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省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15李国材
李国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总结的“四个伟大成就”“五大历史意义”“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也是一份重磅的“历史决议”,更是一份闪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决议》强调的“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吹响了强劲冲锋号,为我们坚定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云南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正视问题、找准差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就是要让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查找差距,逐一破解难题。目前,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重点问题还没有完全突破。安全生产还处在爬坡过坎期,自然灾害还处在风险易发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攻坚,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应急力量、监管执法、物资储备、装备配备、科技支撑等方面还不适应应对严峻风险挑战需要。我们要学深悟透、学用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自我革命、自我斗争、自我发展,正视问题与差距,把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历史经验充分转化为新的赶考路上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善作善成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以及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当下,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这宝贵的历史经验,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关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应急管理部门,我们要抓住机遇,更加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要在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中找准定位,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要在推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底线思维、健全体制机制、提高能力素质和创新思路举措上狠下功夫,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自觉坚持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全力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抓住“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机遇,加快补齐应急管理体系短板,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以实际行动、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
三、敢于担当、狠抓落实
“云震应急-2022”实兵拉动示范性演习 图/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向全党发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动员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重要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给我们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盯目标任务,敢于担当,狠抓落实,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举措,把初心使命变成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锤炼斗争精神、钉钉子精神,坚持在斗争中学习斗争、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惊涛骇浪中经受考验、在攻坚克难中锻炼成长,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勇于与各种灾害事故、违法违规行为、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作斗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大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守牢安全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勇于与各种腐败行为和不良作风作斗争,把对党忠诚作为对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任何时候都要经得起考验。要认真思考谋划应急管理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党和人民的新要求,积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