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苦境·乐境”构思演练
2022-10-15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邢照允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 邢照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以“苦境·乐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彩虹总在风雨后,任何成功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这道作文题启发考生思考苦与乐的关系;激励新时代青年崇尚劳动,努力奋斗,走出苦境,抵达乐境,建功立业,铸就人生辉煌。命题富有思辨性,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要整体把握材料,精准理解其含意。《格言联璧》中这句话意思是说,贫贱是苦难的境地,能正确对待苦境者苦中有乐;富贵是快乐的境地,不能很好地对待富贵的人便会乐极生悲。这句话侧重于表达人面对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二者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尊重劳动的角度诠释苦境和乐境的关系,通过艰苦劳动(可以引申为努力、奋斗、拼搏等)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一段材料的末尾,在对比中揭示了“吃苦能变苦境为乐境”的道理。
第二段材料进一步明确苦境与乐境能相互转变,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吃苦耐劳,变苦境为乐境,砥砺前行,是人生的必修课。两段材料都揭示了苦境和乐境的辩证关系。
要根据材料涵义立意,切忌偏离题意。在材料的涵义内,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即可。立意要精准,应兼顾苦境和乐境两个方面,不能只谈一个方面。要明确苦境与乐境的辩证关系,并阐述变苦境为乐境的途径和方法,避免空洞说教。
参考立意:
(1)苦境不馁,乐境不骄,直面苦境,苦中求乐。在苦境中磨砺,在乐境中自省。苦乐自知,把握人生。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应不畏苦境,不怕困难,乐观进取,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
(2)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通过艰辛的劳动摆脱苦境,创造乐境。贪图享乐,游手好闲,将一事无成,会让人生陷入苦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劳动是青年成长最有效的磨砺。应崇尚劳动,耕耘人生。
(3)吃苦耐劳,在苦境中历练心智;努力奋斗,化苦境为乐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应成为新时代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爱国奉献,砥砺前行。
(4)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在苦境中砥砺意志,抵达人生乐境。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努力拼搏中摆脱苦境。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如果写议论文,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1)引材料、议材料、提论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都必须简洁而有针对性。议材料要坚决、果断而明确,为提出中心论点做好铺垫。第一段或第二段中心论点要“闪亮登场”,不能拖泥带水。(2)分点分层论述。可以横向展开,可以正反对比,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要充分展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进一步论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也可以批驳错误观点,破中有立;还可以预设反方,进行委婉劝说,以体现思维的周密性。(4)快速收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升华主旨。
佳作展示
在苦境中磨砺 于乐境中自省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高二 刘晓利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格言联璧》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贫贱是苦难的境地,能正确对待苦境者苦中有乐;富贵是快乐的境地,不能很好地对待富贵的人便会乐极生悲。
苦乐年华,甘苦心知,人生活在苦境或乐境中都不能浑浑噩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苦境中磨砺,于乐境中自省,宠辱不惊,人生才能永远居于不败之地。
苦境是坚定意志的催化剂。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援藏16年,钟扬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国家种质库中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是他心血的结晶,“时代楷模”的称号是对他的褒扬。高山砾石磨砺了坚强意志,他的人生熠熠生辉。对于靠假肢才能行走的夏伯渝来说,登顶世界最高峰,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他做到了,他创造了奇迹!先是失去了双腿,接着患上癌症,甚至赶上了雪崩。但这些苦难,没有打倒他,反而成为激发他登顶世界之巅的动力。苦境,能坚定意志,助力成长。苦境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黄沙、干旱、贫瘠,当重重困难横在塞罕坝人面前时,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毅力和信念让黄沙漫天的无人之境蜕变成绿浪层层的福泽之地;辐射、高温、朔风,当技术难题让程开甲团队陷入苦境时,他们无所畏惧,用心血和才智让“两弹一星”技术遥遥领先。直面苦境,努力奋斗,终能成就辉煌。
在乐境中自省,持续奋斗,才能铸就新的辉煌。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唐庄宗因为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但他在乐境中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终致身死国灭。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乐境中自省,谨防乐极生悲。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砥砺奋斗,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小富即安,没有大格局;富而思进,方能大展宏图。一些高中生自恃家庭条件优渥,好逸恶劳。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吗!拼搏是青春最美的姿态,奋斗是青春最美的风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境是成功的垫脚石,经历艰难困苦,努力走出苦境,危机就是转机。而在乐境中想再铸辉煌,更需要自省自励,更需要永葆青春的斗志。
青年犹如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未来的日子有阳光普照,也有乌云笼罩;有雨露滋润,也有风吹雨打。在苦境中磨砺,在乐境中自省,新时代青年应该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点评
先引用材料阐述苦境和乐境能相互转化,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结尾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立意凸显思辨性,饱含哲理,启迪心灵。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思想深邃。联系实际讲道理,使论证更有现实针对性。文章旁征博引,生动流畅,文采斐然,感情真挚。
奋斗苦境 抵达乐境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高二 李亭
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人处在苦境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堕落、躺平而无所作为。
梅花经受了寒风暴雨的考验,我们才被它的傲骨折服;蝴蝶冲破了茧的束缚,我们才为那“流连戏蝶”而神往;雄鹰经历了悬崖坠落的磨炼,我们才因它的矫健而叹服。人生亦如此,只有直面苦境,砥砺奋斗,才能抵达乐境。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应直面苦境,变压力为动力,负重爬坡。苦境对于庸人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磨炼意志的砥石。晋文公重耳青年时饱经迫害,几度濒临绝境,然而他并未消沉。他抓住机会,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这为他后来的勤政爱民打下了坚实基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中年失聪,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交响乐。在苦境中把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砥砺前行,才能彰显人生的意义。
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府。”我们应直面苦境,埋头苦干,永不言弃。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果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诺贝尔一心想发明炸药,面对一次次失败,面对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始终没有放弃,用一次次行动换来了成功。如果安徒生在苦境中不努力,在遭人白眼时轻易放弃,就无法成就属于他的童话,最终他也只是一个鞋匠而已。现实是此岸,成功在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埋头苦干,永不言弃,才能走出苦境,成就辉煌。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直面苦境,砥砺前行,理想之花定会绽放。苦境并不是失败的征兆,而是走向胜利的火把。“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年代里,挺身而出,克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几十年,为实现强国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过去20年,北京大学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当上了大学教师。北京大学保安直面苦境,成功逆袭,实现了理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怎会有旭日东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新时代青年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边境守护祖国,在书香四溢的校园刻苦攻读……前进的道路上也许荆棘满途,苦境重重。在苦境中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终将一事无成。在苦境中努力奋斗,能延伸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在苦境中踔厉奋发,能磨炼意志,让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锐气和定力。
罗曼·罗兰说:“苦难是成功途中的考验。懦弱的人必然在苦难中被淘汰,只有坚强的人才会走完自己真正想走的路程。”身处苦境,不要忧伤,不要彷徨,要迎难而上,努力奋斗,去迎接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内涵立意,观点鲜明,发人深思。引材料,提论点,分析论证,总结归纳。按“总分总”的模式安排文章结构,脉络清晰。每一个主体段都先引名言,再提分论点,接着举例论证,最后归纳总结。文章关注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有理性分析,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意蕴丰富,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