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2022-10-17徐和甜贾晓丹郭胜楠王鸿妹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植皮自体微粒

徐和甜,赵 靓,贾晓丹,郭胜楠,王鸿妹

(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烧伤整形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深度烧伤(deep burn)属于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特殊性疾病,其代指受外部火焰、高热物造成自行愈合时间≥21 d以上的特殊创伤。深度烧伤是目前临床上重度烧伤群体治疗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受制于患者自身皮源不足以覆盖移植创面导致临床治疗的进度停滞。如果治疗停滞,可能会造成创面感染,且感染概率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烧伤患者的感染致死率相对较高,且易造成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解决该问题,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涌现了一批新的技术,如表皮细胞膜片、自异体矫治形成细胞混合培养等,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临床应用受限。自体微粒移植皮术是一种新的植皮方案,其具有皮粒微小、与创面融合覆盖率较高、可自然边缘生长等特征,对于自体皮源严重不足的深度烧伤群体,其可一次完成创面覆盖,效果理想。保湿性敷料是新型湿润伤口愈合理论中的新式敷贴方案之一,通过使创口处于相对密封、湿润及缺氧的状态,促进坏死结痂组织的溶解,肉芽组织的生成,进而促进创口的快速愈合。本研究旨在分析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移植术对于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于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治疗的4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深度烧伤临床诊断标准,入院确诊;②符合自体移植皮严重不足标准;③烧伤深度为Ⅱ~Ⅲ度;④烧伤后入院时间<8 h;④抢救有效,且抢救后无生命危险。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重度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以及其他严重生理疾病者;②神经、认知功能损伤者;③临床资料不全;④患者存在极高度感染风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女6例,男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3.31±7.36)岁;创面面积30~85 cm,平均创面面积(55.22±8.65)cm;创面部位:躯干烧伤11例,四肢6例,臀部3例。对照组女5例,男1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3.99±7.86)岁;创面面积32~88 cm,平均创面面积(56.86±8.75)cm;创面部位:躯干烧伤12例,四肢5例,臀部3例。两组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创面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肉生物敷料覆盖削痂植皮术:使用自体刃厚皮或薄中厚皮制成的微粒皮,用盐水漂浮、转移、黏附至异体皮真皮面,将该异体皮包裹覆盖于切痂创面,并加压包扎;头皮为主要供皮区,供皮与受皮面积之比为1∶5~1∶20;异体皮使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切削痂深度需浅至脂肪层,深至肌层;麻醉使用静脉复合麻醉,术后1周观察异体皮成活情况。

1.2.2 观察组 行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移植术:使用保湿性敷料覆盖患者的烧伤部位,在伤后2~3 d内开始对创面的坏死组织进行薄化处理,即对烧伤组织进行削切,一层一层的削切,在该过程中依据患者的感觉以及创面不出血或偶尔渗血判断薄化效果,薄化处理在每次换药时进行,直至完全剔除烧伤坏死组织。剔除后使用保湿性敷料敷贴,直至坏死组织全部溶解并去除。然后在新的肉芽呈鲜红色后准备实施自体微粒移植皮术。手术实施前对相关的创面的组织进行过氧化氢、甲硝唑配置液冲洗后行用rhbFGF(南海朗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40052)湿敷10~15 min,以避免肉芽出血,然后行局部肿胀麻醉。取拟封闭肉芽创面大小1/8~1/1的自体刃厚皮(0.15~0.30 mm),并用剪刀剪碎至0.5~1 mm微粒状备用,供皮区保湿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将备用微粒状直接均匀的涂抹于拟封闭肉芽创面上,再用覆盖保湿敷料覆盖已移植微粒皮创面并加压包扎。术后3~6 d植皮区首次更换敷料,继续以保湿敷料覆盖植皮区加压包扎,之后每隔1~2 d更换1次,直至愈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治疗效果 依据患者创面植皮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共分为优、良、差3类,其中优表示患者无感染情况,植皮成活面积>90%;良表示患者未发生感染,植皮面积成活>85%;差表示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植皮成活面积<85%。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3.2 恢复情况 该项目包括首次手术后Ⅰ期愈合率(伤口浅,创缘整齐,不伴随细菌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对照组患者观察到异体皮出现排斥反应等原因所致的植皮未存活情况需要重新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创面无法完全封闭的情况下需要二次手术完成创面封闭)、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二次手术率、首次手术Ⅰ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短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n(%),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深度烧伤属于临床上少见的危重症,针对该类患者首先需要预防患者的感染,纠正水电解质以及保护重要脏器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一般认为应当尽早对其进行坏死组织切除,尽早植皮,以促进其恢复。临床既往多实施传统的削痂植皮术+生物敷料,这种手术方案虽然有助于改善患者创面情况,但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创面敷贴,等待手术时机,该时间一般需要4~7 d。相关研究显示,烧伤患者术前近1周的等待时间可使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代谢率以及内分泌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其感染与高炎风险较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首次手术Ⅰ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分析认为,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是一种新式手术方案,保湿性敷料可使创面处于保湿状态,提升抑制创面微粒的存活,继而促进上皮细胞的自然生长。另外,保湿辅料可以形成一个无氧区间,可促进坏死组织的自行脱落,便于快速对其进行薄化处理,继而有助于尽快开展植皮手术。该情况解决了既往单独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移植皮存活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削痂操作对患者组织的影响,以及操作后无法立刻进行手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也需要注意,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的受皮区间可能存在细菌,其会增加感染率,可能引发脓毒症,实际上对皮的处理需要细致,也需要慎重。另外,传统的削痂植皮术存在3~14 d的植皮排异期,植皮与创基存在免疫反应,容易出现异种皮脱落,增加感染风险。而肉芽覆盖创面自体微粒移植术直接在肉芽上进行植皮,就可以在术后第1次换药时观察肉芽的存活情况以判断手术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排异的风险。因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恢复情况较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在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治疗中对其实施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植皮自体微粒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全程综合保温措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清创植皮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烧伤植皮手术及其注意事项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哪个更安全
嘻哈中的真自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