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鲥专题系列讲座美洲鲥人工养殖技术
2022-10-18施永海谢永德徐嘉波
施永海,谢永德,徐嘉波,税 春,杨 明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我国美洲鲥的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湖北、四川等地,每年苗种的放养量在250 万~350 万尾。养殖美洲鲥的常用模式有集约化养殖、大水面网箱养殖、遮阳池塘养殖等。近几年,长三角地区逐渐兴起大棚结构池塘养殖,该模式具有养殖要求低、能耗较低、成本可控、管理方便等优点。现将美洲鲥的大棚结构池塘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1.水源
水源要求用水方便,盐度0~12,pH 7~10,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要求环境安静,面积以2~5 亩为宜,泥沙底质,水深2米以上。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塘水质好,养殖排放水应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的相关规定。进水口应使用60 目筛绢网过滤,排水口设网眼为2毫米×3毫米的围网和40目的闸网。每个池塘应配备1~2台1.5~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选择相邻两个池塘搭建大棚,池塘大棚跨度不超过100米,池塘间的塘埂架钢结构中梁,向两边塘埂铺设柔性钢丝绳,并固定于地锚上,形成棚架,上方覆以遮阳率90%以上的遮阳膜(图1)。池塘使用前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等常规消毒剂彻底消毒。
图1 遮阳池塘
二、基础饵料生物培养
夏花鱼种放养前需要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根据放养时间,提前5~7 天加注新水0.5 米,逐步提高水位至2米;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小时,晚上可以不开。水温25~30℃时,过3~5 天水色变浓,在6~10 天时用烧杯在池内不同点位取样5~7个,以检测枝角类、桡足类幼体等饵料生物,当生物量达到20~40个/升时,即可放养鱼苗。
三、鱼种放养
1.夏花鱼种(0+龄)放养
夏花鱼种放养时间在5 月中旬至7 月中旬,选择上午放养,鱼种下塘前应开启增氧机。夏花鱼种体长40~60 毫米,放养密度为1 500~2 500 尾/亩。鱼种下塘时,要在池塘上风处先将池塘水加入运输容器中,让鱼种适应1~2 分钟再进行放养。夏花鱼种在放养10 天后,开始驯化投喂配合饲料。
美洲鲥夏花鱼种不同运输方法的特点见表1。
表1 美洲鲥夏花鱼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具体运输方式建议:运输时间在0.5小时以内者短途转运,特别是场内运输放养,可选择20~50升的圆桶遮光运输,密度为1~2尾/升;运输距离在100~200 千米、时间在2~3 小时的中途运输,可选择活水车(车载水箱)或者氧气袋保温运输,运输的成活率均较高(>95%);长距离运输可采用航空保温泡沫箱内放氧气袋运输,运输成活率特别高(99%)。在运输水体中添加一些抗应激剂可降低美洲鲥鱼种的应激反应,减少运输损伤和死亡等。
2. 1+龄鱼种放养
当露天池塘水温升至15℃以上时,即可放养1+龄鱼种。美洲鲥1+龄鱼种一般采用短途转运,如场内拉网转运。放养转运时,采用20~50 升的圆桶带水遮光运输,运输密度为15~20尾/桶。放养时提前开启增氧机并测量水温,温差不超过2℃,放养鱼种体长15~20 厘米,个体重60~100 克,放养密度为800~1 000尾/亩。
四、饲料投喂
投喂的饲料为浮性膨化配合饲料,具体参数见表2。每天上、下午在无阳光直射时各投喂饲料1 次,投喂量以2 小时摄食完为准。饲料应投放在饲料框内,饲料框可采用浮性材质(木质、PVC、毛竹等),规格为1.5米×2米,框高10厘米(水上5厘米、水下5厘米)。
表2 美洲鲥规格和饲料规格对照
五、水质调控
1.池塘遮阳
入夏后温度上升,在16:00-17:00 的池塘表层水温达到24℃并连续1周后,在池塘大棚上方拉盖遮阳膜,两头可通风。入秋后16:00-17:00 的池塘表层水温降至24~25℃并连续1周时,拆除遮阳膜。长三角地区通过搭建遮阳棚,池水温度基本可以维持在30℃以下。
2.换水
0+龄鱼种养殖,每两周换水1/3,水源水温超过32℃时,减少换水频次和换水量。
1+龄鱼种养殖水温控制在30℃以下,当池水温度<28℃时,每14 天换水1 次,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当池水温度>28℃时,尽量选择阴天的清晨外界水温相对较低时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5。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鱼种放养后逐步换入海水,由淡水慢慢过渡到海水养殖环境,模拟美洲鲥自然生存环境。
3.增氧
每天18:00-21:00 开启增氧机,次日5:00-6:00关停,开机时间为8~12小时,池塘遮阳后增加开机时间1~2 小时。遇到天气不佳或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要延长开机时间,以保证池塘水体溶氧高于5毫克/升。
六、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注重水温、溶氧监测以及水色观察,发现有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 次,每天上、下午各测量水温1 次,注意观察鱼种摄食、活动等情况,及时清理未吃完的饲料并调整投饲量,做到精准投喂。通过科学投喂、调控水质、保持环境安静,降低应激反应等措施,做到生态防病。发现有病鱼、死鱼要及时清除,做好日常养殖记录,记录应保存3 年以上。
七、拉网起捕
1. 0+龄鱼种拉网起捕
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需进行拉网、运输,进入越冬环节。运输前,用聚乙烯网拉网锻炼2~3 次。拉网起捕前1 天,停止投喂饲料。拉网起捕时,先进行半塘拉网,即在塘面1/2 处下网,起网后,网围内鱼的数量上限控制在1 000~1 500尾,围网滞留时间小于30分钟;当存塘数小于1 500尾时,进行整塘拉网。
2.成鱼拉网出售
当美洲鲥达500 克/尾时,检查成鱼的肥满度,上市出售。拉网锻炼方法参照0+龄鱼种。拉网出售时,先在塘面1/3处下网,网围内鱼的数量上限控制在300~400 尾,围网滞留时间小于30 分钟。当存塘数小于400尾时,进行整塘拉网,陆续出售。
运输水箱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大于2 米,高1.2 米,运输水位70~75 厘米,运输时遮黑整个水箱,采用纳米管纯氧增氧。当养殖水温低于24℃、装运水温低于20℃时,装运密度为35~40 尾/米3;当养殖水温24~28℃、装运水温在22~25℃时,装运密度为25~30 尾/米3;当养殖水温高于28℃时,不宜出售与运输。运输用水可适当添加浓缩海水晶,盐度调节至5~8。运输时长控制在3~5小时,运输成活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