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案者为何越来越多
2022-10-20吴光于孙亮全吴晓颖等
文/吴光于 孙亮全 吴晓颖等
2022年6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郭铭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之势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近年来,向纪委监委主动投案、主动交代问题的人数逐年增多,党中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部署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有10357 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2021年,这一数字分别增至1.6万人、3.8万人。这背后,展现出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升,中国反腐败治理方式不断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日趋成熟。
攻坚战重遏制
反腐无禁区,“打虎”无上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实际行动表明,反腐败斗争不是看人下菜碟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更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
在落马的“大老虎”中,包括6名副国级、1名正国级干部。此外,一批涉腐的省部级干部也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和魄力向全党昭示,在反腐败面前,谁也没有“丹书铁券”。
仅2021年,就有薛恒、刘川生、蒙永山、龚建华4名副部级干部主动投案。
腐败不是经济润滑剂,恰恰相反,反腐败斗争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一些落马官员在回顾涉腐之初的心态时,提到“觉得适当腐败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甚至觉得“‘过度反腐’会拖累经济”。把个人腐败归因于促进经济发展,是为自己的贪欲找借口,其结果不仅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自己也滑向腐败深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腐败是经济润滑剂”只是借口,反腐败打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只会促进发展。
当“政绩”不再是腐败的“挡箭牌”,问题官员的侥幸心理也被进一步击破。2019年5月29日,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肖建明主动投案;2021年底,原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陈耀明,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监事长田伟在同一日主动投案……
这些曾身处审批监管、金融投资等领域重要经济岗位的腐败分子主动投案,促动更多观望者丢掉幻想,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优良环境。
依靠人民整治“蝇贪蚁腐”,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党中央以纠治“四风”为抓手,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狠抓作风建设也让各级干部认识到,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再小的事也要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惩贪治腐形成强大震慑效应,许多问题干部迫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压力主动投案。
持久战常震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一体推进“三不”战略部署,治标不松劲、治本不松懈。党风廉政建设已经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中,让越来越多有“避过风头就安全了”想法的问题官员彻底放弃幻想,正视自己的问题。
2021 年7 月9 日,山西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国内安全保卫总队总队长李柏,带着洗漱用品和银行卡等部分涉案财物,向山西省纪委监委主动投案。
2022年1月,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原支队长梁小刚主动投案。
“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山西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并通过警示教育、系统开展谈心谈话等,引导干警打开心结,主动说明情况、交代问题。李柏、梁小刚等人的主动投案,正是反腐力度空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必然结果。
纪检监察机关的倒查机制,实现了一朝涉腐终身追责。有些问题官员的贪腐行为发生在10多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这让他们产生了“事情久了查不到了”的侥幸心理。而在现在查处的腐败案件中,相当一部分贪腐行为都是终身追责。
以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问题为例,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全国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办理的1524万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开展全面排查,对“踩点减刑”“立功减刑”等160余万件重点案件进行评查,核实认定问题案件8.7万件。
人走“查”不凉的背后,是党中央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坚定决心,极大地震慑了那些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问题官员。
人可以退休,反腐没有“退休”时。曾几何时,一些腐败官员存在“退休后就高枕无忧”的心态。随着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地推进,尤其是以内蒙古涉煤腐败“倒查20年”为代表的一系列专项整治的开展,形成了对腐败案件深挖深查的追责机制。
对腐败分子而言,退休不再是“保险箱”。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释放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明确信号。
制度篱笆强高压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愈加完善。巡视利剑作用产生强大震慑,不断强化日常监督。随着政治巡视、派驻纪检监察组等制度不断向各级各地方延伸,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逐渐实现全覆盖。往往在巡视组进驻后,一些问题官员夜不能寐、心惊胆战,最终主动投案。
“在巡视组进驻学校后,我整晚失眠,知道自己的事情瞒不住了,还不如早日交代问题,让自己解脱,也让家人不再蒙羞。”2021年4月30日,在四川省委第五巡视组进驻成都工业学院的第19天,该校原党委委员、宜宾校区党委委员、副主任聂涛同时向巡视组和四川省纪委监委驻成都工业学院纪检监察组主动投案。这是四川推进省属本科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首个主动投案并采取留置措施的省属本科高校处级干部案件。
随着反腐败领域党纪国法的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职的过程,本身也对问题官员产生极大震慑。
在去年进行的换届工作中,山西省太原市纪检监察机关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线索,优先办理、快查严办。太原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回复廉政意见1.5万余份,提出暂缓性或不宜使用意见300余人次。
在压力之下,未获提名的阳曲县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某某,清徐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靳某某,在换届名单公布后,前往太原市纪委监委主动投案。
“天网”“猎狐”行动持续深入,境外不再是“庇护所”。海外追逃追赃力度不断加大,给外逃人员带来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对外逃人员缺席审判,让其人财两空,更表明国家对腐败分子虽远必惩的决心。在重压之下,一些外逃人员选择主动回国投案。
反腐利剑高悬,震慑之势常在。向纪委监委主动投案的人数逐年增多,表明我们党治腐惩贪的手段越来越有效,腐败分子的退路被一一封堵。反腐败的正义天平,正进一步向党和人民一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