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2022-10-14齐文辉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亲子婴幼儿家庭

齐文辉,袁 倩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31)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儿童的阅读是从家庭开始的。婴儿一出生就具有学习能力,0—3岁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关键期。阅读对于婴幼儿而言,虽然可以通过书中的图片、颜色获得直接的感知,但是婴幼儿独立读懂书中所描述的内容,读懂其中的寓意却是非常困难的,离不开家长的帮助。目前,我国特别关注0—3岁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图书、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通过知网检索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很早就对婴幼儿家庭的亲子阅读有所研究,他们强调孩子通过阅读可以促进“文字教育定向或设定”和“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亲子阅读对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得到了研究者的一致认可,本人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基础上提出以下两点:第一,亲子阅读塑造人格,增进亲情。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阅读与儿童的性格、兴趣、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它能丰富孩子的经验、增添乐趣,形成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第二,亲子阅读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威尔廉姆和苏尔比(1986)的研究发现,儿童从小就开始对周围环境进行关注,他们获得的早期阅读经验对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都起了一定作用,而且对他们词汇的增长有直接的影响。

国内外对儿童早期阅读研究大多集中于幼儿期,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国内亲子阅读的发展现状梳理发现,2002年7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全国幼儿园早期阅读研讨班”在南京举办,认为早期阅读是通过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过程。2004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会上根据早期阅读的问题、阅读的重要性、儿童文化作品审美等不同角度分析提出了早期阅读对儿童书面语发展的价值,阅读精彩故事、优美图画对幼儿成长的价值。2010年11月5—7号在深圳开展了中国首届亲子阅读论坛“为爱出发,亲子阅读开步走”。可见我国关于早期亲子阅读,特别家庭中早期亲子阅读的理论研究很薄弱,满足不了现今发展的实际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国着力发展0—3岁托育服务,但是大多还是在家庭中养育,家长便成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0—3岁是婴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模仿、可塑性强是特点,家长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对0—3岁婴幼儿家庭进行亲子阅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但总体来看,以往的研究多是进行简单的影响因素分析,或者单纯的提出指导策略,并未以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为基础,提出科学系统的亲子阅读指导建议。本项目致力于为以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的亲子阅读提出指导建议,为亲子阅读提供阶段性具体化的操作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系统的亲子阅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调查

为了对济南市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完成了“济南市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六个基本维度: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态度、亲子阅读环境的创设、亲子阅读时间的确定、亲子阅读材料的选择、亲子阅读的计划和指导方式、亲子阅读的外部支持。问卷共分为四个基本题型,量表题10个,单项选择题20个,多项选择题9个,问答题1个,共40个题目,本研究在济南市随机选取1800名0—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主要涉及三个年龄段:0—1岁婴幼儿家长600名,1—2岁婴幼儿家长600名,2—3岁婴幼儿家长600名。共收回有效问卷1600份。

通过SPSS数据分析,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33,大于0.7,表示问卷内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问卷信度较高。本次样本采用球形检定值KMO>0.6,本KMO达到0.894,样本累积的方差百分比解释度达到59.551%,每个题项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均在最低标准0.4以上,本研究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家长抽样访谈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交流谈话对被研究者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研究者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完成了“济南市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访谈提纲”,选取了0—1岁婴幼儿家长20人,1—2岁婴幼儿家长20人,2—3岁婴幼儿家长20人,共60人进行了访谈,访谈时间人均10分钟,经被访谈人同意,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使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数分析,对量表题数据使用了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以及平均值的描述统计,选择题数据使用了百分比、频率、累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的描述统计。通过对访谈记录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综合研究分析,梳理出济南市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亲子阅读教育价值的认识不深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发展,家长对家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教育价值认识不全面,仅停留在知识的获得层面。虽然有些家长认识亲子阅读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大脑与心理的发展,但也有片面的把亲子阅读等同于识字,学习知识,打发时间等现象。

题目“您对家庭亲子阅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能够科学的认识家庭亲子阅读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价值与作用。其中,选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占比最高,百分比为89.25%,但同时有部分家长对于亲子阅读的作用的看法较为片面,认知不够充分,有42.75%的家长认为“亲子阅读等同于识字练习”,12.5%的家长认为亲子阅读“仅仅是给孩子讲故事,没有其他想法”(见图1)。

图1

(二)缺乏适宜的亲子阅读环境创设

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保障,婴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心理发展的。通过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在对婴幼儿进行的教育投资中,图书类百分比为71%,仅次于玩教具类教育投资支出,由此可见,家长具有为婴幼儿亲子阅读进行经济支持的主观意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重视亲子阅读环境创设中的“以身作则”以及“榜样示范作用”。问题“您的业余时间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选项“阅读图书或阅读报纸”的比例达到64.75%。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阅读场所不固定。环境是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了解到,父母对于亲子阅读场所的选择大多不固定,多为在客厅或者在床上进行。在书房或婴幼儿图书角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比例仅为20.75%,高达79.25%的家庭没有固定的亲子阅读场所,或者在客厅或卧室等进行亲子阅读活动。52%的家庭没有为婴幼儿布置适宜的阅读角或小书房。家庭购置婴幼儿图书的数量50本以下的家庭累计百分比为6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父母没有为亲子阅读提供科学的阅读环境,家庭亲子阅读存在阅读氛围缺乏的问题。

2.父亲角色的缺位。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亲子阅读的主要陪伴者是妈妈,问题“主要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人是”,回答“妈妈”选项的比例为69.75%.,“爸爸去哪儿?”的问题,在家庭亲子阅读中表现同样显著。

3.婴幼儿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半小时—一小时占比最高,为43.25%,选项“每天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以上”的百分比高达19.25%和5.75%(见图2)。婴儿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岁以下婴幼儿应尽量不看电视或上网,三岁以下婴幼儿每天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图2

(三)早期阅读开始时间较晚、频率过低

早期阅读开始的时间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知程度存在正相关。家长对亲子阅读认知程度高,开始时间较早,认知程度低,开始时间较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了,听不懂无需阅读。有的则认为等孩子会说话了再进行阅读,而恰恰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先听懂再能说,8个月左右的婴儿即可以听懂常用词汇,但是无法正确发音与表达。“在西方国家,6—9个月左右的儿童就已经开始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而在我国普遍在2—3岁才开展阅读活动,这些差异与早期阅读开始较晚存在内在联系。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家长的文化程度,特别是母亲的文化程度与亲子阅读开始的时间与频率呈现正相关。文化程度高的开始时间较早大多在一岁开始、频率相对更高,每周3—5次。反之,文化程度低开始时间较晚,频率相对更低,但整体表现为早期阅读的频率过低。

(四)亲子阅读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1.缺少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

经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可以看出,家长制定阅读计划与阅读方法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14,p<0.01)当家长制定阅读计划越有针对性时,其婴幼阅读方法的掌握度也会越高(见表1)。

表1

亲子阅读计划的制定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进行亲子阅读前,制定了亲子阅读计划的家庭较少。仅有5.25%的家庭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进行阅读。29.75%的家庭“制定了大致的计划,实际上会随着不同的情况而改变。”“有时会制定计划,有时不会”和“从不制定计划”的家庭比例则高达39.5%和25.5%。

2.阅读过程互动不充分

通过访谈发现,家长与孩子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最初方式为指读,逐渐过渡到孩子指家长读,最后是家长指孩子说,亲子互动形式为简单的提问:“这是谁?”“都有谁?”“他们怎么啦?”等方式。究其原因,家长没有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与态度,没有将孩子作为阅读的主体,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和阅读技巧,没有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全面认识亲子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起点,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与环境因素能够促进婴幼儿感知、想象、情感、社会性与对人、对事态度的发展,是人格养成的重要基础。图书中则蕴含着婴幼儿发展所需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给婴幼儿带来不同感受与认识,同时能够教会婴幼儿去认识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故事中能够发展婴幼儿的社会性,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

亲子阅读能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亲子阅读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婴幼儿的听力来实现的,当家长朗读故事书时能把文字的发音呈现给孩子,获得语音的感知,频繁出现的词汇能够帮助婴幼儿识别语言中的语音模式,丰富词汇。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与交流也有利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本从整体设计到细节刻画、从色彩搭配到构图设计,从角色选择到内容呈现都蕴含着美学元素的渗透。婴幼儿通过视觉的观察丰富孩子的美感体验,能够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

亲子阅读可以给婴幼儿带来丰富的体验,体验越丰富,想象就越丰富。阅读架通了故事、生活、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看、听、说体验角色,去揣测角色的内心,想象角色感受。

(二)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

网络电视媒体中大多呈现短暂片段、快速表征为特征的内容,降低了孩子注意的稳定性,网络电视媒体中呈现的词汇和句子相比较绘本的语言表现出明显的口语特征,简单、规范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幼儿对阅读的喜爱,热爱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阅读氛围中逐渐建立与形成的。要看到电视媒体、网络、手机对婴幼儿发展的不良影响,远离网络电视媒体、特别是手机,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示范行为影响婴幼儿。

(三)制定亲子阅读计划,尽早开展早期亲子阅读

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已经表现出对语音以及语言的兴趣,因此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与特点,尽早制定亲子阅读计划,合理安排亲子阅读的频率与时间(每周5—6次,每次5—15分钟),为婴幼儿提供完整的语言发展机会。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6个月左右的婴儿会出现抓书、咬书、撕书的动作;9—10个月的婴儿对颜色鲜艳、有图的绘本或故事书产生兴趣,能动手翻书;15个月左右能看图指物;18个月的孩子语言进入能力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能说出图片上熟悉的人物以及物品。因此,家庭亲子阅读开展的时间应在婴幼儿2—3个月左右进行,根据婴幼儿发展特点制定亲子阅读计划,这样能刺激孩子的听力,促进对语音的感知,为语言发生做好准备。

(四)固定的阅读场所,合理的图书选择

在熟悉的、固定的、安静的、舒适的阅读场所进行亲子阅读,能够有效的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能形成习惯化的规律性活动,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亲子阅读能有效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尽快进入阅读状态。开展亲子阅读最好形成仪式,即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舒适的地方、适龄适性、多元的进行阅读。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家长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特征,根据发展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例如0—1岁的婴儿喜欢轻柔动听的声音和家人说话的声音,特别是母亲的声音,可以选择动听的音乐,多让家长特别是母亲多与孩子交流。2—3个月时出现红绿色觉,这时可以选择红绿为主的图片或者卡片,3个月时可以增加蓝色图卡。1—2岁孩子喜欢重复、认物、指名,社会类、生活类绘本较适合。简单的童谣、儿歌、也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喜欢阅读的。2—3岁的孩子好奇好问,出现自我意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喜好,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可以选择带插图的故事书,朗朗上口的儿歌等。

(五)灵活采用亲子阅读方法,增强亲子互动

亲子阅读可以灵活的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点读法、儿歌吟唱法、讲做结合法、适时引导法、表演法、实物匹配法、讨论交流法、观察理解法、情景对话法、创编情节法等。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阅读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阅读方法。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灵活的调整阅读方法,增加孩子阅读兴趣与意愿。同时在阅读时还需要语气语调的变化、停顿、交流、角色分化、问题设置,增加孩子的参与感,以增强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

猜你喜欢

亲子婴幼儿家庭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家庭“煮”夫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