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面向”的高质量保批产管理方法实践
2022-10-18程明龙肖勇张国栋王华吉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程明龙、肖勇、张国栋、王华吉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当前,军品任务呈现出型号种类多、研制周期短、批产任务量大、批产任务紧急以及边研制、边定型、边批产的“三边”任务特点,对承制单位的研制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提出重大挑战。尤其在竞争性采购大背景下,同一型号批产往往由多家单位同时配套,对批产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单位最终的配套数量,对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三个面向”质量分析方法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充分分析现行质量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2019 年首次提出“面向产品、面向流程、面向组织”的质量分析方法,是对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的一种工作方法。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通过对单个问题深入剖析,对多发问题的产品、多发问题的单位和复杂问题的系统分析,找原因、找规律并充分举一反三,从产品、流程、组织上实现系统提升。通过面向产品、流程、组织的质量分析工作,不断将质量工作落实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持续改进形成与形势任务相匹配的质量能力,有效推动“三高”发展。
一、工作与实践
1.“三个面向”保批产工作思路
“三个面向”质量分析是针对型号发生的质量问题,从产品、流程和组织3 个维度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查找问题背后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的一种工作方法,确保航天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研制技术和管理流程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保证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所基于对“三个面向”质量分析方法的理解,并结合当前批产任务特点,形成基于“三个面向”的高质量保批产总体工作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三个面向”批产保障管理方法关系框图
面向产品层面。主要是对以往批产产品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出批产产品较为典型的质量问题,并针对典型质量问题,在当前型号产品开展举一反三,形成产品层面的产品质量特性项目,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小批产产品质量问题发生。
面向流程层面。对当前批产产品的验收过程、验收流程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在多点配套、供应商级次较多现状下,验收过程存在的问题、漏洞和重复低效环节。针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验收流程改进优化,提升验收流程的有效性、科学性。
面向组织层面。对当前的批产保障能力进行分析,并围绕任务量大、配套点多、任务紧急、产保队伍人少等典型批产任务特点,提出批产保障队伍能力提升方面的措施,从组织层面提升批产保证整体水平。
2.面向产品的特性识别与分析
(1)批产产品质量问题分析
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是以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工作为基础,对本单位同类产品、具有相同原理设计和相同工艺设计的其他产品,开展横向分析,全面举一反三,落实改进措施,确保单位内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横向一致,实现相关产品质量的共同提升。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聚焦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在质量问题归零的基础上,将归零成果进一步转换为组织的共同财富。因此,围绕高质量保批产,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以往批产型号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室前2个季度的质量分析会,并对近几年批产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果见表1,当前批产质量问题的原因分类如图2 所示。
图2 批产产品验收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分类
表1 以往型号批产质量问题梳理分析
第1 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对产品的特性识别不充分或不合理,没有围绕产品功能、性能进行特性分析、分解,尤其对于生产工序较多、流程较长、外协单位较多的产品,对产品过程关键特性识别不全面、不精准,导致最终验收的数据有效性打折扣。
第2 方面原因主要是对产品特性验收的验收方法、测量要求、检测基准、合格判据等的要求不细致,导致获得的产品数据不真实、无效。
第3 方面原因主要是对产品特性边界识别不准确,导致出现产品超差时,问题处理无依据。
(2)面向产品的质量特性再识别
针对当前某型号的批产产品开展了产品特性再识别工作,特性再识别分析流程如图 3 所示。
图3 产品特性再识别流程图
典型单机产品分析结果如图4 所示,并按此分析方法完成其他零部件产品的特性分析(见表2)。
表2 系统特性汇总
图4 典型单机产品特性识别结果
通过对产品从功能、性能、物理特征等层面的产品特性再识别,明确了各产品的特性特征量、生产测试要求、合格判据,并形成了关键要素表及管件指标控制表,为产品验收提供了清晰、有效的验收依据。
3.面向流程的验收流程改进
(1)验收流程问题分析
面向流程的质量分析以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为什么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对问题涉及的技术、管理等相关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各流程中可能存在漏洞、重复低效、不合理等方面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改进措施,实现相关流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升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结合面向流程的分析方法,首先对现有批产产品的验收流程、过程进行分析,对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
《Dc9001.23-2018 产品质量评审管理程序》规定了产品验收一般需要明确验收项目、验收依据、验收方式。《Dc9001.18-2018外包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了对需要的航天型号供应商进行全领域、全级次、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并将航天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相关标准传递到最末端供应商。同时,按照《航天产品外包质量管理要求》,产品总体部门遵循“谁外包、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外协外包产品质量管理责任,以确保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对以上质量体系要求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关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验收要求一般通过“技术条件”的形式进行规定和下发,而技术条件的编制通常与图纸配套,即一份图纸对应一份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一般会对质量控制要求、验收指标、验收方法做出较为详细的要求,但受总体承制单位工序外包、二次配套等方面的影响,技术条件在验收时机和不同工序的验收项目方面规定的不是特别细致,导致对批产产品在全级次工艺商的验收项目、验收及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图 5 所示。因此,需结合批产产品的全级次管理,开展批产验收流程优化工作。
图5 批产全级次验收问题关系
(2)验收流程改进优化
首先,需要了解批产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只有掌握了产品自身的工艺流程,才能针对不同工序制定相关特性的验收项目。研究所针对某型号产品开展工艺流程分析工作,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 6 所示。
图6 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图
其次,基于产品工艺流程开展全级次供应商梳理。只有掌握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全级次配套情况,才能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中间过程产品出厂前重点检查验收项目,实现对生产过程重要指标、数据验收的及时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降低或化解风险等级。某型号典型产品的产品外包、工序外包统计情况见表3。
表3 某批产产品的产品外包、工序外包全级次统计
最后,基于前面产品特性梳理结果,并结合产品全级次配套关系,形成面向全级次供应商的精细化验收表格,如图 7 所示。通过精细化验收表格,将产品特征量、验收方法、验收单位(也可称作验收时机)融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产品全级次验收的难题,显著提升验收流程的有效性、可执行性。
图7 典型产品全级次工艺上精细化验收表格
面向组织的质量分析以面向产品、面向流程的质量分析为基础,从人员能力与意识、责任落实、技术条件、资源保障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完善职责,落实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针对某型号批产任务,主要从批产任务特点分析、批产保证队伍能力提升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4.面向组织的批产队伍能力提升
面向组织的质量分析以面向产品、面向流程的质量分析为基础,从人员能力与意识、责任落实、技术条件、资源保障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完善职责,落实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针对某型号批产任务,主要从批产任务特点分析、批产保证队伍能力提升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进行批产任务特点分析。该批产任务具有批产任务急、批产任务量大、配套单位多的特点,同时受人力资源条件限制,导致无法对每个配套单位配置独立的全职监造及检验人员。实际采用的是每个监造人员分管多个配套厂家,根据任务紧急程度进行机动性流转验收。这对每个监造人员的个人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要求监造人员对所监造产品的产品特性、生产流程、验收方法充分掌握,以满足高任务量、快速批产情况下的高质量、高效率保批产工作。
针对以上特征,研究所聚焦批产队伍人员能力提升,分别开展了“系统级精细化验收分析报告”“全级次产品验收细则”验收文件编写,以及对监造人员进行验收基本能力培训等工作。共完成系统级精细化验收分析报告1 份,单机级验收细则8 份,实现从验收文件、技术交底、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细化提升,有效提升批产保证队伍的能力素质,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保批产工作。
二、实践效果
基于“三个面向”的高质量保批产管理方法在某型号减震系统中成功应用,有效化解了该批产产品在批产任务周期短、批产任务量大、人力资源不足等多限制条件下的批产质量风险,优化批产保证队伍人员60%,无重大质量问题发生,各产品按时、高质量交付。
研究所形成了一套高效、高质量的批产保证管理办法,有效提升批产产品全级次验收及质量控制水平,提升了对批产产品验收的及时性、验收数据的有效性,实现对批产质量问题的提前辨识、提前处理,降低了批产质量问题的后效影响,推动实现对批产保证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目标。批产保证管理方法能有效化解批产任务量大、批产周期紧、批产保证人员少等多条件限制下的批产质量风险,提高批产验收效率,减少批产人员投入,可在其他军品型号批产保证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