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鲜农产品云配送模式研究
2022-10-17王志国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王志国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 言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由于“小生产、大流通”的特点,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才能进入终端消费环节,导致“卖难”与“买贵”长期并存,同时生鲜农产品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呈现“小、散、乱、差”等特点,既有生产分销商自营物流,还有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提供综合化、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企业较少。各类不同的物流主体分散化运营,缺乏有效合作,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生鲜农产品配送是农产品物流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而采用传统的物流模式难以解决根本性的痼疾。
2010 年云物流概念被物流企业界率先提出,并获得了物流相关产学研专业人士广泛认同,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云物流为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丁丽芳(2014) 提出通过构建云物流平台实现“农、物、商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王娟娟(2014) 指出在农产品流通中引入云物流的必要性及其运行机理。孟魁(2015) 指出农产品云物流模式内涵、价值与整合路径。苏霞(2020) 通过构建ISM 模型评估农产品云物流存在的系列制约因素及相关建议。王志国(2020) 基于云计算技术提出了农产品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冷链资源的整合路径。考虑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安全性、专业性与复杂度等特点,将云物流理念引入生鲜农产品物流,整合社会分散的冷链物流供给资源,形成一个虚拟物流“资源池”,通过信息共享和智能决策实现冷链物流资源与需求的灵活重构,从而实现生鲜农产品云配送的集约化、柔性化、智能化,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顽疾。
1 构建生鲜农产品云配送信息平台
云配送信息平台是生鲜农产品云配送模式的核心,面向农产品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配送服务商,促进信息与资源高度共享。物流配送资源的集成与分配、物流订单的聚合与处理、物流服务的评价与监控等业务活动,都依赖云配送信息平台的管理和控制。生鲜农产品云配送信息平台具体功能与运作如图1 所示。
图1 生鲜农产品云配送信息平台
云配送信息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三大部分构成,感知层处于云配送信息平台底层,是生鲜农产品云配送信息化的基础,通过RFID 技术、二维条码技术、传感器技术和GPS/GIS 技术等智能感知技术,获取生鲜农产品储配与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数量、方位等实时物流状态信息以及物流设备设施的状态信息,将生鲜农产品实物资源虚拟信息化,并将信息存储在云信息平台网络层数据库里,便于精确查询、检索、分类和准确定位。
网络层介于云配送信息平台感知层与应用程序层之间,主要负责把从感知层获取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信息和物流设备设施状态信息、客户订单需求进行实时传递和处理,并将海量的信息实施高效、准确的云计算处理。
应用层处于云配送信息平台最上层,是云配送信息平台的核心,涵盖智能配送、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可视化监控与过程追溯等功能模块,主要负责生鲜农产品配送业务的处理,实现生鲜农产品配送业务与冷库、车辆等共享资源的智能化优化配置。其中智能配送模块集订单业务、配送计划、配送服务评价与反馈、费用结算与收益分配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生鲜农产品订单处理智能化、存储配载自动化,配送路径最优化。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模块充分应用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根据订单需求整合优化物流配送资源,使物流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可视化监控与过程追溯模块依托GPS、GIS、温控体系等强大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一方面实现对生鲜农产品配送全程的可视化追踪和定位,不仅监控生鲜农产品在库环境,而且着重监视生鲜农产品在途温湿度控制和其他不可控因素,避免运输配送冷链过程中“断链”,切实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云配送信息平台,将客户需求与社会零散的物流配送资源无缝对接,促进农产品物流配送资源的高度整合和优化,并以物流配送成本最小、配送时间最短或物流配送设备设施利用最优等作为基本目标,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形成一个协作共赢、虚拟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共同体。
2 生鲜农产品虚拟云配送模式
农产品生产商、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农产品云配送模式的运营主体,三方通过云配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协同运营,共同打造一体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云配送模式运营,实现农产品流通运营的低成本、高效率。农产品生产商与分销商属于买卖关系,云配送信息平台为农产品生产商提供农产品展示、农产品询价、企业信息等三方面功能,赋予农产品分销商三个主要功能,包括需求发布、物流配送服务反馈和农产品时效预警。双方可通过云配送信息平台进行交易协商,通过农产品询价和在线交流确定最终的价格、交货时间等交易条款,一旦双方协商一致达成采购协议,订单数据将传输给云配送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化配送处理,云平台再根据配送地点、配送时间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共享资源等自动、科学合理地制定配送计划。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是云配送模式的关键,一旦生鲜农产品的供需信息匹配成功,云配送信息平台将调用第三方物流云端数据库,在满足物流配送服务供需双方的要求下,优化整合第三方物流闲置资源,并将物流订单信息反馈给农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云配送信息平台与配送车队人员智能手机APP 客户端相连,配货人员也可通过手机APP 客户端向云配送信息平台实时接受订单或发布空车信息,实现配送过程中“人、车、货”高效匹配。车辆接收云配送信息平台配货指令后,车载终端将导入农产品配送的订单信息,不仅方便生鲜农产品装车时的核查,而且有利于到达目的地卸货时二次核对,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待生鲜农产品装载完成后,订单信息在云配送信息平台上同步更新状态。生鲜农产品装车出库后,在途可视化监控功能将开启,通过GPS、GIS、北斗卫星导航、温控设备等感知层技术实时将在途车辆的行驶路线、动态位置和农产品温湿度等状况反馈给物流云配送信息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如果出现异常状况,云配送信息平台可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当生鲜农产品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会向下一级分销商提前发送到货通知,分销商提前做好接货和入库工作,提高生鲜农产品交接效率。车辆到达配送点后,分销商确认配送货品信息并采用电子标签扫描办理入库业务。物流配送服务完成后,云配送信息平台将对参与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收益与成本分配,并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对平台资源共享的贡献。
生鲜农产品分销商在收到物品时,结算有关费用,同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配送服务质量及时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并通过云配送信息平台反馈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督促第三方物流企业持续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更进一步,农产品生产商或分销商可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中心,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商与分销商提供储配一体化服务,农产品分销商从农产品生产商进货后直接运往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库进行储存,并在双方的信息平台实时修改相关农产品信息,方便后续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储人员依据农产品有效期预警,实时提醒分销商农产品存储状况。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生鲜农产品采用云配送模式,不仅能让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冷链通道并保障品质与“鲜”度,还可促进生鲜农产品快速流通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生鲜农产品云配送模式运营并不能一蹴而就,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改善并加大云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力度。云配送模式的建设与发展是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智能物流技术为依托,如果某个企业单独建设、独自营运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农产品作为公益性产品,政府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同时,为云配送公共基础平台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 进一步转变物流企业竞争与发展模式。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营运的第三方物流数量较多、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物流企业间竞争零和博弈突出,缺乏有效协同,严重阻碍了云配送物流模式的发展。随着企业竞争逐步过渡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间应多谋求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在竞争与合作中整合与优化物流功能,提升物流网络运营的广度与效率。
(3) 明晰参与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与责任划分。云配送模式是通过更多企业的参与与合作来获取更大的收益,但利益的分配与责任的划分较难厘清,参与企业应事先明确统一的标准和制度,避免农产品配送过程中个别企业滋生不道德的违约行为,严重影响云配送平台的效益与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