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及沟通需求分析*
2022-10-16周海燕董珍珍
周海燕,董珍珍,陶 帅,申 璐
(1.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泰州 225300;3.泰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非常庞大的群体[1-2],值得医学教育者高度重视。慢性非癌性疼痛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且反复发作,疼痛控制率较低,常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生活质量[3],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医患沟通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对疾病的诊疗、医患之间的关系均至关重要[4],优质的医患沟通不仅能改善医患关系,且能促进疾病的痊愈。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当前未有针对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及沟通需求调查。基于此,本研究调查了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的532例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及沟通需求,旨在为促进老年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提供建议,丰富医患沟通教育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样本量计算参考荣泰生[5]在其著作中指出样本量选取在问卷变量数的5~10倍为最佳,本研究变量数31个,同时考虑10%~15%的失访率,样本量需 183~364例。故2021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州市某社区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532例作为研究对象。
1.1.2纳入标准 (1)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2)符合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慢性疼痛诊断标准,即疼痛时间大于3个月[6];(3)有疼痛科就诊经历;(4)意识清楚,听力、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5)自愿参与本研究。
1.1.3排除标准 (1)癌性疼痛;(2)存在交流障碍。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问卷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调查。问卷填写有困难者由调查员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自行设计的《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及沟通需求分析》问卷分为3个部分:(1)一般资料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2)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包括患者对病情关心的感知度、健康普及感知度、运动指导情况、心理了解情况、家人交流情况、抗病信心等;(3)医患沟通需求调查,包括心理指导需求、健康普及内容需求、运动指导需求及沟通对象的需求等。运用Likert 5分等级量表,病情关心、疼痛应对方式了解、慢性疼痛健康普及、心理需求、家人交流情况、战胜疾病信心、医患沟通满意度维度采用正向计分法,运动指导程度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法。本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量表一致性较好。
1.2.2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调查。 统一调查标准、统一调查流程等。调查时检查问卷问题缺失、漏填情况,并核实、补充完善。问卷录入采用双人录入,录入后再次进行逻辑核查。发放问卷532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532例患者中男283例,女249例;年龄以65~<70岁多见;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见表1。
表1 532例患者一般资料
续表1 532例患者一般资料
2.2疼痛情况 532例患者疼痛部位以肩和上肢、下肢及颈部较为多见,疼痛时间多为1~<5年,疼痛程度多以轻度为主。见表2。
表2 532例患者疼痛情况
2.3医患沟通情况 84.0%(447/532)的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对医患沟通表示满意,认为医师对自己的病情还算关心。对医患沟通较为满意者以对慢性疼痛健康普及[31.0%(165/532)]、了解疼痛应对方式[36.1%(192/532)]、运动指导[33.1%(176/532)]、了解心理需求[28.9%(154/532)]、与家人交流[34.0%(181/532)]为主。
2.4不同婚姻状态患者医患沟通现状比较 离异患者病情关心、抗病信心均明显低于已婚患者,未婚患者抗病信心明显低于已婚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婚姻状态患者医患沟通现状比较分)
2.5不同居住方式患者医患沟通现状比较 养老机构老年患者健康普及均明显低于与配偶、子女、配偶子女居住患者,运动指导均明显低于与配偶、配偶子女居住患者,抗病信心均明显低于其他居住方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居住方式患者医患沟通现状比较分)
2.6医患沟通需求分析 532例患者对慢性疼痛的健康普及具有较高的需求,排第1位者为疼痛缓解方式(81.8%);92.1%(490/532)的患者希望医师给予运动指导,尤其是在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80.6%);81.8%(435/532)的患者希望医师给予心理指导;76.1%(405/532)的患者希望医师多与其家人进行沟通,尤其是希望能多与其对子女进行沟通(85.5%)。见表5~11。
表5 532例患者的健康普及需求
表6 健康普及内容χ2拟合优度检验
表7 532例患者的运动指导需求
表8 运动指导项目χ2拟合优度检验
表9 532例患者的心理指导需求
表10 532例患者的家属沟通意愿
续表10 532例患者的家属沟通意愿
表11 家属沟通意愿χ2拟合优度检验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84.0%)对医患沟通效果表示满意,但认为医师在疼痛相关健康普及、了解疼痛应对方式、运动锻炼指导、了解心理需求、与家人交流、抗病信心方面有所欠缺。
3.1疼痛应对方式与慢性非癌性疼痛 疼痛应对方式在慢性疼痛的控制和缓解过程中不可忽视。慢性疼痛患者常因疼痛或担心疼痛加重出现恐动现象[7-9]。既往研究证实,老年慢性疼痛的恐动症发生率可达30.8%~8.2%,患者因恐动使自身容易陷于“疼痛→灾难性思维→恐惧→回避→运动功能减退→疼痛”的恶性循环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只有36.1%的患者认为医师在其诊疗中重视其疼痛应对方式,33.1%的患者认为医师给予运动锻炼指导较多。而对患者进行沟通需求调查时92.1%的慢性疼痛患者存在运动指导需求,尤其是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因此,在医患沟通时建议医师重视患者的疼痛应对方式,多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并对运动项目的选择给予指导。
3.2心理因素与慢性非癌性疼痛 心理因素与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控制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缓解疼痛,如具备比较高的希望水平;而负面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如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10-11]。在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中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较常见[12-14],但因其隐蔽性容易被临床医师忽略。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8.9%的患者认为临床医师较多关注其心理需求。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离异、养老机构患者抗病信心均较低,可能离异患者因家庭破裂存在感情伤痛,甚至阴影;被安置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存在被子女、亲人抛弃的感觉。对慢性疼痛的沟通需求时心理指导需求在患者中广泛存在,占81.8%。提示无论作为临床医师还是医学教育者均应关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状态,从而促进医患沟通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3.3家庭、社会支持与慢性非癌性疼痛 患者的家人的支持与参与对患者的疼痛控制密切相关,良性的家庭参与、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加患者的抗病信心[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34.0%患者认为医师较多与家人交流;76.1%的患者希望医师能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尤其是对子女的期待较多。因此,医师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要与其家属多交流病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尤其是与其子女多沟通,嘱其子女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今后,与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沟通时医师需重视老年患者的疼痛应对方式、心理需求,给予疼痛相关健康普及、运动锻炼指导等,对离异和养老机构的老年慢性患者则更要多关注。医师在医患沟通过程中也要注重患者的家庭参与及社会支持情况,多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不仅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慢性疼痛的控制与缓解,而且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