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22-10-16谈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现代文初中语文

谈科

摘要 问题是搭建师生对话的桥梁,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主要手段。现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文教学中,如何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目、文章的层次和内容、情感和主旨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充分融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从而获得理解和体验,这是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教学 提问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观点。反观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以教师讲解为主是常态,学生较为被动,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目的就是要让现代文阅读从教师讲解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本,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实效。

一、紧扣背景和题目,以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不同的文章所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对作品的背景了解必不可少。在教学中结合背景和题目,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现代文知识的了解,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背景知识的引入不是简单地将背景知識点在教学中罗列,而是要让背景知识在课堂中活起来。”[1]否则,教师向学生直接讲解,不仅课堂氛围枯燥,也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1.紧扣背景提问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有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虽然学生通过初读知道了课文是按赏花、想花和忆花的层次展开的,但当问及学生“作者想通过紫藤萝瀑布抒发怎样的情感”时,学生却不知如何回答。在分析“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的句子时,学生只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回答文章描述了紫藤萝瀑布之美,对作者从中领悟到人生意义缺乏深刻的感悟。如此,本文的教学也就停留在了“赏花”上。要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透过紫藤萝瀑布所要抒发的情感,还得让学生了解宗璞的人生经历。为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先借助课件呈现紫藤萝瀑布的照片,用问题“你觉得紫藤萝美吗”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紫藤萝的美,接着追问“你们知道宗璞先生在写该文的时经历了什么吗?”此时,学生急欲想知道作者的经历,由此引入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透过紫藤萝所抒发的生命感悟,为课文内涵的理解奠定基础。

2.紧扣题目提问

课文的题目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题目中往往包含着丰富到信息。在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了直接告知学生课文的题目含义,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缺少师生共同“解题”环节。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初读,可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以《昆明的雨》为例,利用课件呈现雨中的昆明,问“这是哪里?”(昆明)“昆明的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初步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追问“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的回忆,作者只是怀念昆明的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如此,结合题目利用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昆明的雨的特点,对课文所写主要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抓住主要景、事和人深入阅读。

再以《藤野先生》的教学为例,课文所写之人是藤野先生,故在教学中可先设问“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了解藤野先生(如藤野先生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在此基础上追问“‘我’和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了解女人裹脚等)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关注不够,多是课堂中借助课件简单介绍。其实,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作品的把握。如《老王》的教学中,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后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你会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我”对老王的关心和帮助以及老王对“我”的付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要结合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阅读并获得对作品的整体感知。

二、围绕层次和内容,以问题促进学生整体感知

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不少学生因没有把握课文的层次,阅读中抓不住重点。“线索将人、事、物、情感等穿连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作者的行文必然会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逻辑展开的,故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层次,整体把握作品。

1.紧扣线索提问

以《藤野先生》为例,结合题目提问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初步了解藤野先生。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那么,“作者回忆的是一段怎样的人生经历?”(日本留学)“你能找出文中地点转换的词语吗?”(东京、仙台、离开东京)“按照地点的转换可以将课文分为几部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主要内容。”(东京所见所感、仙台求医、离开仙台)结合空间变化,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以问题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整体把握作品,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又如《背影》是以“背影”为线索来串联故事的,故可设问“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重点是哪一次?”“课文围绕背影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些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想背影、看背影、别背影、思背影”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其中“看背影”是重点,抓住文眼“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围绕“背影”读课文,划分层次,为理解“父子情深”奠定基础。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为理解作品的内涵奠定基础。

2.紧扣内容提问

抓住线索梳理课文的层次,把握作者的行文脉络,这是阅读现代文的基础。与此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展开探究。以《社戏》为例,作者抓住“看社戏”这一线索写了七件事(随母归省、钓鱼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送豆),文章详略得当,其间还有“三次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也有“三次转机”(八叔的船回来了、小伙伴与“我”同行、双喜写包票),在对内容的探究中,要围绕上述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如结合双喜的言行对双喜性格特点的分析。在看戏遇到波折时,双喜是如何做的?(大悟似的提议)表现了双喜怎样的特点?(聪明)外祖母表现很担心孩子们的安危时,双喜又是怎样做的?(打包票)表现了双喜怎样的特点?(反应灵敏、善解人意)又如看戏回来双喜将“我”送回家,且说“都回来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双喜怎样的特点?(有始有终)在教学中,结合内容(人、事、物、景)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更胜于直接讲解。

三、抓住情感和主旨,以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揣摩

“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成为能否保证阅读质效的关键因素。”[3]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观点。如《紫藤萝瀑布》中,宗璞先生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的美好和永恒的向往,化悲为喜。

1.抓住关键句子提问,体会情感

以《背影》为例,文章开篇即写到“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中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在面对父亲的背影时,“我”“泪很快地流下来”,是什么原因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通过对课文的层次和内容的分析,学生对“四次背影”有了深入体会,借助问题启发学生交流,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情。首先,“我”对父亲是充满无限感激的,因为父亲去送“我”,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还非得穿过铁道去买橘子。其次,原来“我”是不理解父亲的,尤其是面对父亲不厌其烦的唠叨,但后来“我”理解了父亲对“我”的怜爱之情,正是因为他的“迂”才让“我”更好地体会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亲子之心。其三,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联想到家庭的重压,但父亲还得勉力支撑,“我”对父亲的艰难生活有了更多的同情以及未来生活的担忧。最后,是对自己的言行的悔恨,面对父亲的关心,“我”不但不领情,反而是埋怨和嫌弃,但当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涌现在眼前时,内疚、悔恨让泪水再也无法止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落泪”和“背影”展开交流,教师适当补充,体会“父子情深”。

2.关注关键句子提问,领会主旨

在现代文阅读中,不少学生虽然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对作者透过具体事件或景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如《老王》的文末写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设问“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为什么作者要说是.-隗怍’?”首先,作者是幸运的,也是善良的,他照顾老王的生意,坐老王的车。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他给了钱。作者还关心老王的生活,帮助老王改造三轮车,连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也夜盲症,就送给了老王大瓶的鱼肝油。老王虽然是不幸的,毕竟在那个时代,他的生活是窘迫的,但老王却是善良的。老王给“我”车费减半、受了人家的好处随时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甚至是相互都不敢多说几句话的,本文正是通过“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尤其是在那样特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更显得难能可贵。教学中结合背景及“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结合文末最后一句话展开交流活动,突出主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始终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要以问题为抓手,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题目、层次、情感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展开探究,摒弃“讲授式”的教学,这样才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其閱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薇.初中语文教学中背景知识的引入艺术[J].新校园(中旬).201 5,(04):126.

[2].田秀珍.记叙的线索——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 5,(04):27-29.

[3].杨柳.初中语文引导学生深化阅读思想情感体验[J].第二课堂(D).2 021,(03):75-76.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新桥中学]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现代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