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办公楼双塔连体结构设计

2022-10-15邵兴宇黄国胜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楼盖剪力桁架

邵兴宇,陈 兴,周 翔,黄国胜,刘 柳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1)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总建筑面积约为62 821.5 m2,北楼为综合办公楼,无交通管制功能,其建筑实景如图1所示。

北楼建筑物共9层,平面呈“口”字型布置,建筑外轮廓尺寸为81 m×130.5 m,典型柱网8.1 m×8.1 m,建筑高度38.25 m,单层地下室。根据建筑功能设置防震缝,将结构划分为相对规则的4 个区,如图2 所示。除A 区结构外,其余部分均为相对规则的建筑,本文仅针对A区结构展开叙述。

2 设计参数及结构布置

2.1 设计参数

本项目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GB 50011—2010》和地勘报告[1],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多遇地震下场地特征周期Tg=0.35 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采用重现期50 年的基本风压和雪压,基本风压取0.35 kN/m2,雪压取0.50 kN/m2。

参考《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大于规范值,计算出的结构底部剪力大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的剪力值,地震作用设计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地震作用设计参数Tab.1 Seismic Action Design Parameters

2.2 结构布置

A 区结构高度38.25 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与剪力墙共同作用,构成双重抗侧力体系,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因建筑运控大厅功能于28.85 m 以上为连体部位,8~屋面层(28.85~37.80 m)的连体部分采用跨层钢桁架,其中9层(32.8 m)连体处无楼板,连体跨度为32.4 m,高度为8.9 m,连体跨高比为3.6。塔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桁架楼板。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结构塔楼与连体连接的型钢柱截面尺寸为1 000 mm×1 000 mm 和800 mm×1 000 mm;剪力墙布置于楼梯间及电梯间四周,墙体厚度为400 mm和350 mm;竖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截面尺寸主要为250 mm×600 mm、400 mm×750 mm等,楼板厚度一般为120 mm。

连体与两侧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2]。跨层钢桁架伸入主体结构一跨,以保证可靠连接,主体结构与连体相连的跨内楼板采用150 mm 钢筋桁架楼板。主体结构与连体相连接的框架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梁为钢梁。连体钢构件截面如表2 所示,钢材强度等级为Q345B。

表2 连体结构钢构件Tab.2 Jointed Structural Steel Members

连体及与连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在连体高度范围及其下一层,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即此范围内的钢桁架、钢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柱和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二级。

3 抗震性能目标和加强措施

3.1 超限判定

在本工程中,结构超限内容判定如表3所示,属于同时具有5 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因此,本工程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表3 结构超限列表Tab.3 Structure Overload List

3.2 抗震性能目标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造费用以及震后损失等各方面的因素,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确定为C 级,相应结构的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

表4 C级抗震性能要求Tab.4 Requirements for Class C Seismic Performance

3.3 超限专家主要意见和解决方案

超限专家主要意见:①本项目中与连体相连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②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加强结构抗扭刚度;③因第7层柱均为短柱,应采取加强措施。

针对专家意见解决方案如下:对结构相关部位的安全等级提高为一级,对应构件重要性系数为1.1;因两个塔楼在地震作用下存在相对平动,导致周边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承担的扭转效应显著,所以在抗震性能设计中作为关键构件提高其抗震性能目标。在设计中加大了边框架柱的截面,加宽了外圈梁的宽度;设计中将第7 层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体积配箍率增大为1.4%,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采用φ10 mm,最大间距采用150 mm。

4 结构性能分析

4.1 模态分析

建立无高位连体的模型作为对比,结构前三阶周期如表5所示。有连体与无连体的第一阶模态变形基本一致,第二阶模态如图4 所示。当为两栋单独塔楼时,在地震作用下塔楼由于核心筒偏置第二振型均出现扭转。结构设置连体时两栋塔楼共同作用相互约束影响,第二振型成为Y向的平动周期。连体结构起到协调两栋单塔楼变形的作用,结构整体的刚度增加周期变短[3]。

表5 结构前三阶周期对比Tab.5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s of the Structure

4.2 中震性能分析

采用YJK 软件进行中震性能分析,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满足中震抗剪弹性性能要求,非加强区剪力墙满足中震不屈服要求。在中震作用下底部剪力墙出现拉力的墙肢如图5所示。

填充处为拉应力最大墙肢,结果表明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拉应力不超过2 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中通过在墙肢端部设置型钢抵抗中震引起的拉力。

4.3 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根据弹性时程分析结果[4],选取基底剪力最大的2 条天然波和1 条人工波采用Midas Gen 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5-7],部分结果如图6~图7所示。

位移角满足性能目标要求,X向剪力与位移角均在第9 层出现突变,是因为9 层因跨层桁架的斜腹杆导致楼层剪力明显大于8 层,且斜腹杆提供较大抗侧刚度,层间位移角明显小于8和10层。

选取天然波中剪力较大的TRB1展示各构件的出铰情况,结果如图8~图10所示。

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⑴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和框架梁先于竖向构件出现塑性铰,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各占50%,能很好地起到耗能的作用;

⑵竖向构件少量塑性铰出现区域主要为结构底部区域和楼梯梯柱,且均为轻度损伤;

⑶项目处于6度区,即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体桁架楼层出现楼层剪力突变,但总体地震作用较小,钢桁架连廊及与之相连接的型钢混凝土柱处于弹性状态,安全储备较高。

整体结构构件均满足性C级性能目标的要求。

5 舒适度分析

连体为跨度32.4 m 钢桁架结构,具有阻尼小、柔性大、基频低的特点,在人的活动下容易产生竖向振动,当振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不仅与楼盖结构的竖向频率有关,还与建筑使用功能及振动激励有关。结构可采用模态分析和稳态分析进行计算。计算时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混凝土弹性模量取1.3Ec,有效均布活荷载取0.3 kN/m2,同时对于行走激励为主的钢-混凝土组合楼盖阻尼比采用0.04[8]。

结构第7 振型为连体楼盖的竖向振动,自振频率f=4.02 Hz>3 Hz,满足《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不宜小于3 Hz的要求,连体竖向振动模态如图11所示。

采用稳态分析方法对连体结构在人行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荷载取值为0.7 kN,单足落步曲线选用KERR等人[9]所得出的名义单足落步曲线。

当考虑一人行走时,人行走步行频率取1.0~2.8 Hz。连体结构在不同人行荷载频率下监测点处竖向峰值加速度约为0.01 m/s2(见图12),小于《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限值0.05 m/s2,可满足设计要求。

作为公共空间,一般会有较多人员使用,根据“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 m2”的原则[10],将连体的最大人数设置为64人,考虑较为不利的情况按表6 设置4 种工况,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如图13 和表7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在人群荷载作用下,楼板跨中检测点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均能满足《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要求。

表6 人群荷载工况Tab.6 Crowd Load Conditions

表7 各工况峰值结果Tab.7 Peak Results of Each Working Condition(m/s2)

6 楼板应力分析

本工程项目总长为81 m,且存在楼板开洞和连体结构,采用Midas Gen 对主体结构楼板进行温度作用和大震作用下的受力分析。选取连体结构楼层计算结果如图14和图15所示。

结果显示在温度效应作用下,大部分楼板产生的应力为-3 MPa~2 MPa,C35 混凝土强度可满足要求;在大震作用下,大部分楼板剪应力均在3.0 MPa 以内,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4 条截面剪力验算要求,即V≤(0.1βcfckbt)/γRE,150 mm 厚楼板满足。由于楼板开洞和板面单元不规则引起局部应力集中,可采用平均周边单元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在本层设计时楼板加大配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单层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35%,钢筋直径不小10 mm,间距不大于150 mm。保证楼板在温度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完整性。

7 结论

本工程属于高位连体超限高层建筑,本文对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连体结构的性能分析及舒适度分析。得到相关结论与针对本工程的加强措施:

⑴连体对双塔楼的核心筒非对称布置起到有利作用;

⑵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钢桁架连廊及与之相连接的型钢混凝土柱处于弹性状态,框架柱出现少量轻度损伤,连梁和框架梁出现中度损伤塑性铰约占50%形成充分的耗能;

⑶通过设置米字形桁架结构,加强连廊的刚度,实现自振频率以及在人行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舒适度均满足《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要求;

⑷因为周边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承担的扭转效应显著,设计中加大了周边框架柱的截面,加宽了外圈梁的宽度;

⑸设计中将第7 层(连体桁架底部相邻楼层)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体积配箍率增大为1.4%,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采用φ10,最大间距采用150 mm。

综上所述,本工程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猜你喜欢

楼盖剪力桁架
空心楼盖
下部隔墙对木楼盖竖向振动性能的影响
现代木结构楼盖振动与控制研究进展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试验
橡胶对剪力钉群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双幅曲线连续钢-混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研究
关于钢结构桁架安装施工工艺的研究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拔杆吊装、高空滑移施工技术
拔杆吊装、高空滑移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