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工作创新的根本遵循
2022-10-19曹东勃梁思思
○曹东勃 梁思思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一支经得起时代与历史检验的干部队伍。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人民群众才能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干部实事求是、担当作为,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不断创造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新的奇迹;干部有能力有才干,才能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向着美好生活目标靠近。全面开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迫切呼唤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投身其中。这正是2019年以来习近平连续六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多角度阐明“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这一重要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做好中青年干部培训是新时代高校党校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
高校党校承担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校中之校”。它既作为学校党委这一职能部门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又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2015年,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要在中国长期执政,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时代结合高校特色、发扬党校的独特政治优势,推进高校中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助于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时代新人。
2021年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高校党委应当设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高校党校及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殊之处在于,高校专业教师群体是高校干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本身有优秀的学术背景、学历水平、见识修养和综合能力,又贴近思想前卫活跃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因此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培训计划和传统培训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同时,不同时代对人才队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再到青年干部的“七种能力”,每一次对干部培养提出的要求都与时代需要和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对干部的综合要求在探索中不断明晰,培训方式也应在探索中不断调整。
习近平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面对新要求,高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工作也必须更具针对性。
二、新时代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工作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对照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六次讲话,可以发现当下中青年干部实际情况与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总体来看,讲话对中青年干部提出了“想不想做”“敢不敢做”和“能不能做”三个层面的要求。“想不想做”,聚焦于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注重实事求是,“敢不敢做”强调年轻干部的担当和斗争精神,“能不能做”则要求干部严守底线提升本领。
第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六次讲话中,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都在开篇就着重反复强调,不仅要有理想信念,更要有“具体的、实践的”忠诚和信仰,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从1938年毛泽东提出“才德兼备”“任人唯贤”,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设定德才标准,到2014年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思想政治素质这一标准成为首要要求。当下中青年干部群体总体上理想信念坚定、态度积极向上。党的十九大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对于持续坚定高校中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发挥了极大作用。这在青年毫不犹豫冲上抗疫一线的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在青年干部对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积极自觉上也有所体现。然而,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青年以为当下做了即可、心里知道就行,缺乏对理想信念坚守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第二,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内在地要求干部必须提升调查研究的本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如何在信息轰炸中辨别真伪、坚定立场,如何切实利用好互联网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基于事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主流意识形态进入微媒体场域,让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是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高校中青年干部自身特点决定了要避免麻痹大意。当下高校中青年干部以80后90后为主,从年龄、生活方式上都与学生较为贴近,同时又在教学、科研一线。运用好这一优势,需要持续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从自信转向自负,避免身处“象牙塔”而不接地气。
第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高校是立德树人之地,高校中青年干部大多同时担当教书育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然而近年来,“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在一些高校干部群体中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不担当、不作为、不务正业、官气十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不担当体现在畏首畏尾,不面向师生群众积极发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作为体现在一些人只愿意享受权力带来的资源和便利,却不愿承担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觉得多做多错。高校教师的主业是潜心治学、教书育人,然而一些人不务正业、官气十足,只贪慕虚名而不办实事。2022年初,习近平从“正确的政绩观”角度对担当精神作了深刻阐释。正确的政绩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态度,最终体现为担当精神。新时代的高校中青年干部,应当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关键时刻勇担当、敢作为。
第四,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习近平对中青年干部常讲常新、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但是斗争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需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斗争的决心以及有章法的斗争方式、有张弛的斗争艺术。当前,高校中青年干部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在洞察影响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的社会思潮的敏锐性上,还存在一些风险点,“好好先生”、不敢斗争、斗争本领不强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高校中青年干部在实践中缺乏锻炼,也缺乏严峻的社会政治斗争考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近年来我们面对的一次全方位大考,不仅考验干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考验干部在复杂的舆论生态和社会民情中保持战略定力、理顺群众情绪、疏解实际困难、敢于善于斗争的水平。
第五,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习近平多次面向中青年干部强调“清廉是福、贪欲是祸”。“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广大干部划定底线红线,各级层层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中青年干部总体上能够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但近年来在中央对中管高校以及教育部和各省对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的多次巡视中,也发现不少值得深刻汲取的教训。高校干部的落马既有一般腐败的特性,又有高校的办学特点,多集中在基建项目、人事录用、招生考试、学历学位评定、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等领域,且有明显的年轻化态势。因而,针对高校中青年干部群体的“早节不保”警示教育、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政治意识政治规矩专项教育,尤其具有紧迫性。
第六,勤学苦练、增强本领。高校中青年干部群体本身具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学术水平与文化底蕴,但也正因如此,容易陷于骄傲自满。习近平提出要甘当“小学生”,说的就是要明白学海无涯、山外有山;要谦虚审慎地学习,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好奇心。此外,高校中青年干部群体要避免陷于事务主义,而荒废了学习这一需要终身训练的重要本领。理论学习没时间、实践学习没必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时代、落后于青年学生、落后于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最终陷入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的境地。
对照以上客观要求,现有高校党校在培训方面,还存在程式固定化、发展不平衡、培训不充分等现实差距。一是部分高校对党校建设重视不足,在师资配置、管理统筹、专用场地、独立经费、教材编撰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足够的办学保障。二是部分高校党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严重滞后,只教授党的知识忽略党性教育、只重视考核成绩忽略学习过程。因此,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探索高校党校创新实践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新时代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创新新时代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必须时刻根据新的历史特点进行动态调整,以历史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思维解决问题、以革新思维展望问题,从而分别实现理念继承创新、形式拓展创新和体系集成创新。
(一)理念继承创新:把思想政治历练、党性修养增强和专业能力提升结合起来
聚焦办学理念的传承创新,以历史思维把握新时代高校党校办学实践。一方面,在定位和要求上始终以“党校姓党”作为根本原则,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党校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体现出了很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把思想政治历练、党性修养增强和专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聚焦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内涵式推进党校全方位发展。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需要长期培养深入体会,需要以理论学习为全面塑造中青年干部的先导,使其不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信念内化到血液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党校推进内涵发展,要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从政治角度透视高等教育、剖析学情教情、把握教育规律,把学校和党校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摆到国家发展面对的新征程、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去讨论。只有以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看待高校党校发展,高校党校发展才有方向、有动力。
聚焦干部队伍存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精准化开展干部专业能力培训。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造“八项本领”,涵盖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除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高校党校应注重培养干部的开放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升辩证思维和综合协调能力、沟通协调和团队作战能力、破解难题和经验转化能力,特别是提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狠抓落实等方面的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高校党校要起的作用是起好头、抓重点、补短板,让师生党员及干部在短期内对自我专业能力有所审视,并尽可能提升作为党员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推进全面发展。
(二)形式拓展创新:把顶层设计与一线规则、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
健全培训制度,确保党校有方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要求健全培训制度、全面从严管理、培育优良学风。严格执行培训纪律,将课堂听课、学习笔记、小组讨论、课后自学、学习心得、社会实践、结业考试等多方面情况纳入综合考评。党校学习期间以及结束后的跟踪管理也不容忽视,为每一位党员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定期开展综合研判,进行长期跟踪评价,促使党员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合理安排全年培训和教学进度,确保党校有计划。从培训轮次上讲,紧跟党中央的最新精神设定学习主题,配以合理的进度、节奏安排。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国际视野、中国国情和地区特色,科学选调各类各级培训对象,精挑细选培训师资,增强教育培训的精准化和实效性,与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相匹配。根据各个班次的学员结构特点和学习要求,整体谋划和安排全年培训任务。
树立一线规则意识,深入一线调研,确保党校学习有实效。党校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切实去感受中国现实国情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通过工作调研、交流座谈、个别谈心、实地体验等方法摸清堵点痛点,及时对一线反馈的有效信息分析研判,主动把调研结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深入挖掘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解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创新培训方法,确保学习有趣味。高校党校相比在岗培训来说,时间、空间的安排都相对灵活,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结合、固定学习与移动学习结合、党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都可以实现。通过主题教育引导、交流研讨、专题纪录片观赏、专家互动、场景复原实践体验、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沉浸式教学等,将培训教育成效转化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成果。
(三)体系集成创新:把“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翻过来”结合起来
一是“走出去”。要敢于“客场作战”,把调研会、座谈会、办公会从机关大楼开到师生身边,把干部受教育与师生得实惠有机结合。设计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的优质实践线路,使“走出去”摆脱简单打卡、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例如,上海财经大学党校曾举办“回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理解两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陈云纪念馆与浦东展览馆现场教学专题培训活动。陈云纪念馆与浦东展览馆的参观学习在各类培训中很普遍,但是能够将这两个地点关联起来的实践设计却是首创。陈云纪念馆立足“十三五”规划回望“一五”计划,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理解国民经济最初的恢复,浦东展览馆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回望浦东开发开放,进而打通国际大循环的波澜壮阔的恢宏历程。这样一条精心设计并被赋予新意义的党史教育实践路线,生动诠释了高质量“走出去”的内涵。
二是“请进来”。要用好外部资源,因地制宜地将高水准学习资源“请进来”,承担起把培训资源利用好、把革命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责任使命。把榜样人物请进来,邀请抗疫英雄、全国劳模、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走进来”,生动阐释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的爱国志、报国行,发挥榜样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红色场馆请进来,与红色场馆进行多维度合作,把革命展览、影片展映等红色资源引进校园,带到高校师生身边。把红色经典请进来,推动“红色经典进校园”活动,通过舞蹈、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作品的引进,在艺术作品的感染中带领高校师生品味红色经典,汲取奋进力量。
三是“沉下去”。要下沉基层一线,在行走中读懂中国道路。干部干部,首先是“干”。只有深入基层,对典型案例进行深挖,才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获得现实的直感和质感,这对深入做好工作、做好研究至关重要。
四是“翻过来”。要善用网络丰富党校培训形式,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培训实效。“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成为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训人员可以提前通过慕课学习,获取课程所需大纲、知识点和拓展资料。这种线上学习同时也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个性化选择,学员可以自主决定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现实课堂则用于“翻转”,结合浸入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员走到前台尽情展示。激发身边榜样的充分交流、互相请教和相互补益,通过学员的自我教育形成“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
理念继承创新、形式拓展创新、体系集成创新,构成了高校党校创新实践的主要路径,要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精准施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青年干部真正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好高校党校的“熔炉”和“阵地”作用,发挥好高校党校在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当中的作用,让高校中青年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最终实现高校党校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①⑤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9期。
②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
③④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之友》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