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机场净空保护长效机制探讨

2022-10-17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民航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净空障碍物机场

□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王 坤/文

由于地理条件影响,山区机场净空环境复杂,给飞行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山区机场净空保护长效机制。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当下山区机场净空保护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关净空长效保护机制,对机场净空保护开展理论研究,并提出相关净空保护方法和实施方案,倡导和促进在山区机场实施相关净空保护规范,以期为山区机场运行管理机构的净空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山区机场净空保护现状和特点

机场净空是机场安全运行的底线,机场净空管理就是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近年来,机场净空保护压力逐年加剧,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安全。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山区机场净空保护压力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条件复杂

山区机场运行条件、自然净空条件复杂,气象条件多变,雾天、风切变及不稳定气流多发,且部分机场海拔高,飞机性能相对较差,飞行程序标准高,对飞行员提出较高要求,净空保护压力逐年加剧。

(二)城市发展过快,城市发展与机场净空矛盾凸显

净空环境多为山地地形,建设场地狭小,城市发展与机场发展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积扩张,一些原本位于郊区的机场逐渐为城市所包围。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机场建设和发展与其所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机场扩建缺少建设用地,在净空保护、噪声影响和电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不仅影响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而且限制了机场周边地区的建设。

(三)通航发展过快,净空安全隐患较大

近年来,我国通航发展速度快,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许多相关单位积极在机场周边规划建设相关的航空产业园和附属设施,但由于缺乏对于机场净空的正确认识以及严格的保护措施,导致部分产业及设施的建设工作严重影响通航机场的净空安全,最后要花费更大的经济费用及技术措施,来消除这种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山区机场,适合修建发展的地域相对较少,通航机场一旦建设落成,周边的净空就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四)民众对机场净空保护意识不足,净空不安全事件频发

近年来,由于民众对机场净空的理解和支持不足,频发直升机、无人机、飞艇、升放气球、孔明灯等低、慢小等目标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运输航空运行安全。

(五)相关责任主体对净空保护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是机场净空保护的主体,有机场净空保护的义务以及净空保护的执法权,应积极参与机场净空建设。然而,部分政府认为机场非属地化,因此对机场运行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充分参与机场净空保护。同时,机场运行单位作为企业,在净空保护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故相关责任主体应进一步提高净空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机制推进净空保护工作。

净空长效保护评价方法

(一)净空长效保护评价方法介绍

对机场净空区障碍物管理进行研究,是保证飞机飞行安全以及机场和周围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对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的障碍物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进而对该机场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

有的地方政府将机场净空管理范围分派给不同的派出所进行管控,有针对性地进行净空保护,使各个区域能得到严格的管理,有效提升了所在地机场的净空管理质量。

但是如果只划片分区,没有具体的细化量化措施,将难以准确评价净空保护效果,所以本文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一种定量评价指标。首先,根据净空区域内障碍物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净空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其次,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障碍物的危险等级进行评估;最后,利用模糊综合方法对整个机场的净空状况进行评价。具体分析如下。

1.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

表1:障碍物危险度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

研究表明,障碍物在净空区的位置可以根据障碍物距跑道中线的距离和其所在限制面的位置确定。障碍物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包括4个方面,即障碍物距跑道中线的距离、障碍物在净空区限制面位置、障碍物的超高程度及障碍物的物理性质(即障碍物类型)。根据障碍物对飞行安全影响的四个方面,建立4个评价指标以实现定量评价,采用5分制将障碍物危险程度分为5个等级:无危险、轻度危险、中度危险、较高危险和严重危险(见表1)。

2.评价模型的建立

通过构建机场净空区障碍物危险评价模型,将机场的整体净空状况量化,提供了机场净空条件量化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净空长效保护区提供了参考评价机制。

(1)灰色定权聚类法。灰色定权聚类法是灰色聚类方法的一种,主要将一些观测指标或观测对象划分成若干可定义类别的方法,一个聚类可以看成是属于同一类观测对象的集合。

(2)障碍物距离跑道中线距离。对于评价指标R1(障碍物距离跑道中线的距离),k=1时,其白化权函数为上限测度白化权函数;k=2、k=3或k=4时,其为典型白化权函数;k=5时,为下限测度白化权函数。

(3)障碍物在净空限制面位置。使用不同数值表示障碍物在净空区限制面的位置,数值越大危险度越高(见表2)。

表2:障碍物在净空区限制面位置的数值表示

(4)障碍物类型。根据其易折性将障碍物划分为五种类型,易折性越差危险度越高(见表3)。

表3:障碍物类型的数值表示

(5)权重值确定。由于不同因素对障碍物安全性的影响不同,因此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越大表示障碍物的风险越大,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影响系数的权重(见表4)。

表4:安全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3.模型评价

根据灰色定权聚类法可以确定每个障碍物的危险程度,但是对于机场整体的评价结果不够直观,因此,应建立相应的比较参数。根据安全管理的特点及文中所划分的障碍物的等级,使用权向量对评价集进行加权,就可以使分散元素值变成一个可比的综合评价值。将综合评价值划分成5个区间,分别对应无危险、轻度危险、中度危险、较高危险和严重危险五种状态。五种危险状态对应的障碍物的个数,即该机场整体净空状态。

(二)实践案例分析

以云南省各支线机场航务人员工作职责情况为例,分析机场管理机构在净空保护方面的对应措施。根据调研数据,云南省13个支线机场航务人员约100人,主要工作为场务工作兼职净空管理,平均每个机场的航务及净空管理人员不足8人。对于支线机场而言,净空管理范围约为40公里*20公里的矩形区域,管控面积相对较大。在具体实践中,支线机场还要承担建立健全净空保护协调机制,包括协调机构的组成、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完善净空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和物体的净空审批程序,包括建筑物、通信铁塔、广告牌、民房、高压线、施工塔吊、烟火表演等;完善发现新增障碍物的处置程序,包括超高建/构筑物、升空物体等。如果不间断地对所有域内的障碍物进行排查和监管,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难度较大,所以本文根据评价模型,建议进行分区域管控,对于影响较大的位置或超高严重的障碍物,进行重点高频管控、严格处理,对于无危险区域,可以间断性的排查。

表5:不同障碍物位置、类型下的影响系数

表5分别举例展示了不同障碍物位置、类型下的影响系数:

根据障碍物的位置、超高量、类型,进行加权计算,所得数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的障碍物对于航空器运行的影响系数越大,在净空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大防范,从人员安排、设施配备、监管频率及宣传上,都要增大强度和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证航空器起降的绝对安全。

建立净空保护长效机制的思考建议

(一)长效保护机制的基本原则

净空保护要从源头抓起,以防为主,明确政府单位在净空保护的主导地位,形成地方为主、政府多部门合作、政企协作机制。

1.地方政府主导,加强重视

如前文所述,地方政府是净空保护的主体,具有保护机场净空的义务以及净空保护的执法权。只有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机场管理机构联合起来,明确检查,关口前移,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超高障碍物的出现,为后续的机场运行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2.预防为主,提前规划

规划阶段是净空保护的最佳时机,场址周边人工障碍物较少,民众对机场尚未了解,易于保护控制。在机场规划阶段就做好机场净空保护工作,可以避面后期因为净空管理问题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净空破坏。

3.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面对如此众多的机场、广阔的保护区和复杂的净空环境,机场管理机构应肩负机场运行安全和航空市场发展的双重重任,始终坚持标准、严格依法履职,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机场净空安全。

(二)净空保护机制的管理思路

1.组织管理

(1)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地机场实际情况推进立法,确保严格执法。局方应与机场所在区政府建立专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政府部门人员直接对接净空事宜,机场发现净空问题可及时反映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应建立多个部门的协作和联动机制,规划局、电力部门、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农业局、林业部门等应积极配合净空保护的相关机制要求,切实将机场净空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针对山区机场的复杂情况,机场净空管理部门应发挥净空管理的关键作用,在净空管理中加强组织协调,积极主动排查净空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净空保护文件;落实责任范围与管理权限,明确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效能;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减少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2.效果保障

机场运行管理机构应加大保障力量,确保净空保护机制的落地实施,确保良好的净空保护效果。评估后要优先处理影响因素较大的障碍物,保障航空器的起降安全。

(1)对机场净空区域范围和审批要求严格依照《运输机场净空安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建设项目审核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隐患。

(2)日常净空管理工作涉及机场、局方及地方政府对接部门及负责人,应完善定期协调机制,并严格落实机场净空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要求。

(3)定期开展测评,召开净空管理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最新净空管理形势,精准实测,发现不足,不断提升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障碍物对净空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针对实测有偏差的障碍物,要继续按照评估办法得出影响系数,重新评估。

(4)为机场净空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职责以及资金预算,并随着净空管理工作量的增大,加大净空管理投入。

3.多方协同

机场净空区域的长期保护,仅靠机场一方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监管、机场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在完善法规、科普宣传、事件查处等方面形成联动协同机制,为山区机场净空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1)民航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发挥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

(2)机场管理部门落实好净空巡查等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在维护机场净空安全方面的业务沟通和执法协作;

(3)净空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从业素质,掌握净空管理要求,提升一线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加实际操作考核流程,强化培训效果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净空管理新常态;

(4)山区机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体多,应该重点加强鸟害防治和电磁环境保护。鼓励机场周边的居民进行联防,以弥补人员不足的短板;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净空全域内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良好机制。

(5)加强净空保护宣传,让广大公众深入了解机场净空的概念以及机场净空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国民的机场净空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净空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净空障碍物机场
机场罢工
城市低净空水上钢结构桥梁拆除技术
碰上整个净空那种清冷淡蓝
碰上整个净空那种清冷淡蓝
净空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高低翻越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最有创意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