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政策、模式和效率

2022-10-18冀鸿王钰宁

华东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学研科技成果因素

文/冀鸿,王钰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政策、模式以及效率三个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科技创新不再局限于实验室里的研究或科技成果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带来的效益。科技创新的结果将极大地改变世界格局。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经济增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未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

作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几乎被学术界无一例外地提到。政策激励是促进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之处(Morten Steffensen等,2000)。Mehdi Behboudi等(2011)指出政策环境在高校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avid A.Kirby等(2019)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广泛的、全国性的协调政策,鼓励大学和行业合作,特别是在研究方面,并参与技术的转移和商业化。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多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本、政策工具、政策落实、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政策文本的研究

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关政策体系较为完善,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拜杜法案》,此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李晓慧,2016)。这一做法也为日本提供了参考。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经历了起步探索、加速发展和改革完善三个阶段,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一个优质的政策环境(贾旭,2021)。

(二)政策工具的研究

政策工具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一些学者将价值链分析和政策工具应用到政策分析中,针对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马江娜等,2017;廖晓东等,2019)。张玉华等(2022)认为,单一政策工具不能够对科技成果转化结果产生绝对的影响。王宇等(2021)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研究,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和创新主体链。

(三)政策落实的研究

政策的落实是决定科技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主要因素(Markus A.Kirchberger等,2016)。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主要难点在于政策普及不到位、没有政策的检测和评估机制(吴寿仁,2017)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消除政策中的盲点和障碍(吴寿仁,2018)。

(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我国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以及组建政策咨询平台(吴寿仁,2017)。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来看,现有的政策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对最后环节的相关政策研究则较少。在研究视角上,早期的研究是将政策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现在更多的是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进行研究,搭建政策分析框架来分析政策本身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对国内各区域间、国外等相关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但针对性地对某一区域的政策研究则较少。我国在分析借鉴国外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本土的实际情况。

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Markus Perkmann等(2011)通过调查指出,参与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名誉和声望对产学研项目的开展及实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纵观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引导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来实现的(孙元花,2011);德国通过建立“科研创新体系”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英国则通过创建技术创新中心来促进科技界和企业间进行研究合作与技术开发,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董树功等,2014)。

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主要归纳为自主转化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技术转让模式。自主转化模式的优点在于,使科技和生产相连接,能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主导和支持是关键,同时还要坚持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李晓慧,2017)。技术转让模式通常是指高校或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全部出售给企业以获取利润,由企业来完成后期的转化和商品化,有时也会有中介机构参与其中(李少鹏,2020)。

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各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但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各个国家都比较受欢迎,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将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化,是因为每一个转化主体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使科技成果能够尽快实现其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的情况,这就需要各个转化主体协同合作,打破传统的转化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当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等方面,具体研究如下。

(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高校等视角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

(1)外部因素。国外有学者认为,文化会对技术转让中社会资本的创造和利用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要素价格扭曲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苏世彬等,2018)。

(2)内部因素。在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内部因素中,科技成果的特性、转化意愿、传授能力、关系信任、吸收能力、转化能力(郭强等,2012)、科研体制、产学研联系、研发经费制约(康晓梅,2014)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较大。

(3)高校。杨登才等(2019)认为高校教师的价值追求与转化意愿直接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

(二)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不高、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转化效率最高,其次为中部、西部地区(杨登才等,2019),其中对“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注度较高。从总体来看,相比于“十二五”期间,“十三五”时期的“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技转化效率较低(吴杨等,2022)。东北地区“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总体水平较高,但高校个体与群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距(王杜春等,2022)。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研究有以下特点。在影响因素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从外部环境视角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文化、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相对而言,我国学者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因素和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较大。在研究方法上,学者大多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运用较多,它们都是技术效率测算方法。在评价指标方面,已建立的评价指标较为丰富,但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在数据选取方面,有的学者只选取了两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偏离实际。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已经涵盖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方面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①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将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将多种政策工具进行有效组合,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更深度的研究;②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转化模式,打造适合当下经济和本土特点的转化模式;③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方面,可以尝试将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标准、客观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产学研科技成果因素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