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路径

2022-10-14林金仕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比较阅读学科素养

林金仕

摘要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对于比较阅读的实践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述,并分别从文本选择、问题设置、活动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此为比较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学科素养 比较阅读 探究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其中就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要求。这对语文教学的思维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能力是理解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能力。开展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全面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运用以下方法实施比较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文本的选择

进行比较阅读,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文本。什么样的文本适合进行比较阅读呢?

首先,比较阅读的文本需要在同一个学习阶段,这是进行比较的前提。高中语文学习具有阶段性,不同学期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如果所选文本不在同一个阶段,学生对文本的比较阅读就不便开展。同时,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自己的原则,每一册每一单元,都会有体裁、题材、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共同点。因此,在同一个学习阶段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就更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氓》和《孔雀东南飞》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屈原列传》和《苏武传》在选择性必修中册,并且都同在一个单元,这样在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就不需要教师再额外准备阅读材料。

其次,进行比较阅读的文本需要具有共同点,这是进行比较的基础。从概念来看,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进行阅读。内容或形式相近,就是文本的共同点,这既是教师设计比较阅读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落脚点。例如《氓》和《孔雀东南飞》同为爱情婚姻悲剧,女主人公都性格坚强,婚姻悲剧都与男主人公有一定的关系。

再次,进行比较阅读的文本需要有不同点,这是进行比较的生发点。有不同,才能有比较,有鉴别。这种不同可以是时代背景的不同,可以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不同,可以是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不同,也可以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等等。教师找准对比点,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虽然同为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剧的具体原因却不同;虽然女主人公都性格坚强,但面对婚姻变故做出的选择却并不相同。这些不同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通过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

二、问题的设置

开展比较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要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因此,教师要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合理的问题设置是比较阅读有效进行的保障。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以理解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生设问。学生是比较阅读的主体,但是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认知水平。例如在进行《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阅读时,就要针对高中生对爱情和婚姻有初步认识但又不成熟理性的认知水平来设置问题,比如其中的爱情婚姻悲剧都是男主人公直接造成的吗?《孔雀东南飞》里焦母逼迫焦仲卿休妻,刘兄逼迫刘兰芝改嫁,《氓》中的男主人公随意休弃女主人公,是否有相同的社会原因?这些问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在思想认知上引导学生进步。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浮于表面,难有自觉的认知和见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问题设置要体现文本的程序性和阶梯性,用问题将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正确的理解、推理和判断,最终把握文本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进行《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阅读时,可以从导致爱情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原因等方面由浅入深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目的。

再次,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问题讨论缺乏积极性,有可能是设置的问题不合理,要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要么太难学生又不知所措。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可以围绕文本聚焦矛盾、呈现矛盾,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有人认为《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婚姻悲剧,男主人公是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女主人公难辞其咎,你怎么看?这样两个矛盾对立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第二,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注,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又常使他们感到困惑。教师可以据此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文本,体悟社会现实。比如在比较阅读《氓》与《孔雀东南飞》之后,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离婚率较高的社会现状,探究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婚姻观。第三,问题的答案还应该具有发散性,需要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甚至是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有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从屈原与苏武对生死的不同抉择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爱国与生命的深刻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的方式

问题设置的合理有效,可以保障比较阅读的有效进行。但单一的师问生答的模式难免让人懈怠。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时时保持探究的兴趣。

1.课前质疑与课内讨论相结合

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课前对文本进行自主质疑并积极思考,一部分浅层次的问题就能得以自主解决。而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则难以做到全面深刻,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内安排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凝聚集体智慧,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究问题。

2.组织小型辩论赛

为了保障比较阅读的深度,教师设置的问题中应有一小部分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一部分问题往往比较复杂,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场小型辩论赛,让学生自由选择立场,参与辩论。辩论赛使正反双方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能培养学生从特定立场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问题的能力。

3.撰写文学短评

不管是课前质疑和课内讨论,还是辩论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難免碎片化。组织学生撰写文学短评,有助于学生把零碎的思考转换成系统化、书面化的阐述。例如,在比较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时,引导学生探讨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撰写文学短评。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应精心选择文本,通过问题设置、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鉴别。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交流、探究的活动过程中,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通联:福建德化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比较阅读学科素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