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抑郁干预的元分析
2022-10-15董亚琦胡济光
田 麦,董亚琦,胡济光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1]。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症呈现低龄化和广泛化的趋势。常规的药物和心理疗法对抑郁症人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抑郁症的成本较高、安全性低且容易反复发作[2]。运动是维系和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运动疗法具有依从性高、适用性广、零风险、操作性强、绿色经济等优势,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等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3]。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控有重要作用,逐步成为国内外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4]。规律性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为抑郁人群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需要,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获得愉悦的锻炼体验,有效缓解个体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幸福指数[5]。基于此,课题组于2020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运动干预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4篇文献。本文通过分析运动对抑郁症干预的相关文献,为临床运动处方治疗抑郁提供理论支持,力求通过科学规律的身体锻炼来改善人们抑郁水平。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体育参与”“运动”“体育锻炼”“抑郁”为中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以#1:“physical participation”OR“exercise”OR“sports”OR“ motion”,#2:“depression” OR “melancholia”,#3:#1 AND #2为检索式,在 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检索运动干预抑郁的文献,时间跨度为建库以来到2020年12月底。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文献筛选标准为PICOS标准,所选研究对象(participants)为我国不同人群;(intervention)实验设计中的干预手段为不用形式的运动项目;(comparison)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措施;(outcome)抑郁测量方式为
SDS或CES-D量表;(study)实验方案主要是随机和临床对照实验[6]。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特殊群体;②研究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干预抑郁;③使用的测量工具不符合meta荟萃分析需要;④非随机对照或临床试验;⑤综述性文献。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人员按拟订方案同时进行,并对文献质量予以评价,提取的文献主要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发表年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干预项目、运动强度、干预效果等重要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异质性检验、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并对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7]。本文处理的数据为连续型变量,对纳入文献进行I2异质性检验,当I2值在40%以内时异质性可以忽略,当I2在40%—60%的区间时,表明存在中度异质性,当I2值在75%—100%区间内,表明异质性很高[8]。根据所选文献的异质性程度选择相对应的效应模型,对研究结果的效应量SMD和95%CI置信区间进行量化分析。采用逐条剔除的方法对数据敏感性进行分析,存在改变全组数据统计学意义的文献为敏感性数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到运动与人格的相关文献共1461篇,借助Endnote软件去除了246篇重复文献,通读全文题目与摘要,剔除897条不符合研究内容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条件,精读全文剔除30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最终纳入14篇文献。
2.2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共1312名被试对象,其中实验组716名,对照组596名。根据Cochrane评估标准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判断,分别从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隐藏、实验实施过程、盲法合理、研究结果完整性、结果数据准确性、其他潜在风险7个指标,分别用“高风险”“不清楚”“低风险”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判,对纳入文献偏移情况进行方法学评价[9]。文章质量为A级(满足4个或以上低风险评价指标)的有6篇,B级(满足2个或3个低风险评价指标)有8篇,文献质量总体水平尚可。表1汇聚了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图2是本次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图1 运动对抑郁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运动对抑郁干预整体评分结果
本文采用抑郁筛查量表,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统计运动对抑郁改善的效应量。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数据导入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运动干预抑郁的效果,统一计算选择效应量SMD及其95%CI置信区间。对本研究纳入的14项研究共1312例被试进行荟萃分析,比较运动对抑郁干预的差异。图3显示,运动对抑郁干预的森林图分析结果,异质性统计结果为I2=94%,P<0.00001,表明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高。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运动对抑郁的干预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运动改善抑郁的整体合并效应量SMD=-1.78,95%CI置信区间为[-2.28, -1.27],P<0.0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能显著降低实验组被试对象的抑郁程度。
图2 纳入文献偏倚评价图
图3 运动对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4 运动对不同群体抑郁的亚组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亚组分析,共纳入14篇文献总计14项研究,评估了运动对不同群体抑郁干预的效果。图4显示,运动对不同群体抑郁的干预效果存在较高的异质性(I2=95%,P<0.0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10]。纳入文献整体合并效应量SMD=-1.79,95%CI为[-2.38,-1.20],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老年人抑郁缓解效果(P=0.17)并不显著;运动能有效降低大学生(P<0.0001)和中学生(P<0.00001)的抑郁水平。其中,运动对中学生抑郁改善的合并效应量SMD=-1.45,95%置信区间为[-1.74,-1.17],P<0.00001。运动对大学生抑郁改善的合并效应量SMD=-1.88,95%置信区间为[-2.67,-1.08],P<0.00001,表明运动能很好地缓解大学生和中学生的抑郁水平。
图4 运动对不同群体抑郁meta分析森林图
2.5 不同运动项目对抑郁的亚组分析
由图5可知,纳入8篇文献包括807例被试,分别对运动跑台、太极拳、健美操、足球、健身气功、普拉提、网球对抑郁效应进行亚组分析,运动跑台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4.07,95%CI为[-4.82,-3.3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太极拳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2.32,95%CI为[-3.38,-1.26],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美操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0.72,95%CI为[-0.95,-0.4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身气功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0.46,95%CI为[-0.82,-0.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球对抑郁干预效应(P=0.95)没有统计学意义,普拉提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3.58,95%CI为[-4.62,-2.5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球运动对抑郁干预的合并效应量SMD=-0.77,95%CI为[-1.52,-0.02],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跑台、太极拳、健美操、健身气功、普拉提、网球对抑郁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图5 不同运动项目对抑郁干预meta分析森林图
2.6 不同运动强度对抑郁的亚组分析
由图6可知,纳入14篇文献共16项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对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运动对抑郁的干预效应进行亚组分析,图6显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抑郁的干预效果存在较高的异质性(I2=96%,P<0.00001),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强度对抑郁的改善效果。大强度运动干预抑郁的合并效应量SMD=-2.72,95%CI为[-5.37,-0.08],P=0.04,表明大强度运动对抑郁症个体有很好的疗效。中等强度运动对抑郁干预效果存在较高的异质性(I2=93%,P<0.00001),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中等强度运动对抑郁的效果。中等强度运动干预抑郁的整体合并效应量SMD=-1.65,95%CI为[-2.18,-1.13],P<0.0001,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对抑郁症的缓解有显著的效应。
图6 不同强度运动对抑郁干预的mete分析森林图
2.7 敏感性检验
为检验是否单个文献影响了整体研究的异质性,本研究对运动干预抑郁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逐篇剔除文献的方法检查整体合并效应量的统计学显著性是否发生变化[11]。纳入所有研究,运动对抑郁的合并效应量SMD=-1.93,95%CI置信区间为[-2.53, -1.34],P<0.0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逐篇剔除文献后,运动对抑郁干预的整体统计学意义仍然显著。因此,本文纳入文献数据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没有对meta分析结果造成实质性的改变,表明研究结果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讨论
前人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个体的情绪水平,体育锻炼程度越高,个体越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有效预防抑郁症。规律化的体育锻炼能疏导心理压力,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强化个体的社交能力。本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和发表偏倚性检验,文章质量较高,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共纳入14项研究,运动对抑郁的合并影响结果的95%置信区间位于无效线的左侧,说明体育锻炼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水平(SMD=-1.93,95%CI:-2.53~-1.34),P<0.00001),并能降低抑郁水平1.93个标准差。
亚组分析显示,运动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作用。运动跑台、太极拳、健美操、健身气功、普拉提、网球对抑郁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王霞、颜军的研究证实跑步会使锻炼者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水平趋向平衡,促使大脑分泌更多地去甲肾上腺素,使个体神经系统更加稳定,有效降低抑郁情绪。健美操运动使大学生跟随音乐的律动展现身体运动美,强化学生心肺耐力和呼吸功能的同时,学生体验到健美操运动的愉悦,释放学生压力,进而促使大学生更合理的调控自身情绪[12]。李唯在健美操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研究中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太极拳蕴涵的儒家、道家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促进思维和行为改变,消除不良情绪。瑜伽运动通过轻缓动作与深度呼吸使参与者心情放松,意念集中,从而有效改善抑郁情绪。毛雪晨利用12周网球运动对学生情绪改善进行研究,发现网球运动能有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运动上,稳定了抑郁学生的情绪[13]。在太极拳、健美操、普拉提等集体性非对抗运动中,同伴间的交往频率较高,人们在交往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心理满足。唐闻婕发现,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中等强度非对抗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中轻度的抑郁情绪[14]。不同形式的有氧锻炼是参与者的抑郁情绪和压力事件得以释放的主要途径,使抑郁人群转移思维,体验运动乐趣,使个体形成稳定的情绪。
运动疗法是抑郁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运动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提高锻炼体验及带来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而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5]。适宜的运动增加了相关部位肌肉的张力和弹性,提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的能力,促进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起到了自身内环境的调节,抗抑郁效果的持续效应更强。同时,在运动过程中,抑郁症人群在心理上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身体紧张得到松弛,运动中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提高个体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使抑郁人群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逐步稳定。长期规律运动可以形成稳定的锻炼团体,拓宽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同伴之间的监督、鼓励和协作意识增强,更能转移抑郁患者的注意力,对集体表现出积极的认同感和同伴间的心理相容,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抑郁症干预有显著效果,通过锻炼刺激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抑郁水平。针对抑郁症群体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运动参数,形成个性化的健身运动处方,实现抑郁症的精准预测和靶向干预。支持社会体育组织进学校,开展丰富多元的新兴运动项目,为抑郁学生提供专业运动指导并培养其运动兴趣,进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集体合作与互动项目,通过体育锻炼转移抑郁人群的注意力,拓展人际渠道,降低抑郁患者的不良状态,促进同伴间相互支持的运动氛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