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卡冲突中无人机攻防装备运用及典型作战场景分析

2022-10-17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2年5期
关键词:纳卡亚军防空

张 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3)

2020年9月27日—11月9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Nagorno-Karabakh,也称Artsakh,简称“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一场以无人机为主战空袭装备和打击兵力兵器的武装冲突。其中,无人机对冲突结局起决定性影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重点从无人机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角度,研究无人机高强度、大规模空袭反空袭作战呈现的突出特点与主要过程,从中抽象并构建了无人机攻防典型作战场景。

1 阿军无人机主战装备实力分析

无人机作为阿军空袭主体,是此次冲突的一大亮点,本文重点针对阿军“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哈洛普”巡飞弹等装备实力、作战能力进行分析。

1.1 阿军无人机主战装备战技性能

根据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数据,阿军拥有大量从以色列引进的先进无人机,包括2架Heron-TP(“苍鹭”)侦察巡逻无人机、10架Hermes-4507(“赫尔墨斯-4507”)侦察巡逻无人机、2架Hermes-900(“赫尔墨斯-900”) 远程侦察无人机、100架SkyStriker(“空中打击者”)巡飞弹、50架Harop(“哈洛普”)巡飞弹,还获得大量Orbiter-lK(“人造卫星-1K”)和 Orbiter-3(“人造卫星-3”)小型巡飞弹。此外,阿军拥有数十架在此次冲突中大放异彩的土耳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并改装了至少60架苏联时代廉价的“安-2”无人机。以下重点分析“TB-2”无人机、“哈洛普”巡飞弹的战技性能。

1)“TB-2”察打一体无人机

“TB-2”是一种由土耳其Baykar Technologies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型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2014年服役至今,已经装备于土耳其、乌克兰、利比亚等国超过200架。1套“TB-2”无人机系统由6个无人机、2个地面控制站、3个地面数据终端、2个远程视频终端和地面支持设备组成,其主要战技特点是可以完全自主起飞和降落,能够实时获取高清图像,具备目标精确打击能力,是一种集战场实时探测、监视与侦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和实时目标打击能力于一身的较为先进且历经多次实战检验的无人机。“TB-2”无人机主要战技参数如表1所示。

2)“哈洛普”巡飞弹

“哈洛普”巡飞弹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自主研发的一种自杀式无人机,在 Harpy (“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因此,又称为“哈洛普”或“哈比-2”反辐射无人机。自2009年面世至今,已装备以色列、印度、阿塞拜疆等国。1套“哈洛普”系统由18架无人机、1个地面控制站、3辆发射车和辅助设备组成,其主要战技特点是以自主或人在回路两种方式执行战场侦察和防空压制作战任务,能够自主对雷达等电磁辐射源目标实施探测和打击,还能攻击非电磁辐射源地面目标,具备多次重复攻击的能力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是一种集战场实时探测、监视与侦察和实时目标打击能力于一身的较为先进且历经多次实战检验的无人机。“哈洛普”巡飞弹主要战技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TB-2”与“哈洛普”无人机主要战技参数表

1.2 阿军无人机装备作战能力分析

1)从指挥体系上看,无人机队颇具规模,构建立体化空袭体系

自第一次纳卡战争失败后,阿军大力加强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系统等新型装备的引进、合作与自研,从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先后大量引进了“苍鹭”、“TB-2”、“哈洛普”等具有先进水平且经过实战检验的无人机。在土耳其等国的支援帮助下,阿军组建了一支编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训练有素的无人机部队,为无人机作战效果的充分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至关重要的电磁空间,土耳其的“科拉尔”电子战系统也对亚军实施了电子干扰,成功压制了亚军防空体系,为无人机突防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阿军苏-24战斗机、远程火炮武器系统、多管火箭弹等装备也摧毁了亚军大量雷达、防空系统、坦克等重要目标。

2)从装备能力上看,打造非对称技术优势,与阿军形成明显代差

此次纳卡冲突中,在陆军主战装备方面,阿军坦克、装甲车、火炮等装备的质量、数量与亚军相比并无显著优势;在空军主战装备方面,双方战斗机、攻击机等装备质量类似,且出动的频次均不高;在弹道导弹武器方面,双方使用都极为有限。总体而言,阿军充分利用了无人机对于亚军的不对称优势,不仅摧毁了大量防空系统从而掌握了制空权,而且取得了对于地面主战装备的压倒性战果,扭转了战局走向。阿军无人机包括侦察型、察打一体型、自杀式巡飞弹、诱饵等多种型号。作为对比,亚军在无人机装备方面明显落后,仅装备了用于战场近距离侦察、引导炮兵打击的轻型无人机,缺乏察打一体、精确打击、快速打击的能力。

3)从作战运用上看,注重信火一体打击,多种手段密切协同作战

阿军战前训练有素,战中各种手段、装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从无人机作战运用上看,阿军做到了战前侦察、诱饵突袭、火力打击与交战评估的协同。对于S-300防空系统等重点目标,阿军往往派出多架无人机轮番攻击,并且对于攻击效果进行实时评估,从而快速决策是继续攻击还是撤回。从作战域制权争夺上看,阿军力图全面夺取陆、空、电、网多域制权。阿军通过运用软杀伤的“科拉尔”与硬摧毁的“哈洛普”等电子战系统,协同压制亚军防空体系,夺取电磁空间制权;通过运用“TB-2”等无人机打击地面防空系统、坦克、装甲车、桥梁等目标,夺取制陆、制空权。

2 亚军防空主战装备实力分析

亚美尼亚防空体系以陆军为主,陆军、空军联合,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在防御重点上,以首都埃里温为重点,集结了绝大多数防空力量;二是在兵力兵器上,以第二代、第三代地空导弹系统为主战装备,战斗机和高射炮为辅助,驻亚美尼亚俄军力量为支援;三是在防空体系构建上,冲突期间亚军防空力量集结于纳卡及周边地区,基本形成了远中近层次化防空体系。以下重点从地面火力防空、电子防空两个方面分析亚军主战防空装备战技性能,并剖析亚军防空体系的作战能力。

2.1 亚美尼亚防空主战装备战技性能

亚军在纳卡及周边冲突地区部署了大量的近程、中程和远程防空系统。远程防空系统主要是6套20世纪70/80年代苏联研制的第三代地空导弹系统——S-300P防空导弹系统;中程防空系统包括由苏联早期研制、性能较为落后的79套S-75、27套2K11以及由苏联在20世纪80 年代研制、性能较为先进的9K37M等地空导弹系统;近程防空系统型号众多,规模庞大,机动性较强,包括S-125、9K33、9K310、9K38 等型号,主要用于要地防空、野战伴随防空。

本文针对冲突中发挥主要防空作用的地面火力防空系统、地面电子防空系统介绍亚军主要防空装备。

1)地面火力防空系统

亚军地面主力防空系统包括S-300P远程防空导弹系统、S-75等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以及9K37M(“山毛榉”)中程野战自行防空系统,9K33 OSA(“黄蜂”)近程野战自行防空导弹系统。其中,性能最为先进的S-300P、“山毛榉”系统的主要战技性能见表2所示。

表2 S-300P与“山毛榉”系统主要战技参数表

2)地面电子防空系统

亚军地面电子防空系统主要包括至少1套“驱虫剂-1”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该系统是俄罗斯2016年研制的、专门用于应对无人机的干扰机。但是,该系统在纳卡冲突中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遭到“哈洛普”巡飞弹的摧毁。利用反辐射无人机攻击干扰系统,是世界上首次对干扰系统实施反辐射攻击。“驱虫剂-1”系统主要战技参数如表3所示。

战争后期,俄罗斯在亚军久姆里基地部署了1套“克拉苏哈-4S”电子战系统,俄军称至少击落了9架“TB-2”无人机。目前,“克拉苏哈-4S”电子战系统,许多战技性能参数尚未公开,已知的战技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驱虫剂-1”与“克拉苏哈-4S”系统主要战技参数表

2.2 亚美尼亚防空体系作战能力分析

1)从指挥体系上看,防空指挥体制较为垂直,协同作战水平较低

亚军沿用传统的烟囱式垂直指挥思维,情报、命令等指控信息逐层传输、路径冗长;同时,S-300P远程防空系统与S-75、“山毛榉”、“黄蜂”等中近程防空系统各自为战,指控系统没有将数百部火力防空系统有机集成为一个整体,无法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受到国际政治、武器装备性能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亚军纳卡地区的S-300P防空系统与俄军防空作战指挥中心未能互联互通,难以获取俄军卫星侦察、电子侦测等情报数据,限制了作战效能的发挥。而2020年7月在远离纳卡地区的亚阿边境冲突中,亚军防空体系得到俄军支援,将阿军大量TB-2等无人机击落,取得较好的作战效果。

2)从装备能力上看,技术水平明显落后,复杂环境适应能力较弱

亚军尽管装备了S-300P、“山毛榉”等第三代远程、中程防空系统,但是绝大多数防空系统还是以S-75等第一代、第二代老式苏式装备为主,装备体制落伍,维护状态不佳,性能较为落后,且难以有效应对阿军现代化的电子干扰手段。纳卡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少平原,亚军老式防空系统装备的雷达难以在较远距离发现低空、超低空突防的阿军无人机。同时,亚军防空系统配属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有限,对于无人机类型难以区分,导致针对“安-2”诱饵无人机浪费了大量火力,并且轻易暴露了阵地位置。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亚军防空系统威胁,阿军“TB-2”无人机专门挂载了增程型MAM-L激光制导导弹(射程14 km),其射程大大超过了“黄蜂”近程机动式野战防空系统(射程1.5~10 km)以及S-125等便携式防空系统(射程4~6 km),能够实现防区外打击,大大增加了亚军防御难度。

3)从作战运用上看,火力防空装备形成梯次,电子防空严重缺乏

亚军防空装备以面空导弹为核心,以首都埃里温为重点,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远、中、近三层梯次部署、偏重火力防御的防空体系。总体来讲,在面积仅有4 400平方千米的纳卡地区,亚军的防空火力密度还是比较大的,且能够做到火力范围重叠覆盖。但是,亚军仅在纳卡地区部署了1套“驱虫剂-1”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区域防空型电子战装备严重缺乏,且尚未发挥作用就被摧毁。面对阿军电子战支援下的无人机蜂群式、分布式、大规模、多批次的攻击行动,火力防空装备难以做到尽远探测、识别、打击目标,效费比较低。作为对比,在此次冲突末期俄罗斯仅使用1套“克拉苏哈-4S”电子战系统就至少击落了9架TB-2无人机,依靠电子防空装备取得了很高的效费比,严重削弱了阿军无人机作战优势,影响了战争进程。

3 无人机典型攻防作战场景分析

3.1 无人机攻防作战典型战术战法

本文重点从无人机攻击的角度,结合具体战例,研究阿军无人机攻防作战典型战术战法。

1)诱饵佯攻,诱敌耗敌

阿军继承与创新了1982年以色列、叙利亚贝卡谷地之战中诱饵无人机的战术战法,派出大量低廉的“安-2”无人机充当诱饵,对于亚军防空阵地实施佯攻。这批无人机可以携带大量弹药,若亚军防空系统进行拦截,则会导致雷达、导弹发射架等重要目标提前暴露位置,随后遭到阿军“TB-2”无人机等新一波次的打击;若不进行拦截,则有可能被“安-2”无人机进行自杀式攻击,造成损失。

2)围点打援,追踪打击

阿军充分利用了无人机隐蔽性强、滞空时间长、察打一体且能够作为战场通信中继节点的优势。阿军“TB-2”等无人机发现亚军防空阵地等目标后,将情报信息通报给附近空域巡逻的苏-25攻击机,由其发射导弹进行第一波次打击;随后,诱使亚军增援,并对增援之敌再进行第二波次打击。或者,当第一波次打击完成之后,“TB-2”无人机故意上升高度,诱使亚军认为毁伤评估完成并返航;随后,“TB-2”无人机暗中追踪阿军伤员去向,一旦跟踪到亚军指挥机构或部队集结地等高价值目标,直接发射精确制导弹药进行打击,达到二次杀伤亚军的目的。

3)信息支援,引导打击

阿军“TB-2”等无人机侦测到目标后,根据载弹量、毁伤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对于单个目标、小股部队等孤立目标,使用自身挂载精确制导弹药进行自杀式攻击;对于大面积防空阵地、装甲集群等集群目标、分散目标,通过将目标情报信息回传地面指挥所,引导后方火炮、火箭炮或战斗机进行密集打击,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保存自身。

3.2 无人机攻防典型作战场景分析

本文以阿军针对亚军1个S-300P防空营为目标的空袭反空袭作战为例,阿军出动的无人机采用蜂群化编组方式,可以划分为侦察分群(“苍鹭”、“赫尔墨斯”无人机)、诱饵分群(“安-2”无人机)、精确打击分群(“TB-2”无人机)、反辐射攻击分群(“哈洛普”)等。典型作战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阿军无人机蜂群典型作战场景概念视图

首先,由“赫尔墨斯”、“TB-2”等无人机前出侦察,并将得到的目标位置、目标类型等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指挥所;随后,派出作为诱饵的“安-2”无人机吸引亚军防空系统开机工作,暴露位置、工作状态和电磁特征参数,并消耗亚军防空导弹;再次,在“科拉尔”电子战系统的支援下,由“哈洛普”巡飞弹对于亚军防空系统进行反辐射摧毁,或由“TB-2”无人机对雷达站、机动防空导弹发射架等固定或时敏目标打击;最后,由临空的“TB-2”等无人机对于打击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并反馈给指挥所,决定是否再次打击或返航。

3.3 无人机攻防主要作战过程分析

1)阿军无人机空袭作战主要过程分析

针对上述典型作战场景,阿军无人机空袭作战主要过程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阿军无人机空袭作战过程

①战前准备阶段。阿军派出“苍鹭”“赫尔墨斯”“TB-2”等多架无人机飞临目标区域进行侦察,获取防空系统的位置、电磁特征参数、周围火力配系、防御能力等情报,并将这些情报回传给指挥所。同时,派出“安-2”无人机诱骗亚军防空系统雷达加电工作,指挥所综合分析情报进行敌情判断,为“TB-2”“哈洛普”等无人机分别确定攻击目标与打击武器,制定突防路线和打击战术,并装订打击参数。

②攻击实施阶段。“科拉尔”电子战系统对于预定防空系统的探测雷达、火控雷达释放大功率噪声和假目标信号,进行远距离支援干扰压制;同时,各无人机利用纳卡地区的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形对于雷达探测的遮挡作用进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到达预定区域后,在“人在回路”的指挥与控制下,“哈洛普”无人机主要对雷达、电子战系统等目标进行自杀式反辐射攻击,“TB-2”无人机发射激光制导导弹、炸弹对雷达、发射单元、指挥车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③效果评估阶段。目标区域临空的“苍鹭”“赫尔墨斯”“TB-2”“哈洛普”等无人机运用光电、雷达成像等侦察评估手段,通过通信链路向指挥所传输图像。指挥人员判断、评估本次攻击效果之后,决定发起二次攻击还是返航。

2)亚军反无人机空袭主要作战过程分析

针对阿军“赫尔墨斯”“安-2”“TB-2”“哈洛普”等无人机空袭作战,亚军主要采取导弹、高炮火力拦截、电子对抗干扰、假目标欺骗等软硬防空手段相搭配,被动、主动防御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大多数防空系统雷达对无人机这类RCS较小的目标探测距离较近,导弹拦截反应时间较短,拦截交换比、费效比较低。同时,冲突初期亚军装备的“驱蚊剂-1”反无人机系统难以应对无人机集群突袭,且很快就被摧毁。亚军巧妙布设了一些雷达、火力单元假目标,在实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消耗了阿军不少弹药。

亚军S-300防空营反空袭作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目标探测阶段。由防空系统雷达尽远发现来袭无人机,识别并向营指挥车上报位置、来袭规模、具体型号、速度等信息。

②任务筹划阶段。在上级指挥与引导下,由本级营指挥车对来袭目标判断威胁情况,视情决策进行雷达开关机、机动转移、导弹打击等行动,并且为各个发射单元自动或者人工分配目标。

③目标打击阶段。对于“赫尔墨斯”“苍鹭”等侦察无人机,尽快关闭雷达并进行机动转移;对于威胁较大的“安-2”无人机(可能携带炸药进行自杀式攻击),发射导弹进行打击,随后关闭雷达并进行机动转移;对于“TB-2”“哈洛普”等高威胁目标,发射导弹进行打击,随后关闭雷达并进行机动转移。

4 结束语

随着战争向智能化演进,无人机作战将成为未来联合作战样式之一。此次纳卡冲突虽然参战规模和对抗强度较为有限,但在世界无人机战史上却有特殊意义,创造了多个“第一”,是世界首场无人机作战对战争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冲突。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无人机空袭作战对于制空权争夺的重大意义,研究创新无人机压制防空体系的战术战法。面对低成本、可消耗、自主化、集群化的无人机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科学组织异构异类无人蜂群的协同作战,加强在任务规划、建模仿真、智能算法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积淀与应用推广。针对近来多场局部战争中众多专用、兼用反无人机装备实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快构建涵盖各类硬摧毁和软杀伤装备在内的层次化、敏捷性防空体系,尤其重视定向能武器等新概念武器的作用。最后,我们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做到自主可控,避免被国外“卡脖子”。

猜你喜欢

纳卡亚军防空
俄罗斯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
弈语
纳卡风云
阿塞拜疆称控制纳卡重镇
阳台落导弹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二十元的孝顺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