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一身正气留人间
2022-10-19罗喜郎
文/罗喜郎
张澜纪念馆里的塑像
1872年,张澜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莲池镇。他的一生,无论是在世态炎凉、浑浊迷茫的晚清时期,还是在百废待兴、政治清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无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担任地方要员,还是在成立后身居高位,张澜都始终崇俭朴以养廉,厚德性以育廉,守法纪以护廉,正家风以促廉,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清廉自守”的思想发展到了极致。
无限高贵的政治情操
张澜的一生中,既见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入侵、晚清和国民党的腐朽没落,也见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堪、民不聊生,更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亲民爱民,因此激发了他为振兴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而奋斗的一腔热忱。他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友好合作共进退,努力为求社会大同、求和平解放奔走。
早在1919年前后,张澜就与毛泽东相知,并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1946年1月,张澜领导的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一项谅解,即双方在提出重大政治主张之前,事先彼此商量,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与民盟政治合作的先例。1949年6月,张澜从上海到北平,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工作;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他讲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并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民盟一届四中全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张澜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其次子张崿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长女张茂延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张澜写信给长子张乔啬,让其从美国回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
敢于亮剑的为官德行
1912年至1920年,张澜先后担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道尹和四川省省长。他厌恶官场的腐败,以浩然正气扬清抑浊,反对贪官污吏。张澜对川北的治理成绩斐然,为官做人品德高尚,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
张澜在四川做官期间,正值中华民国刚成立,政权尚未稳定,又遇袁世凯窃位,军阀混战。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张澜,对贪官污吏毫不姑息,坚决打击。经过大力整顿,川北很快便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奋,道不拾遗,风化肃然”的风气。
张澜塑像
晏弘是蓬溪县的大地主,以县局劣绅为靠山,操纵县政,作恶多端。张澜“察吏”到蓬溪,多人拦马控告晏弘。张澜下令逮捕晏弘后,“营救”的函电纷至沓来。张澜问同僚:“保晏弘者多于控晏弘者,诸君拟如何处?”有的说:“宜释放,候查。”张澜说:“不然。我观控晏弘者,尽皆衣服褴褛,指有受害事实。保晏弘者,莫不衣冠楚楚,不言其于社会有何可称,而徒作求情空言……宜查实置于重典。”张澜为民除恶,遂斩晏弘。经张澜大力整治,各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闻此寒栗,川北秩序“渐循正轨”。
极简淡泊的生活情趣
崇尚朴实节俭、简约淡泊的生活,是张澜在长期生活中一贯坚持的作风。他在日本留学时,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首都北京,穿的是布衣长衫;当国家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时,仍然穿的是布衣长衫。
周恩来见张澜没有出席开国大典的新衣服,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澜向工作人员婉言谢绝说:“我们国家还很穷,多少百姓连温饱都混不上,不能忘记他们呀!粗茶淡饭吃着香甜,土布长衫穿着舒坦。”最后,张澜头戴瓜皮帽,脚蹬旧布鞋,身穿褪色的土布长衫参加了开国大典。张澜的衣着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不禁笑着对张澜说:“你太俭朴了,现在是国家副主席,还是应该穿得好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给几位知名党外人士每月安排200元特别经费,但张澜分文不取,最后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1951年夏,因接待工作需要,张澜的住所迁到复兴门内嘉祥里一所较大的平房,客厅陈设比较好。张澜一看就不高兴,连声说:“太奢华了,太奢华了!我用不着这些东西。”毛泽东安排工作人员专门为张澜送去呢料中山装和大衣,他也放在箱内长期保存,后来还给了国家。张澜去世后,家人把住房也退还给了政府,没有一个子女占用。
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
张澜始终传承着“勤劳、节俭、清正、廉洁”八字家风家训,并以之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友,成为后世典范。
张澜家族世代务农,虽家境贫困,但受父母良好教育和影响很深。父亲张文倬在家族中首举秀才,一面督理农耕,一面设馆授徒,尽管生活拮据,但重义疏财,待人特别宽厚。张文倬经常给子女讲祖宗的遗德遗风,讲贤良者廉洁自守和为人应有的节约俭朴美德,教育子女“平生无不检之行,无苟取之财”。他在送儿子张澜去日本留学时告诫他:“为人不能忘本昧良,终生布衣也是福。男儿当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读书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为民造福。”母亲王氏“性甚刚”,治家有法,言传身教,尤以“勤俭”和“清廉”严格教育子女。张澜回忆说:“澜任省长时,犹督吾妇及娣姒勤农作,诸孙虽幼,或分以饵饼,或给以数钱,必诱之使勤。”张家大人和小孩穿的衣服都是破了就补,补了再补。
张澜立身行事,总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勉,并以此教育子女。1950年4月,夫人刘慧徵带着儿女从家乡进京团聚。一家人相见,张澜便说:“你们不要以为是来享福了。过去要劳动,现在还是要劳动。我把政府分配来的保姆退回去了,家务事我们自己干。你们几个都要好好地学习,要谦虚、谨慎、刻苦、勤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立德立功在汝为,浮云富贵亦何奇。山移志定无愚智,水落痕残识盛衰。老大虚生常自儆,忧患久处是良师。蒲籝未有黄金畀,此语长书座右宜。”这不仅可以视作张澜留给子女的遗训,更是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