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大国粮仓
2022-10-19王慧峰
文/王慧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储为国计,备为民生,粮安天下。
要守住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也要坚决遏制粮食购销、储存、轮换等环节的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惩处了一大批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粮仓“硕鼠”,保证了粮香扑鼻、米袋殷实。
粮食安全,须臾不能怠慢的大事
一场反腐风暴正在中国粮食系统上演。
落马5个月后,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的名字再次冲上新闻热搜。2022年6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对徐宝义的审查调查结果: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徐宝义开除党籍处分;由国家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徐宝义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闭幕以来被查处的第一个涉粮“老虎”。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好国家和人民的‘粮袋子’,具有重大政治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一直关注着粮食系统管理体制改革,他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性安全,也是系统性安全。
2021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同年11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释放“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信号。
今年以来,湖北、云南、山东、辽宁等地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了一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近半年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公布数十起相关案例,释放了持之以恒严惩“硕鼠”,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专项整治的鲜明信号。
特别是6月以来,先后有两名在粮食领域任职重要岗位的官员被查处,再次释放了全面从严、一查到底的强烈信号。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基础设施、公共资源领域涉及面大,腐败问题会对国家资源和群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而在粮食购销、储存、轮换等环节的“蚁贪”“硕鼠”,不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还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粮库储备安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须臾不能怠慢的大事。
图/项臻
“确保每一粒粮食安全地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源头到消费终端,粮食购销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霍学喜表示,这一领域的腐败问题,阻断了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对粮食的系统性安全和全流程构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必须予以重拳出击”。
“粮仓硕鼠”如何“靠粮吃粮”
“收购的时候是按照三等粮收购的,后来化验达到二等粮标准,差价当时也没有明确说,就这么装在自己身上了。”在今年初播出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已身陷囹圄的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对着镜头说出了本系统内的腐败分子“靠粮吃粮”的违法手段,其中之一便是在粮食等级上做文章。
三等粮和二等粮收购价虽然每公斤只差几分钱,但粮食量大,累积起来就不是一笔小钱。高时林正是通过这一典型的压级压价方式,套取了10多万元。
“靠粮吃粮”手法多种多样,主要手段包括转圈粮、空气粮、升溢粮、损耗粮、价差粮、坑农粮等,名目之繁多、手法之恶劣令人咋舌。
一位深耕粮食系统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转圈粮是当前“靠粮吃粮”最主要的方式,在行业内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按照规定,粮站需要定期轮换储备粮,卖出旧粮、购进新粮。一些粮站就虚购虚销,将旧粮低价“卖出”,再作为新粮以高价“买回”,骗取的财政补贴就此进了私人腰包。而这些粮食实际上并没出库,只需在账面体现即可。
另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手法,则是贪污“升溢粮”。“升溢粮”,这个外人眼里的生僻概念,在别有用心者眼中,却是一棵“摇钱树”。在粮食收购、入库、仓储、调运、出库过程中,不在库存账内,经过扣除水分杂质及烘干、通风、加湿等过程产生的溢余,就是“升溢粮”。一个收粮季下来,积少成多,数量颇为可观。
出现“升溢粮”本身是正常现象,按规定属于国有粮食,应该登记入账,一些人却隐瞒并私卖“升溢粮”、侵吞粮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何“粮仓硕鼠”频出?
“主要还是监管机制不健全。”霍学喜分析,粮食购销领域相对封闭,专业化程度高,贪腐手法隐蔽。他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垂直管理制度安排,无论中央直属储备库管理的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管理的储备粮,既不受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监管,也不受地方粮食行政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介入更难,极易滋生腐败。
重在“惩”,关键在“改”,核心在“治”
仓廪实,天下安。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系统一系列腐败案件实在令人触目惊心。”霍学喜直言,加大粮食安全领域反腐败工作力度,是对粮食购销领域存在问题的及时纠偏,是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深化粮食购销等领域腐败专项整治,对进一步惩治涉粮腐败和作风问题作出部署。专项整治重在“惩”,关键在“改”,核心在“治”,强调要坚持把严惩腐败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
确保粮食从种到收颗粒归仓,从储到销“毫厘不差”,制度机制至关重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推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完善制度规范;督促其深化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抽查,坚持从严监管,依法惩处涉粮案件。
各级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粮食购销的具体环节,与相关职能部门形成联动,将全面巡察与专项督察相结合,持续做好监督的再监督,严肃整治落实涉粮政策缩水走样、粮企职工滥用职权等腐败问题。
“当前,国家粮食供需、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粮食领域腐败问题令人警醒。”霍学喜建议,要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防控,规范财经纪律,健全惩防机制,全方位完善建章立制。此外,还要加快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粮食仓储和监管的智能化升级,促进监管由“人防”向“技防”升级,筑牢粮食安全底座,共同守护好大国粮仓。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