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学术社区视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2-10-14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意愿学术社区

陈 雪

(许昌学院 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共享不仅能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大量学术交流平台应运而生,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虚拟学术社区.虚拟学术社区作为用户进行学术交流与共享较为广泛及便捷的平台,获得了大量受众群体.用户以虚拟学术社区为媒介进行知识共享,不仅能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还能促进互联网服务的不断进步.因此,在虚拟学术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起学者的重视.以虚拟学术社区为背景,利用用户主观数据,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探究,得出影响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虚拟学术社区日后发展及促进用户知识共享的提高提供借鉴与指导.

1 理论基础

1.1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Delone等人于1992年首次提出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也称D&M模型,认为在诸多变量中,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信息系统的成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用户的行为.在此基础上,Seddon等人对D&M模型做了新的完善和补充,在模型中引入“有效性”及“系统重要性”的概念,认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系统重要性能够正向影响有效性,提高用户满意度.随后,Delone等人对D&M模型进行了再次修正,并引入“服务质量”及“净收益”变量.至2003年止,新D&M模型中的六大变量分别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使用意愿、用户满意、净收益[1].

1.2 期望确认理论

期望确认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意向收到满意度的影响,而满意度取决于用户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是否达到自身期望,达到或超过自身期望会激起用户或消费者的重复使用意愿或重复购买意愿[2].Bhattacherjee对期望确认理论做了新的完善和补充,提出期望确认模型,除了对期望确认进行分析外,还研究了用户感知有用性,认为用户在使用某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感知到的有用性水平及首次使用后的期望确认水平均会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影响用户最终行为[3].

2 模型与假设

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及期望确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视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并构造假设如下.

图1 研究模型

2.1 系统质量

系统质量指系统本身的质量,是系统得以存在的基础,通常从系统的稳定度、安全度、便捷度等方面来进行判别[4].系统质量对用户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众多学者对系统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孟猛等人以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作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分析得出良好的系统质量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5];王凡等人从TAM模型和D&M模型出发,以移动图书馆作为研究背景,认为系统质量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具有重要影响[6];王晰巍等人以社交媒体为研究背景,对用户转移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系统质量越好,用户满意度越高,从而使用户采取后续行为[7].因而提出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假设.

2.2 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是信息带给用户的主观感受,主要通过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判定[8].获取信息是用户使用虚拟学术社区平台的目的之一,因此信息质量对用户后续使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王伟军等人基于移动商务情境,针对电子商务中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对用户采纳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9].金晓玲等人从医疗健康领域出发,对其企业微信公众号中的用户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信息质量对用户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并对信息质量与用户点赞行为、评论行为与信息互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10].因而提出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假设.

2.3 感知有用性

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中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基于其使用虚拟学术社区的意愿,与感知有用性密切相关.感知有用性是消费者的个人感受,主要指消费者在使用某项技术的过程中所感知到的该技术为个人带来的有用性水平,是消费者的一种积极情绪,当消费者认为该技术能为自身学习、工作或生活带来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时,就会产生感知有用性[11].感知有用性与用户使用意愿密切相关,如常桂林等人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研究背景,实证得出用户使用公众号过程中的感知有用性影响用户后续使用行为,且感知有用性程度越高,用户使用意愿越高[12];范哲等人对用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用户感知有用性对其进行搜索的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13].因而提出感知有用性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假设.

2.4 期望确认

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王铎等人以VR图书馆为研究情境,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其行为意向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用户期望确认与用户使用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得出期望确认程度较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越强烈[14].杨根福同样对期望确认程度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MOOC平台为研究背景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受到期望确认的正向影响[15].因而提出期望确认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假设.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1 数据分析

3.1.1 数据收集

在借鉴已有研究问卷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采用纸质问卷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得到328份纸质问卷,筛除部分无效或重复数据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81份.样本数据中,男性138份,女性113份,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调查对象多为高校学生,且理工科、文史科学生均有涉及,与虚拟学术社区使用主体较符合;调查对象学历水平以专科、本科为主.

3.1.2 信效度分析

利用SPSS及AMOS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问卷信度通常依靠Cronbach’s α及CR的值进行检验,本问卷各变量Cronbach’s α及CR的值均高于0.8,均较为理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及AVE值均在0.6以上,满足一般判别标准,说明各变量收敛效度较好.

表1 信效度分析结果

3.1.3 模型验证

利用AMOS对模型路径进行检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路径系数及显著性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可验证以下假设: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1).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2).感知有用性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3).期望确认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H4).

图2 研究模型检验结果

表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3.2 结果讨论

3.2.1 系统质量与感知有用性

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虚拟学术社区具有良好的系统质量,能为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使用户获得更高的感知有用性.当系统操作越便捷、系统稳定程度越高、查找学术资料的速度越快时,用户就能花费越少的时间搜寻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其使用目的,在最大限度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为虚拟学术社区对自身非常有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虚拟学术社区运营者可通过改善系统质量来提高感知有用性.

3.2.2 信息质量与感知有用性

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用户使用虚拟学术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泛滥已成为常态,用户在搜寻信息过程中常常会收到错误信息、无用信息、垃圾信息的干扰,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其使用体验,因此,信息质量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影响.当用户在使用虚拟学术社区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质量越高,用户使用体验越好,其感知有用性就越高.因此,虚拟学术社区平台可设置信息筛选机制,在用户进行搜寻前就对部分无效信息等进行筛选,减少此类信息对用户的干扰,以提高用户感知有用性.

3.2.3 感知有用性与知识共享意愿

感知有用性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有用性”是消费者评估某产品或技术是否值得采纳的重要指标,有用性程度越高,采纳意愿越高.用户使用虚拟学术社区过程中,当其感知虚拟学术社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的效率时,表示虚拟学术社区对用户的有用性较高.用户所感知到的有用性程度越高,使用该学术虚拟社区的意愿就越强烈,越会促使其通过该平台进行知识分享行为.因此,提高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可从用户感知有用性角度出发,探究如何通过提高用户感知有用性来提高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结合以上研究,可通过改善系统质量及信息质量来实现.

3.2.4 期望确认与知识共享意愿

期望确认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用户使用虚拟学术社区后,发现虚拟学术社区为自身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所提供的服务、操作便捷程度、所提供的信息质量等方面都达到或超出了使用预期,对用户通过该虚拟学术社区进行后续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用户期望确认程度越高,越说明该平台达到用户使用需求,用户乐于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从而促使用户产生较高的知识共享意愿.因此,可注重探寻虚拟学术社区所提供的服务给用户带来的感受与用户在使用该虚拟学术社区前的期望之间的差别,尽可能缩小这一差别,使用户使用体验满足其使用期望或超过其使用期望,从而提高用户知识共享意愿.

4 结语

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行为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期望确认的共同影响,同时,感知有用性又受到系统质量和信息质量的共同影响.因此,后续研究中可从这些要素出发,挖掘提高用户知识分享意愿的实际建议,以期为虚拟学术社区平台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并促进学术知识交流.

猜你喜欢

意愿学术社区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