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分布特征调查

2022-10-17孙小霞张建奇汪有奎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阴坡祁连山药用

孙小霞 张建奇 汪有奎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真菌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真菌作为食品和药膳,很早在史籍中有记载。真菌除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外,在经济上也极为重要,是构成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调查区基本情况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黄土2大高原蒙新荒漠的交汇处(E93°20′~103°,N36°30′~39°30′),属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内自然条件复杂,水热条件差异大,形成了多种具有明显垂直梯度和水平差异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主要是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为主的天然水源涵养林,其次为祁连圆柏、山杨、桦树、油松、华北落叶松等。保护区总面积198.72万hm2,其中,乔木林17.48万hm2,灌木林63.67万hm2,草地面积98.6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2.56%。下属22个自然保护站。由于祁连山气候、地形、土壤及植被的特殊性,使其蕴藏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食用、药用真菌资源,同时形成了祁连山药用、食用真菌独特的分布格局。

1.1 调查方法

2017—2021年调查期间每年分夏、秋2季进行采集,选择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大黄山、寺大隆、西水、康乐、古城、夏玛、华隆等林区主要采集大型食用菌、药用菌及菌根真菌标本,并走访林区群众,收集当地群众采集的食用菌标本。进行真菌分布及区系研究,特别是不同真菌生态特征分析。2021年度完成大型真菌鉴定,分类和标本整理工作。5a共采集标本328份,初步鉴定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型食用、药用真菌52种,隶属8目18科。

1.2 分类鉴定

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分类鉴定。采用Anisworth 和Singer分类系统,对所采集的真菌从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采集地点、国内外分布状况、经济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鉴定。

2 祁连山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

2.1 大型真菌种类

根据调查统计,初步鉴定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分布的大型食用、药用真菌52种,隶属8目18科,见表1。其中食用真菌40种(兼有药用的2种,抗癌作用的3种,1种有微毒),如轮纹乳菇(Lactarius zonarius)、淡黄乳菇(Lactarius luteolus)、白毛口蘑(Tricholoma columbettum)、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aticus)等;药用真菌10种,如乌芝菌(Amauroderma Sp.)、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贝状木层孔菌(phellinus conchatus)、绒皮地星(Geastrum velutinum)等;有毒真菌4种,如粪锈伞(Bolbitius vitellinus)、长根鬼伞(coprinus macorhizus)等;保健真菌1种,即巴氏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

祁连山林区的真菌分布属蒙新区,其大型真菌以白蘑科最多,依次为丝膜菌科、蘑菇科、红菇科、地星科、马勃科等。

2.2 不同森林群落食用、药用真菌分布特征

由于祁连山特殊的地貌,植被类型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其分布的食、药用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有很大差异。由于青海云杉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呈块状或条状与阳坡草地成犬牙状交错分布,林内温、湿度适合真菌的生长,导致大部分真菌分布在阴坡及半阴坡的林内[2]。

云杉苔藓林带分布的大型真菌较多,海拔2800~3200m。分布的食用、药用真菌48种,占92.3%;主要有白蘑科、丝蘑菌科、马勃科(Lycoperdaceae)、地星科(Geastaceae)、鬼伞科(Coprinaceae)等。主要药用真菌有马勃、地星类。该林带内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降雨量有明显关系,干旱少雨季节菌类很少。见表1。

表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食用药用真菌及其经济用途、生境、分布表

3 祁连山保护区分布的优势类群

祁连山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由东到西逐渐减少,大型真菌以适应空旷、干旱生境的种类为多见。这次调查的大型真菌中,主要以白蘑科最多,占28.80%,依次为丝膜菌科占15.38%,蘑菇科占9.6%,地星科5.76%,马勃科2.84%,其它如灵芝科、粪伞菌科、鬼伞菌科、靴耳科、灰锤科、鸟巢菌科等只采到1~2种。

根据调查,祁连山不同坡向真菌区系变化不同,大部分真菌分布在阴坡及半阴坡的林下生长。南坡及西南坡分布的种类、数量比北坡少。

4 祁连山大型真菌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4.1 真菌资源评价

大型真菌大多数生长于枯枝落叶及枯木、倒木上。不同湿度条件下真菌分布数量差异较大,一般林内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湿度有很明显的关系,在干旱少雨的季节,菌类很少以致很难发现,雨量充沛的季节,菌类很易采集。因此,可以依据真菌种类和数量多少预测该林分中降水情况和湿度条件,为森林立地、规划造林作出预测,提供基础性资料。云杉林、圆柏林中真菌分布数量较多,而且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增加,真菌分布呈季节性变化。一般在春季5月分布数量较少,春末夏初虽有分布但仍然较少。夏季和秋季(7—9月)真菌出现的量较多,秋末真菌出现量逐渐减少。根据大型真菌菌盖的卷曲,菌盖表面出现表皮开裂等现象,可以预测现在、未来森林气温干燥,降水量稀少。同时,依据大型真菌含水量高低可以预测森林湿度大小。一般湿度低,真菌重量小,湿度大,真菌重量大[3]。

在含水量较高的云杉苔藓林大型真菌出现比例较高,而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牧坡草地上,真菌出现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牧坡草地人为活动因素较多,如放牧等,造成大型真菌生长环境恶化而引起。

4.2 真菌资源开发前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菌资源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显现出来,人们将真菌作为林下经济产品,呈快速发展态势,尤其近十年我国在伞菌、多孔菌、腹菌及子囊菌等大型真菌的食用、药用、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漆工发酵以及农林牧副业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较快,前景广阔。祁连山地区大型真菌尤其是蘑菇属真菌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未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可进行人工栽培实验,亦可大量采收加工利用。马勃类、灵芝类等种类在医药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着眼于菌物商品质量和栽培效益,对真菌种质资源的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不仅是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最佳投资方向,也是营林、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条件,避免种质资源遗失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猜你喜欢

阴坡祁连山药用
阿尔泰山天然林不同采伐坡向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祁连山下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生长状况分析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