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2-10-18李小花
文/李小花
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人才培养向着专业化方向转变,即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化、职业化课程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受经验不足和以往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研究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旨在提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化人才作为支撑,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需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做出及时调整。但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仍存在脱离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等现象,导致职业教育难以高质量发展。
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内涵及特征
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培养多样化及职业化人才、推动技艺传承、促进人才就业等重要任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通过职业院校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具备相关操作技能的人才,具有专业化、职业化、针对性等特征。专业化指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职业院校的培养过程中,掌握了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关岗位实践积累了专业技能。职业化指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院校学习阶段通过学校实训、岗位见习等方式,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已经开始接触具体职业岗位,毕业即可胜任相关职业要求。针对性是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院校内学习的课程,是完全针对将来从事的岗位来设置的。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离
高质量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工作岗位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为目标。以往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上,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将教学重心放在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之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虽然教学改革推动着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变革,但成效甚微,教学方案的重点仍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总之,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案往往与社会需求脱钩,难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专业性人才。
(二)主体认识不足,教学目标未得到贯彻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是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择业意愿培养出专业性人才。职业院校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学生的毕业率上,而要根据当前社会岗位需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使其能够在学校阶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结合,满足职业要求,或是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确定考取证书、理论深造等多个培养方向,满足学生的择业选择。总之,高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将来的就业方向,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三)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双师型”人才紧缺
“双师型”主体指的是在职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在学校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企业岗位技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理论、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企业的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在岗位上学习到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课堂中找到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理论依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个主体却是完全割裂的。职业院校虽然也设置了实训室,却是对企业岗位工作的简单模拟,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实训室内所培养的只是特定专业的特定能力,忽略了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教师专注于书本理论知识研究,大多缺乏企业岗位实践,在企业中有着丰富经验的岗位精英也大多忙于工作,缺乏时间研究理论依据,这就容易导致校企分离,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紧缺。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发展路径
(一)政府与院校携手建立健全体制
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政府和院校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院校要根据当前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完善需要政府部门为企业和院校之间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政府与院校携手合作,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制度,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求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还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当前人才培养主要考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职业院校首先需要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为学生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这就需要院校一方面为新引进的教师提供住房和生活保障,解决其生活压力,以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为新进教师制订专门的发展方案,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其次,院校需要优化教师队伍。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他们大多数是刚出校门又直接进了校门,未曾深入岗位一线,缺乏实践经验;而相关的岗位从业者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长时间未曾接触系统的理论教学,其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院校教学的需求。因此,优化新老教师队伍,实现二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就显得十分必要。再次,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教学理论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能力。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分享经验,鼓励教师在学习他人优秀经验的同时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最后,教师除了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融合,通过科技手段来发扬传统技艺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科技力量促进传统技艺的发展。
(三)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特色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依据自身王牌学科,打造院校品牌优势,提升院校知名度,促进人才就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需要抓住自身王牌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加强本专业科研投入,促进科研创新,打造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把握当前社会动态,对于专业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做出及时调整,提升本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另外,院校间需要提升资源共享程度。职业人才在岗位工作的实际过程中需要掌握多方面的能力,这便需要不同专业学院乃至不同院校之间加强信息共享,打造联合教学平台,发挥不同院校的专业优势共同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院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企入校,设计安排综合实训、岗位操作、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四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接近岗位实际工作。在硬件设施上,院校可以利用企业资金及时更新办公系统,在课程安排上加大实训课程占比;在内容上,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及时更新实训内容,将实训内容与真实工作情况相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政府政策扶持、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以共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