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邦江:砥砺奋进再出发

2022-10-15吴颖

上海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

■ 吴颖(本刊记者)

方邦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等学科带头人。近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

2022年9月,值第38个教师节之际,上海组织开展“四有”好教师 (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宣传活动。经逐级推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入围2022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提名人选名单,是全市医药院校唯一入选的上海市“四有”好教师。

勤学修德笃实前行

方邦江教授是在1984年原国家卫生部下发《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的通知后,建立急诊科室的第一批我国急诊专业医师。

1990年,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医急救水平,方邦江投学于国医大师、全国中医急诊创始人之一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大师陈绍宏教授。通过两年多临床跟师学习,方邦江的中医急救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大跨步提高,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消化道出血”、“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等方面深得陈老真传。

1992年,他又师从全国首届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如泉教授,在中医内分泌和血液病急诊临床和科研方面积累甚多,其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在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后,为了不断拓展中医急救知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方邦江来到国家四大中医临床基地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上海市首届名中医朱培庭教授,成为全国首位出站中医外科学博士后,在站期间方邦江深刻领会到“海派中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治疗危急重症精髓,其中医药治疗“急腹症”相关研究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药管理局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学奖励。

通过30年的临床历练,他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疑难病症临床技能与研究能力日渐成熟,被同行誉为上海“中医急诊第一人”。

守正创新再出发

急危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的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独立学科,是国家规定的一级科室、二级学科。急危重症医学水平不仅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更是一个医院和医学院校学术水平与临床能力的重要体现。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南阳“医圣祠”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中医药急救历史悠久,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等都是急救医学大家,中医的重要经典医籍大多都是急救之作,世界上最早心肺复苏出自《金匮要略·杂病篇》,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发明取自于葛洪《肘后备急方》,急危重症救治是中医学精华之所聚,是中医学科的优势之所在,为中华民族生命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世纪以来人类历经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和数次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急危重症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武汉、2022年上海疫情关键时刻,身为急危重症医学专家的方邦江教授克服身体多种伤痛,年近花甲两度率队挂帅疫情一线,取得武汉雷神山医院出入院患者数第一、患者“零死亡”和上海方舱医院最早应用中药汤剂服务,患者零死亡等抗疫成果。

方邦江教授意识到,加强急危重症学科建设研究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基石。方邦江教授所在的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建立了一流的国家中医急诊与重症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基地、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形成了临床与科研基础研究扎实,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盛名的中医临床急救学科。除此之外,其还是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国家中医急诊与重症区域诊疗中心,上海市唯一的中医急重症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市唯一的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中医单位,是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中心委员单位和中医系统质控组长单位,上海市中医急救技术培训中心。

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成立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明确指出即便不用,也必须建设的要求。这一指示与方邦江教授的思考和计划不谋而合。方邦江说干就干,发起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他提到,龙华医院有着非常扎实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工作经验。上海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经验受益于海派中医文化,在急腹症、脓毒症、重症脑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尤其是方邦江教授首次提出“急性虚证”治疗急危重症学术思想、“截断扭转”治疗脓毒症防治策略在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抗疫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发扬,在海内外得到广泛传播,受到国内急危重症医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于是,方邦江教授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参与形成紧密型合作团队;与此同时,还与陆军医科大学王正国院士烧伤战伤团队、长海医院夏照帆院士烧伤团队、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ICU脑外科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形成紧密的全国联合攻关协作团队。

在“拼命三郎”方邦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研究所很快形成了以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岐黄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上海市扬帆计划等老、中、青三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学术研究团队。

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火线救人”的方邦江告诉笔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将按照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建设目标,依托学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为抓手,以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医学与灾害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医学创新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机制,解决急危重症、紧急医学救援、重大疫情等领域中医救治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与灾害医学科学研究基地。

呕心沥血育人才

作为中国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方邦江是中医急诊学科和重症医学领域里知名的重量级专家,他一直非常重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即便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方邦江还是把大量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中医的学术传承和文化传播上,并将其视为他的使命所在。方邦江表示,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全国少有的集临床、研究于一体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负责人,他深感责任重大。

方邦江一直将对党和人民的挚爱融入到中医药人才培养之中。他坚持“六诚立德”的育人准则:对党赤诚、对中医药事业忠诚、对师长谦诚、对病人热诚、对学生坦诚,对同事真诚。强调对医学生的人格培养,立德为先,德才兼备,奉献社会的医德精神培养。他甘为“人梯”,是学生的“引路人”,呕心沥血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中医急救优秀人才,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在230余名传承人中,多数成为各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的成为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等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他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不改,30余年潜心中医教学和临床一线,主讲课程获得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悉心培养230余名研究生和学术传承人,30多位传承人投身武汉、上海抗疫一线,为我国中医急救医学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悬壶济世,大医精诚,把所有精力献给中医传承和治病救人;立德树人,桃李天下,努力培养一批批中医人才,这就是方邦江,他对中医的热爱,流淌在血液中,渗透到骨子里。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