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探究

2022-10-17戚伟琳

中国市场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业财财务

戚伟琳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财经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前言

业财融合是新时期财务工作转型的方向之一,是财务工作满足了外部信息提供需求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要实现的战略功能。业财融合一方面可以使财务活动深入到业务活动中,将财务管理前置,通过预测和分析来识别潜在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另一方面可以使业务部门提高经营思维和风险意识,秉持成本控制的理念开展业务。2021年11月,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虽然“十三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初步实现了业财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十四五”时期,各企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新技术迭代不断提出新的业财融合需求,业财融合的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现状为会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困难。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起点,随着制度创新、技术变革,全方位多维度的预算管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何从财务管理起点优先实现与业务的融合,是业财融合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探索仍是研究重点,业财融合“一体化”局面与预算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2 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全面预算与业财融合的关联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全面预算视角下的业财融合研究,二是业财融合主导下的全面预算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类主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业财融合推动流程再造时,将财务管理手段融入其中,将财务管理的起点——“预算”作为业财融合的重点,来指导业财融合实践。蒋盛煌通过介绍A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与改良情况,提出将全面预算管理模块嵌入到财务共享平台后,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借助预算管理模块对业务预算进行指导修正,保证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一致。何保国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财融合模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构建“业财融合”一体化平台、实施动态资金管理及建立财务共享机制。

第二类主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业财融合来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精细化程度、提高财务共享水平。佘利文以H公司为例,指出该公司通过整合业务各领域数据形成云化数据平台,将预算管理嵌入到业务流程,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顺畅转化,以实现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市场目标驱动要素进行动态配置。王伟娟提出业财融合下制造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包括:渗透业财融合的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利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杨红通过引入战略地图工具,从预算招标分解、预算审批、预算资源配置、业财融合全面预算考评四个方面分析业财融合预算管理体系的执行措施,构建基于战略地图视角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从全面预算管理与业财融合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数据精细化管理以及匹配企业目标方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仅在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也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对象。

3 全面预算与业财融合的内在联系

3.1 均以全员参与作为基础

与传统预算管理不同的是,全面预算管理更注重企业内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与信息的有效传递,业财融合也是全员参与框架下的整体行为。人员是企业最小的组成单位,是企业之本,企业的运行是通过各级人员参与实现的,过程有效性以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取决于各层次人员的全局意识、参与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当每个人的能力、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时,组织才会获得最大收益。全员参与度越高,个人的愿望和组织愿景将会更和谐统一,员工会感受到更大的自主权,实现更多的自身价值。

因此,只有将每个人充分调动起来,让企业员工跳出部门,置身于企业,在了解自身业务的同时,也了解财务,在花钱的同时,也参与预算制定。形成层层递进、层层叠加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合理调整。

3.2 均以绩效评价作为有力抓手

全面预算与业财融合均是企业全生命周期内的管理行为,这种“持续性”属性要求企业使用前、中、后期持续跟踪问效的方式考核执行效果,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评价,一是财务可识别交叉重叠、执行率低、效益低下的项目,反馈至业务部门调整策略,并通过全面预算对资金进行整合压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可将业财融合链条细化,推动建立 “共性的”与“个性的”绩效指标与评价体系,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业务分类支撑。

从全面预算管理与业财融合关系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为业务部门绩效评价提供数据依据,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性,借助预算的编制与下达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标准。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比对来调整规划,进而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各业务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化解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

3.3 均以信息技术发展作为新动力

基于两者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需求,对于数据的依赖性较大,而大量数据提取与分析需要对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依赖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方便日常的监督管控,信息技术将是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必要手段,可以推进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业财融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所生成的信息能够满足财务与业务双向奔赴的需要。最终实现实时收集业务实际运营信息、自动分析、预算预警提示、业务实时反馈与改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目的。数字经济时代,不论是业财融合还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必将会为管理企业带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4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关系阐述

全面预算管理可作为业财融合共享平台的内置模块,双向连接着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起纽带作用。同时,在业财融合流程中融入全面预算管理,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用财务数据真实反映业务情况。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示意

5 业财融合面临的缺口问题

5.1 政策指导缺口:各层面未建立具体业财融合指导性机制

国家层面在制度建设上提倡推动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的深度融合,并以业财融合推动。在实际业务操作层面,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对于“业财融合”的具体措施并不清楚,没有具体上位文件作为引领,更缺乏融合效果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得“业财融合”只是口号,不是目标,在实操层面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技术快速迭代时期,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呈迅猛发展态势,全面开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新时期企业管理数字化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运用新技术推动企业业务与财务管理转型,需要加快解决标准缺失、制度缺位等问题。因此,业财融合在政策引导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融合缺口。

5.2 管理系统对接缺口:信息系统未有效对接

《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期间“单位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通过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推动单位深入开展业财融合”。可见,国家强调运用信息化手段,创造财务与业务数据的流转和共享通道,而不是各自建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操层面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理解较为片面,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同于业务信息化,没有理解业务信息化的本质是将业务在信息化手段下的有效融合,导致无法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位业务和管理的有效支撑和驱动。

企业业务与财务部门职能划分明显,对于“业务”“财务”有着较深的固有观念,普遍认为财务管理看重成本,业务管理看重市场、规模和客户,两者有着管理思维上的绝对区别。正是因为这种固有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财务与业务在建立初期就未考虑接口、软件开发商、中间库的协调统一,没有做好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撑,导致后期对接困难大,开发费用昂贵。日常数据可扩展、可对比性差,信息化外表下仍然存在数据孤岛。

5.3 业务人员技能缺口: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人才队伍有待扩大

不论是流程再造还是信息化平台对接,都需要人为力量推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革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与经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会计智能化发展,但目前既精通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缺口较大。新形势下的财务人员需要有懂项目、懂合同、懂产品、懂会计、懂技术、懂绩效的能力,而不能作为“账房先生”原地踏步。企业对于业务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是限制业财融合的因素之一。

6 对策与展望

“业财融合”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方式转型的有利契机,可以加快信息流在财务、业务、决策、绩效评价等区块间快速流通,促进数据记录功能向数据管理功能转变,让数据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决策,更快速地应对未知风险。聚焦于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应该做到如下五点。

6.1 丰富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预算是企业落实战略发展、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要构建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的业务结构,在坚持全过程、全要素、全员预算管理基础上,不断拓展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构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夯实预算执行基础,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积极探索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以战略引领、过程监控为原则,推动企业业财融合深度发展。

6.2 强化以业财融合为基础的共享意识

企业要自上而下树立以业财融合为基础的共享意识,引导各业务部门改变各行其责的工作模式,通过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协作的常态化工作模式。业务部门要习惯于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树立共享意识,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有效消除原有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

6.3 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机制

国家层面应统一出台针对企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的指导办法或建议,明确融合范围、融合方式、数据标准等。此外,利用制度对数字化环境下的实务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政府可以牵头对业务信息系统的软件厂商给予框定,在框架内的软件可以生成统一标准的业务数据,消除数据对接的技术壁垒,最大化地增强数据可比性。建立信息化软件功能认证机制,提高财务软件质量,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支撑。

6.4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迭代速度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从整体、长远角度布局,统筹构建企业内部数据通道布局,将零散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加以整合,转变为聚合的、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发挥数据的价值功能,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共享和互认,有效降低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和比对成本,实现整体布局为企业带来的规模经济。

6.5 优化组织结构

设立归属于企业决策层的业财融合决策小组,牵头推进业财融合工作,推动组织深度变革,消除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的管理壁垒,重构组织框架,加强各自职能内涵理解,促进各部门业务人员转型,优化业务人员知识结构,注重人员培训与学习计划,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解决“业财融合”困境。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业财财务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水利财务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