南古巷。她的身上仿佛携着昆曲的旋律,那样柔,那样美,当她行走在这世上时,每一步都顺应这昆曲的节奏,以至举手投足,都婉转动人。当她渐渐离开我视野的时候,一抹裙摆飘摇着缓缓逝去,我借以看到了残存在霞光下悠悠的古韵,所谓“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大抵如此吧。且这一身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并不显突兀,简洁的设计如行云流水,笔直的身躯透出她的干练,倒是与这横平竖直的楼房相映成趣。

我将这旗袍女子视为白月光、朱砂痣,心心念念,更想着那一身旗袍,兼具古典与摩登的气息,浸淬古代的含蓄、现代的活泼,演绎女子的妩媚与端庄,那位女子的仪态与这身旗袍相互成全,造就了一幅写意风流的水墨画,寥寥线条,神韵俱出。

旗袍,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当时女子的服饰逐渐由遮掩身体曲线演变为凸显身材的玲珑。旗袍同西方的洋装与东方的传统服饰结合,备受时人青睐。那精细的剪裁、舒滑的布料是手艺人的严谨,小腿处的分叉、半露胳膊的衣袖是文化碰撞时的跃跃欲试,一针一线绣出山水意象,青蓝靛紫绘写蕴藉深沉,将其穿在身上,便是娇姿媚态,绰有余妍,从上至下看,风流向下走,从下往上走,风流往上流,端的是惊鸿一面,宜嗔宜喜,若飞若扬。但这一身却不显轻浮,谓之独超众类,卓尔不群,正应了诗词中的“深美闳约”“要眇宜修”,没有多余的线条,简单的勾勒在世界上纵深开掘,悠远传达,谓之摧枯拉朽。

旗袍与人是互相成全的,没有人的支撑,旗袍扁平而不能尽其态,没有旗袍的修饰,人着装粗浅而不能显其美。旗袍中的多元更彰显出文化的交融,内里传承下的端庄与典雅则是深入国人骨髓的文化的根——雅趣。

“曲径通幽处”之婉约,“明月照积雪”之壮观,“一一风荷举”之清丽,“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含蓄,“东风夜放花千树”之灿烂,“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悲戚,写尽古人对美的追求,言情表意自成一体,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临于理想,从静中得无我之境,从动中得有我之境,笔力稳健,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亏,于留白之隙淌着一片疏疏密密、浓浓淡淡的红,像桃花扇上李香君斑斑的血泪,似红楼书中脂砚斋的细细朱批,偏居天地一隅,意蕴悠长,引人无限遐想。

旗袍将抽象的艺术物化为美的外在,将“雅趣”化为简约的线条、摇曳的裙摆,在旗袍身上,我看到了国人对美的追求,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对留白的执着,对雅正的偏爱,这也许就应证了国人固有的性格、文化的根。从诗经的国风到汉乐府的赋,从屈原的离骚到唐宋的诗词,还有那厚重如挥毫泼墨的书法,淡雅至写意的国画,挥尘清淡,莲花满座,皆是大国气象,国人风姿。历经五千年的文化的激荡沉淀下的,是珠圆玉润的雅趣。

春意盈盈,徜徉在灯火阑珊的街巷,光与影的变幻处,那身着旗袍的女子,姿态窈窕,裙裾摇曳,仿佛这万丈红尘十里春风尽都汇入了她。愣神之间,她青丝飞扬,正衣袂飘飘,在霓虹间如花盛放,悠悠意蕴,溯向来处,去往天涯。

那是,文化的根。

猜你喜欢

人潮裙摆风流
轮上风流载春秋
登 顶
鸡冠花
芳华不再亦风流
轻舞飞扬
小心!人潮汹涌
撩动那一袭 轻妙裙摆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