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联合调神针法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0-16吴名德李洁清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7期
关键词:针法负性刮痧

吴名德,胡 娜,李洁清

(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为脑血管常发疾病。中风后负性情绪是指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出现的一种情感障碍,其发病特征主要有情绪低落、活动力减退、思维功能迟缓、易激惹等[1]。中风后负性情绪会对患者的精神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神经功能恢复减慢,使病残率和死亡率升高,不利于患者预后[2]。因此,临床采用有效方法干预中风后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中风后负性情绪相当于中医“郁证”范畴,临床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良好[3]。研究显示,穴位刮痧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势明显[4]。本研究对刮痧联合调神针法改善中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康复科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3;年龄46~72岁,平均(64.87±6.64)岁;病程2~16个月,平均(9.27±2.32)个月。治疗组男女比例为26∶22;年龄47~73岁,平均(64.27±2.73)岁;病程2~17个月,平均(9.27±2.7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风的诊断标准,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时间>24 h,排除非缺血性病因,脑部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出血[5]。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语言謇迟,口不能言,舌斜;次症:头痛,呕吐,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神目不瞬,共济失调[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选前无抗抑郁药物使用史,且患者意识清晰;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伴有严重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有精神疾病和癫痫病史;伴有严重病变如脑疝、严重感染和心肌梗死等;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调神针法治疗,治疗方法如下:选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取督脉腧穴为主穴,辅穴取心经、心包经腧穴,取百会、神庭、风府、印堂、水沟、内关、神门等调神基本穴,配以双侧风池、天柱、完骨。患者取端坐位,采用75%酒精对穴位皮肤消毒;取风府穴,以单手震颤方式进针,进针深度为20 mm,以产生麻电感为度,行小幅度捻转手法1 min,频率大于180 r/min;用提插手法于患者风池、天柱、完骨行小幅度捻转手法1 min,频率大于180 r/min,使患者有酸、麻、胀或触电感;飞针直刺百会,使针感扩散至头部;患者取仰卧位,平刺神庭、印堂穴;水沟穴斜刺,并捻转1周,行雀啄法,以患者出现眼球湿润或出汗为度;神门、内关穴直刺。每次留针30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刮痧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在刮痧治疗前需喝一杯温水,取仰卧位,用刮痧板蘸取润滑剂,按照由上到下、由内至外的方向在患者背部督脉与膀胱经循行线上用力均匀地刮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每次刮痧20 min,以出痧为度,刮痧力度以舒适为宜,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在60分以上,存在轻度功能障碍,需部分帮助;评分在41~60分,存在轻度功能障碍,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需他人帮助;评分在40分及以下,存在重度功能障碍,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几乎离不开他人帮助。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HAMD量表共24项内容,按症状严重、偏重、中度、轻度、无的程度分别计4、3、2、1、0分,评分越低提示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越好。②临床疗效。根据HAMD评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后评分之差/治疗前评分×100%。疗效指数≥80%以上为治愈,疗效指数在50%~79%为显效,疗效指数在30%~49%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SDS量表与SA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SDS评分≥53分为重度抑郁,SAS评分≥50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④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问卷包括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躯体疼痛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41/48)、97.92%(47/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Barthel指数、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8 54.23±12.07 86.45±14.98△▲ 26.09±3.82 8.23±1.85△▲对照组 48 55.31±10.97 77.79±13.86△ 26.11±4.39 11.52±2.16△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3)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 8 6 2.3 9±7.0 3 4 0.4 3±5.2 2△▲ 5 6.5 9±8.1 6 3 9.1 6±6.4 7△▲对照组 4 8 6 2.1 7±7.1 1 4 3.7 6±6.3 1△ 5 6.4 8±8.2 3 4 4.1 2±7.0 1△组别 例数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生理机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 8 6 0.7 6±4.2 9 8 1.3 6±3.2 4△▲ 5 9.8 8±3.9 2 9 0.1 6±3.1 2△▲对照组 4 8 6 0.6 4±4.1 6 7 9.1 5±3.1 7△ 5 9.7 6±3.7 9 8 7.9 7±3.0 2△精神健康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例数躯体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 8 6 0.4 1±4.0 2 8 1.5 2±3.1 2△▲ 6 0.5 3±4.3 6 8 2.4 7±3.0 2△▲对照组 4 8 6 0.3 5±4.0 5 7 9.6 8±3.0 7△ 6 0.4 3±4.2 7 7 9.9 6±3.7 7△社会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4 讨论

中风后负性情绪是一种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异常。其发病特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等,容易引发多种临床不适症状,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自杀及厌世行为,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中风后负性情绪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颅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水平下降,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加强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7]。中医认为,郁证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五脏阴阳气血失调为中风后负性情绪的发病机制。目前,治疗中风后负性情绪主要应用抗抑郁药物,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引发不良反应。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中风后负性情绪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刮痧联合调神针法可有效治疗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显示,采用通督治郁针法对督脉穴位进行刺激,可不同程度调节神经与神经递质,达到调神导气之功[8]。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通脑,可调神定志,所以针刺督脉穴位具有治疗精神疾患的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研究显示,刮痧通过刮拭患者病变部位及其相关经络腧穴,刺激人体神经末梢及感受器,促进神经体液调节,增强肌肉、内脏、心血管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自愈能力,加快患者康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刮痧联合调神针法可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中医认为,中风病机以气血逆乱为本,风火相煽、痰气壅塞为标,运用调神针法治疗,以疏通经络、醒脑调神为主,选取督脉百会、印堂、风池、内关、神门穴为主穴进行针刺,达到醒脑开窍、宁心调神的目的[10]。若气虚血瘀配血海,肝肾阴虚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李善华等[11]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可增加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下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缓解负性情绪。研究显示,刮痧具有行气活血、调畅气机的功效,通过局部大面积刮拭,可促进机体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12]。中风后负性情绪多为思虑过度造成肝气郁结,刮拭心、肝、脾经可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促进患者相关生理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刮痧联合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负性情绪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纳入患者例数较少,且未对刮痧联合调神针法的远期疗效进行探讨,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针法负性刮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