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2022-10-19蔡嘉欣
蔡嘉欣
后进生通常是指学习表现难教、思想品德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虽与学生自身、社会因素、家庭影响有着联系,但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思想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性格与思维尚不成熟,部分学生还存在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这使得初中育人工作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音乐学科能从听觉与视觉等方面给予学生直接、完整的感受,深入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初中生的情感。通过将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理想的后进生转化目标。
一、 音乐审美教育概述及功能
(一)概述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而音乐教学又是审美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初中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热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内容的同时,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在音乐中体会到审美的愉悦性,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传统教育理念中认为,音乐教育是以讲解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为主,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道德情操难以得到较好培养。而当前教育理念则主要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核心内容,强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总体而言,音乐教育的本质便是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以音乐创作活动、表现音乐、聆听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二)功能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其主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音乐审美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其对学生智力发展、身心发展、思想道德发展及情感发展等方面的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音乐审美教育并不局限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技巧,而是注重为学生营造演绎、理解、创造、想象、感受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开发自身潜力,这对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其次,音乐审美教育能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逐步感化学生的德行、良知,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同时,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消除学生的疲劳与紧张,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从而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价值
在初中阶段利用音乐审美教育转化后进生,既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音乐审美教育的教育过程、教育形式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差异。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音乐审美教育并没有德育教育的说教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递知识的过程,使师生能互相吸引、主动投入课堂,并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在此期间,后进生能真正感知到音乐的美和魅力,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这能够满足后进生的审美需求,实现成功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目标。
(一)塑造审美人格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能增强后进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后进生辨别日常生活中美丑的能力,使后进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在鉴赏美的过程中了解人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关系。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阳刚类的音乐作品,如人与命运、与自然斗争的作品,能磨炼后进生的意志;气势澎湃且结构宏伟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后进生勇于拼搏的性格;柔和、宁静的音乐能使后进生平和气息;优美、欢快的音乐作品能帮助后进生突破孤寂冷漠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悠扬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培养后进生的同情心,使其乐于助人。但后进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所以多数后进生都喜爱现代化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往往很少欣赏与理解。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整理优秀的流行音乐塑造后进生的审美人格,引导学生从欣赏优秀的现代流行音乐,逐步过渡到欣赏健康、优美的高雅音乐,使学生能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明白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如《男儿当自强》等类别的歌曲便能让后进生体会到“做人要自强不息”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形成良好性格
性格是区别某个人与众不同的特征,因而性格可表现为人的品德。若学生形成了良好、积极的性格特征,那么学生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欢迎。音乐艺术的美感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旷神怡。在日常生活中,热爱音乐且经常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多数都开朗活泼、大方自信、交际较广、思维敏捷。而后进生的性格多数较为孤僻、内向、自卑。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性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自我认知的态度。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着内容多样化、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营造了自由、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后进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形成关爱、合作、友善、分享、尊重等人文素养,有效丰富后进生的精神追求与情感生活,使其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与自信的性格,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在音乐教学期间,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所以音乐课程的要求是培育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技巧。为此,音乐教师可在学生回课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信心。因后进生唱歌水平不佳,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还应鼓励后进生坚持不放弃,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如此一来,既能减少学生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也能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二是对学习与工作的态度。作为一门技能技巧课,初中音乐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初中生在课后加以训练。后进生在音乐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不要放弃,使后进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坚韧的毅力,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当后进生具备良好学习态度后,能将该种精神延伸至未来的工作中,这对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是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初中生的性格通常是依靠集体所形成的。音乐课程的集体形式能够充分体现班级、师生及生生间的合作,这需要学生具有齐心协力、团结友爱及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在音乐集体活动中,既能培养后进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也能提高后进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引导后进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使其学会处理好他人、个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音乐学习中丰富自身的情感,建立起对人类、社会、他人的挚爱之情,进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夯实基础。
(三)提高综合素质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后进生的才能与智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进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后进生在纪律与学习等方面的表现相对落后,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审美教育活动能锻炼后进生的综合能力,如音乐演出节目和文艺比赛都需要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这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及创造能力。为此,初中教师可依托音乐审美教育活动转化后进生,不断改进音乐课程的教育效果,确保后进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三、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实现策略
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需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音乐审美教育便是其中之一。音乐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爱的教育,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活动,能使后进生懂得鉴赏美和欣赏美,这对完善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着促进作用。
(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主要阵地,将后进生转化工作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能节省教师说教的时间,提高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歌唱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最为普遍的活动形式,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歌唱技巧和发声方法,通过歌曲演唱表现美、感受美。对于后进生而言,过于专业的要求与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内容。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激起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时代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网络世界,对社会中的流行歌曲十分熟悉,且掌握相关的流行歌曲演唱方法。针对该现象,初中音乐教师可在歌唱教学环节,设计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每周音乐课指定某个学生在课堂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并要求学生能顺利演唱、会介绍歌曲内容及歌曲中自己最为欣赏和喜爱的地方等。当学生结束介绍后,音乐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评价与小结,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演唱风格、曲调、歌词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后进生明白各种歌曲的演唱都需具备相关的发声技巧与方法,有效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通过该种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后进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也能使其真正爱上音乐学科。又如,在教学《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课时,教师可先在给后进生布置“收集与整理《红日》影片的相关图片、资料”预习作业,逐步培养后进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随后,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为学生播放歌曲内容,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在此期间,教师应着重引导后进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后进生以自己的语言介绍家乡,使其能体会到音乐学科的趣味性,进一步理解音乐歌曲。当后进生投入课堂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共同学习歌曲,感悟歌曲中所表达的对解放军、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民族。
(二)组织课外教学活动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具备趣味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音乐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后进生转化教育,调动后进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促进音乐教育效果得以提高。如舞蹈排练与课外合唱都需要多个成员组成,只有同学间协同配合才能呈现出最佳的作品。为此,教师应注重向学生渗透集体观念教育,让学生形成相互协调与配合的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关注后进生,重视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教师要先了解后进生的音乐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尝试以自己拿手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又如,在教学《军民大生产》一课时,该首曲目表达了歌曲的劳动节奏及乐观精神。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众人喊口号的相关音频,并提出“音频中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呢?”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随后,教师要与后进生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后进生是否知道其他民歌的类型,若后进生能回答出,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若后进生不了解,教师也要及时为学生普及,激起后进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当后进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鼓励后进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另外,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音乐教师还可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达到理想的歌曲演唱效果,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情感教育为主导
1. 理解、尊重与关心后进生
音乐艺术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且每个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后进生,音乐教师在教学期间需鼓励后进生大胆想象和联想,避免以统一的标准影响后进生音乐情感的形成。同时,教师的教育质量与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着一定的联系,更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相关。爱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体现,因而教师需以真诚的情感感染后进生,使后进生能对教师有信任感和亲切感。此外,教师还应换位理解后进生,从后进生的立场处境与利益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与后进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初中审美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
2. 保护后进生的自信与自尊
自信和自尊是人们心理活动中最为珍贵的品质,后进生通常较为自卑,在学习方面和意志力上都不够自信,这使得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了阻碍。对此,为转变该现象,初中教师应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多加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避免出现打击后进生或态度冷漠的现象,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帮助后进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激发后进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与动力,从而达到提升后进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的目的。
3. 重视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
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皆需要音乐教师的合理引导。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后进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还应让后进生在音乐学习中学会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调节,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欣赏音乐美和感知音乐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活泼的性格特点,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后进生在音乐课堂逐步健全自身的人格,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唱脸谱》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技术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不同的脸谱,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随后以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脸谱的由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后进生能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共同参加音乐审美活动,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以此为成功转化学困生夯实基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融入音乐审美教育,既能塑造后进生的审美人格,使其形成良好性格,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后进生转化的重视,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形式,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熏陶学生的音乐情操。同时,教师还需以情感教育为主导,保护后进生的自信、自尊,理解、尊重与关心后进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使后进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真正地爱上音乐学科,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