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融合构建*
2022-10-17聂小鹏崔国印蒋凌云
□ 聂小鹏, 崔国印, 蒋凌云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承载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1]。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信息的交流更加有效、管理的开展更加高效。因此,如何将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网格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在更好地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规范、高效运行,保障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已成为当前实验室管理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网格化管理模式概述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高效化管理模式,主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受计算机领域网格管理思想启发,按照预定的标准将管理对象进行多个不同网格单元的划分[2],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运用现代数字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使不同网格单元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等资源可以有效交流,促进组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从而达到优化整合组织资源、提升组织管理水平、最大化组织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初期阶段,网格化管理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主要被运用于城市的日常管理中[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个人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网格化管理模式带来的优势日益明显,因此越来越被管理部门认可,并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断证实了这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4]。
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者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网格化管理模式融入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其网格化、信息化的特点实现管理对象的精准化,提升各个主体参与过程管理的积极性,在网格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融通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响应的及时性和决策的时效性,促进了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5]。
2 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高校实验室管理融合构建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承担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科研素养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尤为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还是沿用多年前的以二级单位为主体、职能部门为辅助的传统模式,实验室规划建设、教学活动组织、日常管理、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大多由二级单位负责[6]。这种传统模式整体效率低下,会降低实验室的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水平,更遑论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此外,部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配备不足,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难以针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及时决策、精准施策,以致管理效率低下[7]。
因此,如何快速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效率的颠覆性提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越来越引起实验室管理者的思考。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根据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将其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对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促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高校实验室管理融合构建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这一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尝试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中,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通常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3.1 显著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与以往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管理可以摒弃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以往的传统模式存在职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学校与学院职能重叠等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产生了“看似都在管,其实都不管,不管也是管,管了也白管”的奇特现象,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验室管理融合构建,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弊病。一般情况下,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可以对原来的实验室管理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再进行内容分解,将分解后的管理单元作为任务分派给下级网格化管理员,做到了分区分块、权责明晰,杜绝了以往敷衍了事、推卸责任、充耳不闻的情况,并且真正将责任划分到人,确保实验室管理任务到人,管理任务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3.2 显著降低实验室管理成本
依据传统管理模式,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网格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实验室管理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将有限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杜绝以往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通常情况下,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年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整体规划与目标,将实验室运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整合,促使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地被使用在实验室管理的建设、发展、安全等各个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4 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高校实验室管理融合构建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特点,高校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实验室资源按照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安全机制落实、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8]。高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分布和特点,将实验室资源进行统筹网格划分。
一般而言,可以将高校实验室资源整体划分为一级网格,在一级网格确立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二级单位学科门类划分二级网格,在二级网格确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下属的各实验室三级网格,具体如图1所示。各个网格向上级网格负责的同时,相互之间形成矩阵式的管理构架,同一层级的网格相互之间建有对应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沟通的时效性[9]。
图1 实验室资源的网格划分结构图
作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全校一级网格的管理,统筹安排全校实验室资源的整体规划与运行;各学院实验中心主任负责二级网格管理,主要承担本单位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向一级网格管理部门汇报工作;各二级单位可按照本单位实验室情况来进行三级网格划分,对应的网格管理员可由学生来担任,主要负责该实验室的环境卫生、设备管理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同时要主动及时向二级网格汇报工作。
综上所述,在网格划分确立层级的基础上,对不同层级网格的主体责任与对应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从而进一步将全校实验室的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
5 高校实验室网格化管理的机制保障
5.1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双一流建设脚步明显加快,项目经费逐年递增,各种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却未能及时适应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仍然是落后陈旧的人力被动模式,在诸如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上仍然是被动接受上级检查、督查等,工作缺乏主动性与前瞻性,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需求,更制约了实验室管理事业的发展。
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实验室网格化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10]。因此,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中,应该切实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建设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共享、实验室绩效考评、实验队伍建设等,确保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需要,紧贴当前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的最新趋势。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实验室制度后,须将制度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与操作中,全力确保管理人性化、精细化,操作细致化、规范化。此外,各网格单位在日常的具体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相互借鉴,不断完善实验室制度,确保相关管理制度必须始终贴合当前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的趋势,不断推动网格化管理向扎实化、纵深化开展。
5.2 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身处实验室管理工作第一线,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素养水平和业务能力决定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也关系到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运用与推广,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技术队伍往往是网格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整体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把实验技术队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方法,不断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具体在高校的实验室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建立“校-系(中心)-实验室”的三级联动网格体系,在纵向管理中,一级网格单位负总责(校级),其它层级网格单位(院-系(中心)-实验室)与一级网格单位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在横向管理中,各级网格单位做到相互联动、更新互补。通过这两种途径,努力锻造各级实验室网格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网格化管理工作水平。
5.3 进一步构建网格化管理平台
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在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得到深入应用和发展,这为构建实验室网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一方面,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各实验室可与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更加及时、便捷的信息沟通;另一方面,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全校实验室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更新,进一步实现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分配、更加合理的利用。同时,学校职能部门还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幅度提升多方主体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在遇到各种突发紧急情况时也可快速作出响应和及时决策。构建实验室网格化管理平台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完美解决以往模式中的信息传递时间延后、提交和获取繁琐、信息融通不畅等突出矛盾。
实验室网格化管理平台可以整合目前通用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实验室安全宣传与教育平台、化学药品(耗材)采购与管理平台、实验室危险源管理平台等相关实验室管理资源,从而构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崭新管理模式,而实验室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将极大地解决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不断提升实验室网格化管理水平和效能。
5.4 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
在实验室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各级网格必须明确主体责任人,这就意味着需要有众多的人员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人员始终处于实验室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地位,但是就目前各高校的普遍经验来看,单靠实验技术人员很难完全覆盖实验室网格化管理的所有环节,繁重的日常管理可能会使部分实验技术人员产生畏惧、懈怠、推诿等情绪,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探索建立学生组成网格队伍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的新型机制。
高校可以根据各实验室的岗位职责、工作量、安全风险等各种因素,让学生深入系统学习实验室管理相关知识,经过考核后,选拔素质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实验室管理能力,确保其明确自身在实验室管理中担负的重要职责。学生作为网格管理的重要一员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身处网格化管理的一线队伍,大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实验室的源头管理,颠覆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管理模式,必然会提升实验室的网格化管理水平。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作为网格管理员的潜能,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尝试和探索针对学生的管理和激励制度,通过发放一定的薪资津贴或提供工作实习的机会等各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年终时,以“奖励有据、奖励及时、奖励公开、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以网格为考核单位进行奖励的机制,全力激发学生作为一线网格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实验室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6 结语
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融合构建能够有效地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摆脱以往传统人力模式中水平低下的突出问题,促使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保证管理的敏捷、准确和效率,进一步实现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管理,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分配、更加合理的利用,对全面提升高等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促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