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颗粒治疗急慢性肝炎湿热内蕴证的专家共识意见
2022-10-1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1 范围
本共识推荐了苦黄颗粒在治疗急慢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湿热内蕴证中的临床应用,并说明了疗效、用法、用量、疗程、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适用于各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西医临床医生,为其合理使用苦黄颗粒提供指导和参考。
1.1 急慢性肝炎
1.1.1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嗜肝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多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或慢性肝炎的表现。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1.1.2 酒精性肝炎 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②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表现。③血清AST、ALT、GGT、TBil、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禁酒后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④肝脏B型超声、CT、MRI或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有典型表现。⑤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符合第①、②、③、⑤项或第①、②、④、⑤者,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的某一病理阶段。酒精性肝炎是指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于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血清ALT、AST或GGT升高,可有血清TBil增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1.1.3 NAFLD 肝脏影像学或组织学出现肝脏脂肪变性为特征,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①无饮酒史或折合酒精摄入量男性<210 g/周,女性<140 g/周;②除外基因3型HCV感染、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达半年以上,伴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在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后,脂肪肝影像学和异常酶谱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符合上述2项之一即可明确诊断为NAFLD。
基于目前中国、AASLD、EASL指南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对NASH的诊断均需要通过肝活组织检查证实,诊断依据为肝细胞脂肪变合并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但临床NAFLD患者肝活检的比例不高。故本共识意见针对的是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加速了医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而医院的医疗水平体现不仅表现在医疗人员的业务方面,还表现在护士的综合服务方面。随着更多的人们对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其发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了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绩效考核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主要是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岗位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医疗服务规范的进行。本次研究中对我院320名护士其中的160名实行了绩效考核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3.1.1 前列腺解剖 复习系统、局部解剖,结合实时超声图像,让学生熟悉前列腺不同区带及相邻的精囊、尿道等结构,前列腺体积测量等。
1.2 湿热内蕴证
1.2.1 急性肝炎 主症:①纳呆或呕恶;②右胁疼痛;③舌红,苔黄腻。次症:①脘腹痞满或肢体困重;②口干口苦;③脉弦滑数。辨证标准:①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②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丧失个性和特质,而是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对个性和特质的最佳发挥。小学生虽然生性贪玩,但是头脑灵活,喜欢探索,喜欢质疑,喜欢表现自己。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质,教师应当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的知识探索自由,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尽情地展现自我,释放才华。只有具备这样宽松的氛围,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2 药物信息
2.1 处方来源 苦黄颗粒源于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由中医治疗肝病泰斗邹良才改良“茵陈蒿汤”得苦黄注射液临床经验方,后经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二次开发更改剂型得苦黄颗粒。
2.2 药物组成 苦黄颗粒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春柴胡、大青叶五味中药组成。春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苏、安徽一带,由于春季采收,故习称“春柴胡”。
式中:SN为额定容量,kVA;Di为铁心内径,m;lt为铁心长度,m;nN为额定转速,r/min;C为利用系数,kVA·m3·r/min;K为常数,K=1.35×10-6;A为定子电负荷,A/cm;Bδ为气隙磁密,T。
2.3 功能主治 苦黄颗粒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用于因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退黄。
2.4 方解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首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可见茵陈蒿汤有清热利湿兼化瘀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尤其是黄疸的第一方。方中茵陈蒿为君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载其“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味苦、辛,性微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既能发汗使湿热从汗而出,又能利水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取其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效。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神农本草经》言:“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其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兼能疏散退热;大青叶味苦,性寒,《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纲目》云:“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其善于清热解毒凉血。二药配伍,疏肝泄热之功尤佳,共为臣药。苦参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能清热燥湿;大黄,其性走而不守,苦寒沉降,能下瘀结之实邪,破坚除积,消除癥瘕,又入手足阳明经,荡涤陈垢,引邪自大便而解,功能利湿退黄,泻热逐瘀通便。二药合用增加清热泻火燥湿之功,共为佐药。柴胡入肝胆经,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和疏肝逐瘀的功效,既能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又起利胆退黄、降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湿热蕴(瘀)结引起的各种肝炎包括NASH具有疗效。
2.5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苦黄颗粒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①利胆退黄。给予大鼠十二指肠灌注苦黄颗粒(4.5 g、9 g/kg)后肝脏分泌胆汁量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增加,持续作用时间1~2 h,表明苦黄颗粒良好的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强胆红素从胆汁中排泄的作用
。大黄的水、醇提取物,大黄煎剂均可促进肝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胆汁酸含量增加,其高峰在给药30 min内。茵陈蒿煎剂给动物灌服2周能使其肝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1.58倍。柴胡水浸剂、煎剂均能使犬的总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
。②抗炎保肝。苦参能够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的ALT、AST水平,减少肝细胞坏死和炎性浸润,苦参碱抑制白细胞介素 IL-1β、IL-17 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促进抗氧化相关的 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茵陈蒿所含茵陈色原酮等成分能够减轻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细胞坏死、肝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
。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可以抑制脂多糖活性,减少与炎症相关的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的分泌
。③调控血脂。大黄酸、大黄酚能够改善脂质调控基因PPAR、CPT-1的表达,改善NAFLD大鼠TG、TC和GLU的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发挥降脂作用
。柴胡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消除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还能够调节脂质代谢
。
1.2.2 慢性肝炎 主症:①纳差食少;②口干口苦;③舌红,苔黄腻。次症:①大便溏或黏滞不爽;②困重乏力;③脉弦数或弦滑数。辨证标准:①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②具备主症中的任何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
3 文献检索
本《共识》数据的主要来源:①Pubmed中截至2021年12月苦黄颗粒的相关文献;②中文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苦黄颗粒的相关文献;③临床指南和专家经验及意见。随着苦黄产品相关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进一步的文献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更新。
4 苦黄颗粒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研究现状及共识
4.1 病毒性肝炎 一项纳入92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治疗组(急性12例,慢性中度12例,重度22例)患者口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对照组患者(急性12例,慢性中度13例,重度21例)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30 ml/d),急性肝炎疗程4周,慢性肝炎疗程6周。治疗后肝功能TBil、IBil、ALT、AST、ALP均下降,Alb水平升高,肾功能尿素氮和肌酐均下降,血糖水平升高,且均有显著性意义(
<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05)。治疗组患者退黄时间为(26±9)d,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患者退黄时间为(23±11)d,总有效率为91%,两组间退黄时间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0.05)。
一项苦黄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显示
,在纳入的76例患者中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56例(中度20例,重度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急性10例,慢性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30 ml/d),疗程3周。结果显示治疗后胆红素指标(TBil、DBil)和肝酶指标(AST、ALT)均有显著性下降(
<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0.05)。治疗组患者退黄时间为(25.3±8.2)d,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退黄时间为(23.63±11.1)d,总有效率为92.1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谭元春评曰:“‘意’字说芳草,妙。”[8]诗人多选用纤小清新的字词,瑶瑟、韶光、碧林、芳草,高洁优雅,读来令人觉之清爽秀朗。诗人选用这些清微优雅之事物,再施以“照、含、贮、凝”等轻柔舒缓的动词,加以“翠、碧、空、深”等自然淡雅的形容词,构成宽淡闲远的画面,形成清空淡泊、闲逸优雅的意境,读来使人宁静、闲适。明钟惺评此诗,“幽婉而古诗性情”。[8]再如其《山中兴作》“高高丹桂枝,嫋嫋女萝衣”[5],《过野叟居》“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5]善于用典,意象多选择与诗人的典雅之趣相协调,融合之景,典雅淡泊。
一项纳入185例湿热内蕴证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治疗组91例患者口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对照组94例采用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30 ml/d),疗程3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痊愈和显效率分别为74.72%和79.79%(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Bil、DBil、AST、ALT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
<0.01),两药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效果相似(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黄疸指标的复常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证候计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0.001),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一项苦黄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纳入62例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1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7例、慢性14例;按炎症程度分则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对照组31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慢性16例;按炎症程度分则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30 ml/d),疗程4~6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和87.1%(
>0.05),治疗组患者显效以上者25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未见重度患者显效病例,而对照组显效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TBil及ALT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0.01),但两组间在TBil及ALT下降程度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一项纳入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苦黄颗粒组:6 g/次,3次/d)和对照组(苦黄注射液组:30 ml/d)各33例,治疗组重度5例,中度28例,对照组重度4例,中度29例,疗程4周。两组患者目黄、身黄、尿黄、纳差、腹胀等症状与体征积分,肝功能TBil、ALT、AST、ALP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0.05),而两组间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
>0.05)。两组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84.85%及81.82%(
>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6.97%(
>0.05)。
关于幸福,在我们身份角色转换中也展现着不一样的内容,父母从承担养儿女责任中感受成长的幸福,爱人在积极沟通倾听你我中互相理解,当我们走向社会,工作是我们的热爱,与他人往来也不必遮掩自我,这就是池莉展现给读者的具象的幸福。为普通大众在凡俗人生众追求幸福提供了指南。
一项苦黄颗粒联合甘利欣对慢性肝炎退黄作用的临床研究
,纳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治疗组(中度11例,重度24例)患者口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联合静脉滴注甘利欣(150 mg/d),对照组(中度8例,重度17例)患者静脉滴注甘利欣(150 mg/d),疗程8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 (33/35)、72.0%(18/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治疗组中度、重度患者的显效分别有8例、18例,有效3例、4例;对照组中度、重度患者的显效分别有3例、7例,有效2例、6例。其中治疗组有20例(51.7%)黄疸恢复正常,对照组有8例(32.0%)黄疸恢复正常,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0.05)。退黄作用在第2周至第5周最明显,之后逐步减慢。
-1
苦黄颗粒对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退黄降酶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目黄、身黄、尿黄、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对湿热内蕴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更显著。
正向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母语的作用是以正迁移还是负迁移为主,有许多学者从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做了以下的研究,有学者们认为以正迁移为主。
苦黄颗粒和苦黄注射液两种剂型在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方面疗效相似。
苦黄颗粒的临床前研究显示,小鼠急毒实验显示口服苦黄制剂LD50为87.63 g/kg(生药量),大鼠长毒实验在5 g/kg(相当于生药量50 g/kg)剂量下未显示出明显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其中,ZMS0为M侧系统的零序阻抗。如果系统的零序阻抗角为φ0,则正方向故障时,零序电压滞后于零序电流(180°-φ0)。且该角度只与系统侧的零序阻抗角有关,而与过渡电阻无关。故零序保护方向判别不受过渡电阻影响。另外由于线路零序阻抗比正序阻抗大,过渡电阻对零序电流产生的影响较小[3-4]。
苦黄颗粒与甘草酸制剂联合用药可增加退黄、降酶的功效。
4.2 酒精性肝炎 一项纳入74例湿热型酒精性肝炎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各37例)的临床观察显示
,联用组(苦黄颗粒联合多烯磷脂胆碱胶囊)患者治疗6周能够有效改善便溏、口苦口干等中医证候,并能够显著降低肝酶指标(ALT、AST)、血脂指标(TG)和总胆红素水平(TBil),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单用多烯磷脂胆碱胶囊的对照组71.97%(
<0.05)。此外,联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
<0.05)。
-2
一项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
,苦黄颗粒可能通过TNF、TLR通路以及IL-1β、IL-4、TGFβ1和ICAM-1等靶点调控NAFLD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并通过MMP2、MMP9和HMOX1发挥保肝作用,而PTEN和MPO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的主要靶点,调节脂质代谢可能是通过PPAR实现。苦黄颗粒能够显著改善高脂复合CCl
小鼠ALT和AST水平,减轻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脂肪变和炎性浸润,RT-PCR 结果显示苦黄给药组动物的TNFα、TLR4与Myd88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
4.3 NAFLD 一项纳入110例湿热蕴结证NAFLD患者的临床研究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苦黄颗粒(6 g/次,3次/d),治疗3个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以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TC、TG、LDL-C)、肝功能(ALT、AST、γ-GT、TBil)、肝纤维化(PC-Ⅲ、LN、HA)指标以及MDA水平显著下降(
<0.01),HDL-C和SOD水平显著升高(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
<0.05)。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于湿热型酒精性肝炎患者,首先需要戒酒,苦黄颗粒能够减轻患者炎症、改善血清肝功能及其临床症状。
-3
苦黄颗粒能够改善湿热内蕴型NAFLD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可用于湿热内蕴型NAFLD患者。
5 苦黄颗粒的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苦黄颗粒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因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退黄。并且作为口服剂型,苦黄颗粒比注射液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也便于患者服用。
3)主控芯片发送AT+NSOST指令,BC95模组发送数据至云服务器,指令中需填入云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待发送的数据长度和数据。
苦黄颗粒对肝炎病毒引起的轻中度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可用于重度黄疸型肝炎的综合治疗。
根据临床研究报道,服用苦黄颗粒后的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微症状,常见有上腹不适、恶心、大便溏以及轻微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9%。
在显示图形之前,须先调用WindML的API函数uglInitialize()进行初始化,并产生一个图形环境。在WindML中,一般会在使用一组画图函数之前用uglBatchStart()通过互斥信号量锁定图形上下文、图形设备和缓冲,以防止多线程之间产生资源冲突。在画图操作完成之后,只有用 uglBatchEnd()释放被锁定的资源,其他画图函数才可使用。[2]
香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福建属于主产区[10]。该树种不仅是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和珍贵用材,也是日用化工原料和药用资源树种,有较高的应用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人工培育与大面积纯林种植,害虫发生日趋严重。香樟长足象是福建的新记录种,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中国只有台湾有报道过,大陆属首次报道。
-1
近年来,事故容错燃料正处在国际核燃料技术研发最前沿。自2015年我国启动相关研发后,中广核研究院ATF项目部牵头研制出新型核燃料芯块氧化铍增强型二氧化铀、大晶粒二氧化铀,及新型包壳材料铁铬铝合金、涂层锆合金和钼合金等,可提高燃料的热导率和裂变气体包容能力,并有效提高事故工况下包壳的失效时间、防止氢爆事件发生。这些材料也是未来高安全性和经济性核燃料及包壳的主要备选方案。
苦黄颗粒在临床使用中,建议每次服用1袋(6 g),每日3次。对于急性病症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建议疗程2~4周。对于慢性病症如慢性黄疸型肝炎、酒精性肝炎、NAFLD等,建议先服用1个疗程,随后进行疗效、副作用等综合判定是否进行下一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总疗程宜1年以上。
-2
苦黄颗粒因口服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不适,因而孕妇及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忌服,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脾虚患者应慎用。
-3
苦黄颗粒属于口服剂型,有腹水需限制输液的肝病患者也可适用。
6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苦黄颗粒有较好的利胆退黄作用,同时有抗炎、降酶保肝等作用,对于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NASH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且应用安全方便。
针对以上不同肝病,尤其是目前临床常见且缺乏特异有效药物的NASH,可进一步开展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评价其对NASH的有效性及其效应人群特征,以拓展新的适应证;并阐明其相应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
共识主要起草人:刘成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3.1 饮食安排者 月子期间的饮食安排者46.5%是公婆,37.3%是父母,7.3%是丈夫,4.5%是祖母或外祖母,此外,还有少部分产妇由月嫂、保姆、月子会所营养师、自己、姐妹安排饮食,分别占2.9%、0.5%、0.4%、0.4%、0.1%。
共识指导委员会专家:李军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袁平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共识专家组专家:刘成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赵文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健(广西大学医学院)、杨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玉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志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胜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肖明中(湖北省中医院)
执笔:孙明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吕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1]高博,潘建新,顾振纶.苦黄口服制剂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J].中草药,2000,31(3):42-44.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何卫美, 蒋凤琴, 李静,等.苦参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感染大鼠模型肝组织中CYP1A1和CYP2E1表达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23):3563-3567.
[4]王倩倩,田新敏,卢均坤.苦参碱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33-35.
[5]Cai Y, Zheng Q, Sun R,
.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Yin Chen), a promising medicinal herb for liver diseases[J]. Biomed Pharmacother,2020,130:110513.
[6]张姣姣,张婷,吴灿,等.茵陈色原酮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1,8(4):257-261.
[7]辛国,赵昕彤,黄晓巍.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96-1198.
[8]胡云芝, 李军民, 鲁之中,等.大黄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幼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调节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8,34(10):869-874.
[9]邱颂平. 大黄的药学和临床研究[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0]江楠,于靖,杨莉,等.中药柴胡皂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8,11(5):796-800.
[11]冯彦,高晓霞,秦雪梅.柴胡及其类方降脂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9,42(8):1957-1961.
[12]李定坤, 顾小军, 孙薇薇. 苦黄颗粒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各46例的比较[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23(11):760-762.
[13]许青云. 苦黄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12):111-112.
[14]沈玲, 田玉岭, 赵伟,等. 苦黄颗粒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4(4):237-239.
[15]潘雪飞, 张长法. 苦黄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 肝脏, 2004, 9(4):279-280.
[16]唐勤,严晓敏,陈重,等.苦黄颗粒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6):355-357.
[17]侯孝友. 苦黄颗粒联合甘利欣对慢性肝炎退黄作用的疗效观察[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4(2):331-331.
[18]吴胜兵,高司成,吴胜沛.苦黄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湿热型酒精性肝炎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8,38(9):1377-1380.
[19]孙薇薇,谭善忠,肖倩,等.苦黄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2,38(2):301-305.
[20]杨金凤,薛静波,陶艳艳,等.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苦黄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