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中红军吃什么

2022-10-19徐平

党员文摘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干粮伙食野菜

□徐平

红军在长征中吃什么?一定有人会说:吃草根、树皮,还煮皮带吃。这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的食物种类非常杂,除了粮食,也有肉类,以及野菜、野果等。

长征出发时:要求每人背几斤干粮

1934年10月上旬,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前,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各军团迅速按规定配齐人员,补充武器、弹药、粮秣、服装等物资。要求每人携带4天的粮食,每个伙食单位按每人1斤油、1斤盐携带。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时,部队和随军民工每人都自带3-6天的干粮。指战员所带的粮食有大米、苞米等,分得粮食后自做干粮。大米的做法很简单:先将米煮成半熟,捞出控干水分,再将米倒入锅里加入食盐,炒成干米;苞米则先炒熟,然后加适量食盐磨成面携带。这类干粮便于携带,可以干吃,也可以用水泡着吃,可以长期保存。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平汉铁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出发前,部队每人准备了3天干粮,两双草鞋。当时,每个战士有两个米袋子:一个装生米,一个装熟食干粮。每袋可装四五斤,多余的粮食由马夫队的牲口驮运。

1935年11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主力由桑植地区撤离向西转移,部队出发前进行了行装检查,要求每人带3样东西,其中第一样就是一条粮袋,内装3天的粮食。

虽然各路红军出发前都作了必要的准备,带了干粮,但也只够几天的,对于路途遥远的长征路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离开苏区后:各部队自行筹措粮食

红军长征初期,主要通过没收、征发和购买解决给养。红军主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粮食的补给越来越困难。对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于1934年10月向全军发出通知,通知要求:各部队在白区行动中,应随时注意筹款及征集资材的工作,主要的是没收地主反动分子财物,动员富农及城市商人捐款。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防止无组织、乱没收行为。

为了轻装前进,部队在途中甩掉了80%的行军锅,做饭更成了问题。过苗山的时候,深山里人家很少,部队没收了土豪的谷子,找不到磨和碾,弄不成米,只好将谷发下去,各人在石板上搓去稻糠,煮糙米饭吃。

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每占领集镇和村庄,红军部队都忘不了打土豪、开仓分粮,补充部队给养,解救穷苦的群众。

另外,红军也向当地老乡购买食物维持给养。红军先头部队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由于连夜行军作战,随身携带的干粮吃完了。为了解决给养,继续前进,红军部队就将路过村镇私人开的一些点心铺的饼干都买了下来,每人分到很少的一份。

过雪山草地时:挖草根、剥树皮

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困难的阶段。

通常所说的“雪山草地”主要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四川省的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后来提到:“这一带人烟稀少,部队严重缺粮,我们几乎天天为粮食问题发愁。”

由于当地物资奇缺,各部队很难按要求备足粮食。开国上将杨成武回忆说:“在藏区打鼓村时,因地势较高,麦子尚未成熟,才开始含蕾,吃野芹菜、野苦麦菜、豌豆叶子就从此开始了。每人每天只能吃三两整粒的青稞麦子,肚子里饿得确实有点难受。每天各个连队轮流派出一些人去寻找野菜、野苗子,以作充饥之资料。”

长征时任红三军团某连司务长的谢方祠回忆道:“进入雪山之前,上级通知我们轻装。我们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可供全连吃一两天的粮食。另外每人还带着一些生姜、辣子和十斤干柴。”

过雪山时,每人每天也就是约两小碗煮熟的粮食。曾是红三军团十二团三营九连战士的谭发贵回忆说:“饭也煮熟了。是什么饭呢?不是别的,仅是两个小瓷碗用白开水煮熟的玉米,每人只准吃一碗,剩下的那一碗得带到山上吃,谁也不肯吃。有人只吃几口,有人只吃半碗。”

红军过草地时,各方面军走的路线和时间都不一样,最少的要走7天左右,最长的将近两个月。开国上将宋任穷在回忆录中说:“友情暖心克服艰难,7天7夜穿过大草地……我们就在这样的草地走了7天7夜,每天只吃三两粮,一两片烤羊肉干,主要靠吃青苗。过草地的7天中,我们没有看到一间房子。”

1935年8月,中共中央率领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穿越松潘草原向甘南进军。部队过草地前,曾要求每人带足十斤粮食,但由于筹粮不足,大部分未带足,有的只带了两三斤,除肉(皮)干外,主要是煮熟的青稞麦粉,也有煮过甚至未煮过的青稞麦粒。每到休息的地方,战士以班为单位,用盆子或搪瓷杯烧开水泡青稞麦粉喝或者煮麦粒吃。部队第四天就出现断粮,很多人只好四处挖野菜吃。野菜吃光了,只好挖草根、剥树皮吃。到后来,战士们甚至把腰皮带、枪皮带等削成小片用水泡后煮着吃。

到达陕甘后:“大家要食得好”

1935年8月下旬,右路军经过艰苦的草地行军,到达半农半牧的巴西、班佑、阿西一带,伙食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天可吃到萝卜、胡豆、甜菜、麦子,战士们可以吃饱了,体力也开始恢复。休整期间,各级政治部门开展了广泛的筹备粮食的工作,红军的给养得到一定补充。

红军进入甘肃南部的大草滩、哈达铺地域后,伙食变得更好了。哈达铺是甘陕川交界的商贸集散地,物价非常便宜,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白面、盐、油,与过雪山草地吃野菜、草根,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是天上与地下!

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因为估计到物质条件的可能,红军总政治部特别提出‘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这个新奇的口号,是我到红军几年来第一次听到的,这大概是因为红军体力亟待恢复的缘故吧。这也就是红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无微不至的地方。”

一时间,“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传遍了整个部队。各个连队伙食单位,简直像过年一样!当时红军战士见面打招呼就是“同志新年好啊”。许多老红军回忆:自从参加红军以来从来没吃过这么好!

“大家要食得好”,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但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就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走完长征路,去迎接革命新的高潮!

猜你喜欢

干粮伙食野菜
一袋干粮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一袋干粮
完善军队伙食补助费制度之浅见
临时改变
挖野菜
浅谈基层伙食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野菜的盘中艺术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改善伙食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