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刍议

2022-10-17白毛毛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内涵语文教学

白毛毛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材知识内容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教学方法,因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彰显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而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文章阐述情景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分析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论述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教学法;概念;内涵;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117-0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基础课程,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丰富学生对语境的全面认知及语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与问题探索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语文课堂一旦缺乏生动形象的情景呈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就不强。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既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与学习者心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呈现与之相应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体验形式多样的感官刺激,以此获得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情景”与“情境”彼此联系却有所差异。“情景”表示具体场合当中的情形和景象,而“情境”指的是在情景当中的一种互相交织的因素以及相互关系,或是一种综合性的师生之间、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借此学生可以获得情感色彩浓郁、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情景教学法,侧重于课堂的情景营造,即教师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特点的情景氛围的多重感官刺激,取得“以情景促理解,以情景促建构”的教学效果。

1.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景教学法应用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本阅读的内在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使其“融情入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景中富含音乐、图片等形象性元素,能够多角度触发学生的感知觉系统,帮助学生架构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在与文本深度对话的同时,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志及态度,情感体验的程度也随之加深。与之相应的是,学生因积极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求知欲将会充分激发。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语文“人文主题”的理解与内化。语文的文本理解及诗词赏析,需要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在融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诗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时采用情景教学法,能通过语气、轻重音、停顿等的把握,引导学生体悟诗歌内涵,加强学生对诗歌主旨及诗歌情感表达的全面理解。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法应用在语文课堂中,能建构形象化、立体化、多维化的动态课堂,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艺术加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形成有赖于合适的阅读方法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建立起对阅读的持久性兴趣。课堂情景具有多义性,能给学生的文本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阐释空间,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因而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3.增加师生有效互动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自由交流、平等对话、有效互动的学习空间,能够增加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不足,教师借助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互动交流。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对辩论赛、猜谜语、课本剧、角色扮演等活动特别感兴趣。为此,教师可运用“游戏闯关”的方式教学生识字,可将文本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话、互动、分享,体验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梅花魂》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深入揣摩人物的心理。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外祖父在教“我”读诗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這泪珠为什么是“冰凉”的?这样,能以表演促思考,以思考促文本解读,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及情感的理解。

4.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训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仅凭现有的认知基础与思维水平,尚达不到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及意义的完全理解。教师仅传授识字理论与认字技法,不能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创新教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机械化学习状态。

5.丰富学生想象空间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基础学科,情景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附着点,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情景教学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法及新颖鲜活的情景,为学生营造了生动逼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借助多媒体营造富有浓郁情绪色彩的情景氛围,将教材中人、事、景、物等转化为具象的画面,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

1.应用起步:利用网络资源

以海量素材、丰富资源、多元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既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与优化提供了支持,也给语文课堂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且呈现出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如何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甄别、提炼并整合,以情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最大,是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关键。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走进文本,而是要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体验的基础上,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通过图片欣赏与文本阅读,能对桂林山水的美形成总体印象。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视频,让学生对桂林山水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形象感知,并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为语文课堂的优化提供支持。

2.应用发展:进行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发展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情景再现的合理开展,能给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体验、形象感知提供附着点,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多层次解读与立体化构建。情景再现的方式很多,或视频播放,或图画展示,或文字描述,或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是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需要学生融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氛围中充分体验感受,在整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在突出语文要素中有效表达。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视频中感受“草船借箭”的经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走进故事背景,体会“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形成初步感知。这样,学生能自主将情景融入文本解读之中,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智勇敢。情景再现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网络资源丰富多元,情景再现的方式也并非一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或“重新构思”的方式再现情景。例如,在《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呈现课本插图,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勾勒“摇花乐”的画面,以再现“桂花雨”的动人情景,为理解“我”对童年的留恋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浸”字,从嗅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感受桂花的香气、美丽的姿态,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意境。这样,学生在体会花香弥漫的诗情画意之中,自然会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3.应用丰富:融入音乐元素

音乐元素既是情景创设的素材,也是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能引导学生感知体悟文本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融入音乐元素的前提是教師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风格、节奏等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例如,在《梅花魂》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歌曲《红梅赞》,使学生由音乐元素联系到文本解读,从而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感受梅花不畏霜雪的高洁和坚强。在感悟中华儿女“顶天立地,不肯折节低头”的梅花秉性与不屈精神时,教师可将歌曲《我的中国心》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怀。语文课堂融入音乐元素,能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将对抽象的精神品格的理解转化为对形象的音乐元素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得更加准确。

4.应用创造:开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情景教学的应用策略,有利于学生深入感知情景内涵。在角色扮演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深入文本,揣摩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角色扮演能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角色的认知与理解存在差异性,而这种源于生活体验的认知差异性恰恰是阅读个性化的体现。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语文情景教学的应用创造,意味着“学”与“用”的有效结合,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等小动物,根据不同动物在雪地上的脚印形状的特征,理解语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分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不同动物的爪子或蹄子的特点,再观察课本插图并尝试画出来,自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还是对情景教学的创造,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应用深化:采用辩论形式

辩论既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也是情景教学的重要应用。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较弱,采用辩论形式实现情景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辩论内容既要体现教学主题,又要形成应用拓展,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彼此分享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思维相互碰撞,逻辑思维渐趋缜密,语言表达更加清晰。采用辩论的形式开展情境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情景教学法,积极采用辩论的形式开展情景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科学、高效开展。语文课堂辩论活动的开展,可以围绕教材内容,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补充一家人在吃花生、论花生过程中的对话,以表现落花生朴实无华的精神。在活动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桃子、石榴等高高挂在枝头,就是“炫耀”吗?做一个像落花生那样的有用的人固然值得赞美,可是高调做人就错了吗?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深入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6.应用拓展:联系实际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既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也是情景教学的应用拓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情景课堂,创设一系列的真实性、典型性、生活化的情境,既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也是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的体现。从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看,有些情景教学陷入了“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的困境,这是因为部分教师为了情景教学而创设情景,导致创设出来的情景“不接地气”,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使其自主探索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当抽象化的知识以形象化的情景呈现,学生的感知觉被充分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非智力因素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也将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提出疑问: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此时,你会做什么事?学生:或与家人团聚,或出去打雪仗,或放烟花。教师:如果你要在户外打雪仗或放烟花,你是不是需要好好“武装”一下自己呢?学生:穿羽绒服,戴皮帽,还要有加绒的雪地靴。教师:可是,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也在大街上,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你看看她的穿着是什么样的?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信息:“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生活化问题的提出,看似与课本主题关系不大,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体会到小女孩处境的艰难,体会到她是那么可怜、不幸与无助,产生同情心。

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情景为抓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出发开展情景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被动而机械性的学习走向自主而建构性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标,认真体会新课改精神,积极开展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与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鑫.情景化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2]李玉洁.情景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0(33).

[3]王莉.小学语文项目学习中情景教学的运用策略[J].天津教育, 2020(17).

[4]薛祥荣.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

[5]任满仓.刍议情景教育助力小学語文教学的实践与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9(27).

[6]颜孟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3).

[7]马国杰.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 2018(12).

[8]祁学兴.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6).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Bai Maomao

(Taipi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5, China)

Abstract: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organically unifies, integrates and penetrates the emotional factors of students 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extbooks. Because it conforms to the students’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laws, reflects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highlights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aiming to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Key words: Chineseteaching;situationalteachingmethod;concept; connotation;strategy;corecompetence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法内涵语文教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酒店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