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轻言量构式一A半B研究
2022-10-14叶晓晴
高 健 ,叶晓晴
(1.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一、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构式语法理论兴起至今,有关构式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这一理论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同时吸收了Fillmore“框架语义学”的思想。Goldberg(1995)明确指出: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即语言中所有形式,小到语素、大到句子结构都是“形式——意义”的配对。只要其意义无法从形式或既有构式中推导出来,也就是说不可预测,那么这个形式就是一个构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A半B,我们将其界定为构式是因为该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与Goldberg(1995)对构式的界定完全符合。一A半B构式由不变成分“一、半”和可变成分“A 、B”构成,构式中“一”和“半”表确数、定量的功能脱落,取而代之的是表约量。构式中的A、B在语义上呈表“类义”的特点,即A、B均属于同一语义范畴。构式整体是对A、B所属的语义范畴进行整合。一A半B构式义无法从“一”“半”和“A 、B”直接推导出来。如“一年半载、一时半会”是在说“一段时间”;“一男半女、一儿半女”是在说“子女、孩子”。
以往学者对该构式的关注并不多,只有高健(2010)和姚俊(2004)的研究中有所涉及。高健(2010)认为“一A半B”格式具有抽象、否定、夸张的作用,整体格式表示的物量、动作量很低,甚至是几乎没有。这样的结论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A半B构式的特点,但仍缺乏对该构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姚俊(2004)从英汉翻译的角度谈一A半B构式的翻译方法,即省略“半B”部分,只译出“一A”的部分。这样的翻译策略似乎很难将汉语一A半B构式所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本文尝试将一A半B构式置于言语交际层面进行考察,从交际互动中对一A半B的构式性质和语用功能进行深入地挖掘。
二、一A半B构式识解
一A半B构式由两部分构成,即不变部分“一、半”和可变部分“A、B”。《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一”有十条义项:①数,最小的正整数。②数,表同一:咱们是一家人。③数,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④表示整个;全:一生。⑤表示专一:一心一意。⑥数,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歇一歇/看一眼。⑦数,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脚把它踢开。⑧数,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说就明白了。⑨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⑩<书>助,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一何速也/为害之甚,一至于此![1](P1531-1532)
参照词典中“一”的释义,一A半B构式中的“一”均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义项。顾倩(2012)对词典中“一”的释义不够全面、意义分类不够准确的问题撰文补充。对“一”的语义进行细致地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的语义图示,补充了词典的释义。也有学者把“一”视为标记,如于立昌(2008);李宇明(2000);殷志平(1999)等。还有学者对构式中的“一”进行研究,如张燕子(2018);张艳杰(2017);朱洁(2013);杨丽华,余东涛(2008);杨丽君(2001)等。值得一提的是张燕子(2018)文中的观点,他认为“以往学者在研究‘一A一B’主观量时,通常会从‘一’的复杂语义着手,认为主观量也是词语本身附加的意义。但这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构式中,尤其当A、B为同义范畴的语素时,有时表达主观大量、有时表达主观小量,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并不能仅是靠对‘一’的语义判断就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认为对该构式的认识和理解既要基于对构式成员的认识,但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此,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构式整体。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半”的解释为:①数,二分之一:一年半载;②在……中间:半路上。③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④副,不完全:房门半开着。⑤名,姓。并且也将“一…半…”词条收录其中,将其解释为“分别用在同义词或近义词前面,表示不多或不久:一鳞半爪/一年半载/一时半刻/一星半点儿/一知半解”。[1](P36,1532 )对比词典中对“半”和“一…半…”的释义,不难看出“半”的第①个义项“二分之一”义举例“一年半载”;“一…半…”释义:表示不多或不久,也举例“一年半载”。显然,词典中对“一年半载”的认识不一致,其核心问题是“一年半载”中的“半”的释义,“半”的意义究竟是“二分之一”还是“表示很少”?这是我们认识“半”和一A半B构式的重要前提。我们先来看一组例句:
①娶了媳妇,就有了个知冷知热的亲人,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过一年半载,还能给他生儿育女,接上了后代香火。
②乔博士回答说:“这种不规律、不稳定的情况,大多经过一年半载自会转为正常。”
③他凝望着妻子消瘦的面容,泪水一串串地往下滑落……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桂霞,我知道我这病复发后,一年半载是好不了了,咱俩离婚吧!趁年轻,你再找个人嫁了吧!”
④后来他走到门外向天上望了一下,睁着眼和闭上眼一样黑,看样子好像这场雨要下个一年半载的。
⑤刘黑七大怒,随即拍案吼道:“乔致庸!你看看我现在,来这里尚不足百日,就升了队将。照这个趋势下去,过不了一年半载,我就是一支大军的统帅!”
⑥“姓韦的说得出,做得到,青翼蝠王言出必践,生平没说过一句空话。你防得我一年半载,却防不得十年八年。你想派人杀我,未必追得上我。告辞了!”这“了”字一出口,早已人影不见……(1)本文未标明出处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CCL)或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
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时间概念也不例外。时间概念中的“年”和“载”是客观可度量的。一年(载)即365天,是一个定量,进入“一…半…”框架后,“年”和“载”的定量意义和功能脱落,构式整体表约量,大致呈三种情形:1.上述例句①②中的“一年半载”应该是“一年+半年”的意义,即一年半年的,构式整体是基于“年”和“载”所表时间量基础上的约量表达,构式义尚可从构式成员义中获得。2.上述例句③④⑤⑥中的“一年半载”已经脱离了“年”和“载”的基本义,并非实指具体时间,说话人的主观烙印十分明显。例句③④中的“一年半载”表(病程、下雨)的“时间长”;例句⑤⑥中的“一年半载”表(升官、防备)的“时间短”。此时,“一年半载”的构式义已经不能从构式成员“一、半”和“年、载”的意义获得。
由此看来,构式中的“一”和“半”不是不能“计数”,而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受表达的需要和制约,其计数的资格丧失。实际上,就“一年半载”而言,“一”和“半”的计数意义的虚化(脱落)从根本上说,是语用化的结果,受语境制约。其表现为:
(“>”表示右侧比左侧在词汇意义上更为虚化)
从这个角度看,“一年半载”整体呈约量表达,但是有实量表达和虚量表达之分,(2)我们所说的约量是与确量相对的概念,如“三天、五天”是确量表达,“三、五天”则是约量表达。而实量是与虚量相对的概念,确量和实量往往具有一致性,如“三天、五天”既是确量表达,也是实量表达。但约量则又有实量和虚量之分,例如:(1)医生说他再修养三、五天就可以出院了。(2)甲:“好不容易来一趟,就住这么三、五天就走了? ”乙:“瞧你说的,我可都呆了半个月了!”例(1)中的“三、五天”是约量表达、实量表达;例(2)中的“三、五天”是约量表达、虚量表达。所谓实量表达就是指“一年半载”表达的时间量与“年、载”的意义和时间量基本相当,如上述例①②;所谓虚量表达就是“一年半载”表达的量脱离了“年、载”的意义及所具有的时间量。虚量表达时,言者的主观性十分明显,可根据言者意图呈现出主观大量或主观小量的情形,如上述例③④⑤⑥。
我们再来看一组例句:
⑦朱红的舌头从缺齿的间隙凸鼓在嘴外,象颗半腐烂的樱桃。血脉很有规则地在舌苔下浮动,不象一时半会即将远行。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胆子也越来越大。有时他们甚至还偷皮带、衬衫、钉子、斧子…… 任何东西一时半会没有人照看,就会被他们拿去!
⑨医生:“我只能向您保证,如果您谨遵医嘱,我们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病情,不致持续恶化。这段时间或许是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长。”
患者:“就是说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但也毫无痊愈的可能!?”
以上例句中的“一时半会(儿)”也表示“一段时间”,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一时半会”所表达的时间量,例⑦<例⑧<例⑨。例⑦中的“一时半会”大约是说“立刻”“马上”,例⑧中的“一时半会”言说的时间应该是“一小会儿”例⑨中的“一时半会”等于“相当长的时间,可能是三年、五年、七年或更长的时间”。既然“一年半载”和“一时半会”都可以表示“一段时间”,我们尝试将其互换:
* ①' 娶了媳妇,就有了个知冷知热的亲人,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过一时半会还能给他生儿育女,接上了后代香火。
* ②' 乔博士回答说:“这种不规律、不稳定的情况,大多经过一时半会自会转为正常。”
③'他凝望着妻子消瘦的面容,泪水一串串地往下滑落……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桂霞,我知道我这病复发后,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咱俩离婚吧!趁年轻,你再找个人嫁了吧!”
?④' 后来他走到门外向天上望了一下,睁着眼和闭上眼一样黑,看样子好像这场雨要下个一时半会的。
* ⑤' 刘黑七大怒,随即拍案吼道:“乔致庸!你看看我现在,来这里尚不足百日,就升了队将。照这个趋势下去,过不了一时半会,我就是一支大军的统帅!”
⑥'“姓韦的说得出,做得到,青翼蝠王言出必践,生平没说过一句空话。你防得我一时半会,却防不得十年八年。你想派人杀我,未必追得上我。告辞了!”这“了”字一出口,早已人影不见……
* ⑦' 朱红的舌头从缺齿的间隙凸鼓在嘴外,象颗半腐烂的樱桃。血脉很有规则地在舌苔下浮动,不象一年半载即将远行。
*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胆子也越来越大。有时他们甚至还偷皮带、衬衫、钉子、斧子…… 任何东西一年半载没有人照看,就会被他们拿去!
?⑨'医生:“我只能向您保证,如果您谨遵医嘱,我们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病情,不致持续恶化。这段时间或许是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长。”
患者:“就是说我一年半载还死不了,但也毫无痊愈的可能!?”(3)全文例句标“'”表示:通过替换已有例句中的某些成分而获得的新的例句;标“*”表示:不可接受;标“?”表示:可接受度差,下同。
替换结果显示上述例③和例⑥中的“一年半载”可以替换为“一时半会”,表达效果基本相同。例④和例⑨中的“一年半载”和“一时半会”可以互换,但表达效果较比之前略有不同。其他则不可以互换。
例③和例⑥之所以能够将“一年半载”替换为“一时半会”,是因为句中表达所言的时间量趋小,且没有客观时间参照量。(4)我们所说的客观时间参照量,是指就某一事物或情况的发生、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一般性的规律时间周期,但并不绝对。如一节课的时间往往是45分钟,那么“45分钟”就可以是一节课的客观时间参照量,但是也有30分钟一节课、60分钟一节课的情况,因此“45分钟”并不是一节课的绝对时间参照量。例④中的“一年半载”替换为“一时半会”,表达意义基本相同,但是“雨下得时间长”的夸张意味没能表现出来。例⑨中的“一时半会”替换为“一年半载”,基本符合说话双方要表达的事实,但没能将病人对“短期痊愈”的心理期待表现出来,例⑨用“就是说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与“但也毫无痊愈的可能”搭配,将说话人对于医生上述的情况的自我理解和概括表达出来,暗含说话人对病情状况不满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心理状态。其他不可替换的情况,是由于表达涉及的客观时间参照量与构式表达的时间量不符合。例①例②和例⑥中的客观事实分别是“生儿育女”“不规律、不稳定的情况转为正常”和“从队将升为一支大军的统帅”,这些客观事实中“生儿育女”的客观时间参照量最为明显,“怀胎十月”是客观时间参照量,因此“一年半载”不可替换为“一时半会”,而另外两个客观事实虽没有“生儿育女”的客观时间参照量明显,但却也不能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事情,因此用“一年半载”作为约量“一段时间”的表述比“一时半会”更合适。例⑦⑧表达的客观事实分别是“死亡在即”和“(他们)偷东西很猖狂”,因此不能将“一时半会”替换成“一年半载”,因为表达效果上“一时半会”的时间量更小,更符合表达需要。
通过将上述例句中“一年半载”和“一时半会”互换分析,我们认为一A半B构式中的“一”和“半”作为数词的基本义脱落,意义虚化,具有非真值性,构式整体表达的是约量,我们将构式中的“一”和“半”看作是量标记。由于“一”具有“满、全”之意,“半”具有“部分”之意,我们将其分别看作是“全量标记”和“减量标记”,构式整体的约量表达正是通过量标记“一”和“半”对A、B的“全量表达”和“减量表达”共同作用实现的,构式整体是对A、B所属的意义范畴进行约量表达。
三、交际互动中一A半B构式的性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一A半B构式表达的构式义为“一些或一定程度的A、B所属的意义范畴”,是一种约量表达手段。该构式进入言语交际层面,其约量表达既可以是依托真值数值“一”“半”的实量表达,也可以是脱离了真值数值“一”“半”的虚量表达,且虚量表达又可呈现出主观大量表达和主观小量表达两种情况,这与言者的立场和表达意图和语境等因素有关。
我们从北京大学语料库(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随机抽取400例包含一A半B词条的语料,经过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一A 半B构式实量表达为26%,虚量表达为74%。虚量表达中的大量表达为9.46%,小量表达为90.54%。我们认为一A半B构式是一个约量表达式,既可以是基于A、B语义和“一”“半”表量基础的实量表达,也可以是脱离了A、B语义和“一”“半”表量基础的虚量表达。但总体看,该构式在虚量表达中的主观小量的表达上呈现出强优势性。且该构式的实量表达主要分布在“一年半载”“一官半职”等例句中,例如:
B:“生命和财产的保障,以及在帝国本土的居留权。”他还说,如果能谋得一官半职,愿为阁下竭心尽力。
基于如上认识,我们产生了新的问题:在具体表达时,人们为什么使用这一构式而不是其他语言形式来进行约量表达?甚至有时并不需要约量表达,人们还是选择用该构式来进行约量表达?这样的问题促使我们要从言语交际的情境、言者的立场、会话意图等方面来寻求解释。交际互动相关研究证明,语言形式和结构必须从更加情境化的、语境化的角度加以考虑,言语是通过对当前互动需要的积极适应而产生的。[2](P48)言者之所以选择一A半B构式进行表达,一定是由于一A半B构式在此情此景下与参与者主体间的互动需要最切合,相对于其他句法形式,一A 半B构式承担了他们所不能完成的独特的语用功能。在互动交际中,互动参与者和情境共同建构和协调了他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行为。我们来看一组例句:
乙:有时候,这里一望无际、零星的有着一堆堆的草,让人可以或然开阔、遐想连篇,配以光影,美得不似人间;有些时候,无论用什么词来形容大戈壁的荒凉,大概都不为过,十里、百里地看不到一星半点生命的痕迹,更不要说人烟,就是一株小草、一小片地衣也无法找到,那才是真正的寸草不生。
三爷用扇子柄刮头皮道:照说呢,也是应该……
(他们同时看向六小姐,白流苏坐在屋子的一角处,正慢条斯理地绣着一只拖鞋,方才三爷、四爷一递一声地说话,似乎没有她发言的余地。)
这时,她便淡淡地说道:离过婚了,又要去做他的寡妇,让人笑掉了牙齿。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绣她的鞋,可手指上直冒冷汗,针涩了,怎么也拔不过去。)
三爷道:六妹,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他当初也有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可是,现在人已经死了,你难道还记在心里?他丢下的两个姨奶奶,自然是守不住的。你这会儿子堂堂正正地去替他戴孝主丧,谁敢笑你?!你虽然没生下一男半女,他的侄子多着呢,你随便挑一个,过继过来。家私虽不剩什么了,可毕竟是个大家族,就是拔你看守祠堂,也饿不死你们母子。
白流苏冷笑地道:三哥替我想得可真周到,可惜晚了一步,婚已经离了七、八年了。依你说,当初那些法律手续是糊弄鬼的不成?我们还能拿法律闹着玩?”
上述分析表明言者在使用一A半B构式进行表达时,说话人的主观烙印很明显,而且该构式能达到“轻言”的效果。因此,从交际互动的角度看,一A半B构式性质为主观轻言量构式。所谓“轻言量”是指把本来是[A]级别的事件、情况、影响等说成[A-]级别,言者使用该构式可以达到将客观情况、客观事件等故意往轻了说的表达效果,使得客观情况、客观事件呈降级状态。
四、交际互动中一A半B构式的语用功能
行为主义语言学认为,说话即办事情,一切言语行为都有目的,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处于社会交际目的的考虑。我们要充分认识一A半B构式的语用功能,应该从社会互动这一语言原本的栖息地来认识和了解。交际互动相关研究强调从社会互动来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运用,研究者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交际互动功能和言谈环境对语言表达式选择的影响,即说话人任何一种编码形式的选择都有其语用动因,进而实现一定的语用功能。[3]因此,本文将一A半B构式置于交际互动的语境中进行语用功能的考察和分析。通过对言语交际中一A半B构式语料的深入分析,认为一A半B构式在交际互动中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消极的已然、或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增强其可接受性
交际互动中使用一A 半B构式对消极的已然、或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对确量情形作约量说、对客观情形作模糊说、对否定事件作含糊说。我们知道,交际互动的参与者对言谈对象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既有客观参照也有主观认识,客观参照往往受外部环境以及社会的普遍认识和评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当交际互动中参与者尤其言者意识到交际中涉及的事件或情形与表达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社会认识及评价有悖时,言者往往对其进行降级处理,从而缩小与表达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社会认识和评价之间的差距,提高交际参与者,包括言者和听者的可接受度,具体地说:
1.对确量事件(情形)作约量说
客观世界的事件或情形往往有确定的量,如产品的生产日期、燃烧后剩余的蜡烛、手机剩余电量等。由于交际互动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时会将本来确定的量进行约量表达,即对确量事件(情形)作约量说,例如:
受访者:“当时正巧赶上双11促销活动,就只顾着价格优惠,心想给孩子囤足了可喝上三年的奶粉,却没有想到这些东西有效期仅为一年半载……现在就只能丢掉了!”
“且不说动用资金为他修房他不乐意,就连院内门道的灯泡安得大了一点,他也叫我改换成小的;烧锅炉出膛的废煤渣里,有一星半点的黑块,他也要叮嘱应该烧透……所以,我们就不要太强求了!”
2.对客观事件(情形)作模糊说
客观世界的事件或情形往往是明确的,但有时由于交际互动表达的需要,人们会对其进行模糊说,即对客观事件(情形)作模糊说,例如:
受访者:“是的,我们都是敏感至极的人!其实我早就知道,那些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所以,他们尽量隐藏、再隐藏自己的敏感。”
3.对否定事件(情形)作含糊说
人们对于否定事件(情形)往往持消极的态度,因此在交际互动中,人们尽量不使用负面否定表达形式或者尽可能对一些负面否定事件(情形)作含糊说,来尽量降低人们的负面感知度。例如:
B:“我已等了二年多,还没等上一官半职,现在我绝不能再把作里长的机会放过去。虽然里长不是官……”
B:“我俩已经过了半辈子了,也没能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再耽误下去,杨家可就无后了!我可不想百年之后无法面对杨家的列祖列宗。”
(二)对积极未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增强其可实现性
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交际表达互动中言者自认为涉及到的未然事件(情形)是积极的,言者通常使用一A半B构式对未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使之呈现出容易实现的意味,增强其可实现性。例如:
林先生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难题,当下怔住了做不得声。
商会长却又郑重地接着说:“我们是老朋友,什么话都可以讲个明白。论到这种事呢,照老派说,好像面子上不好听;然而也不尽然。现在通行这一套,令爱过去也算是正的。——况且,卜局长既然有了这个心,不答应他有许多不便之处;答应了,将来倒有巴望。我是替你打算,才说这个话。”
林先生:“咳……可是,我是小户人家,小女又不懂规矩,高攀卜局长,实在不敢!”
致庸掷地有声道:“致庸虽然做了商人,可仍然是读书人出身。我不会永远都做商人,十年之后,待我的侄子景泰长大,我会把乔家的生意交付给他,回去走科考之路!那时我自会凭着学问,考举人中进士谋个一官半职,下为苍生造福,上为朝廷效力。老父台,这种卖官鬻爵的事一定不是皇上的意思,恕致庸不能从命,请回吧!”
茂才冷冷看着眼前这一幕,也慢慢起身,做出送客的架势,赵尔泰闹了个大红脸,看看钱师爷,拂袖而去。
乔家大门口,赵尔泰气哼哼地走出乔家大院的门,钱师爷张望了一会丧气道:“老父台,上轿吧。”
赵尔泰回头看看:“等等,乔东家也不来送送我?”
主观上,人们对于未然事件都抱有美好的憧憬,一A半B构式在未然事件的表达中,正好可以发挥其主观轻言量的表达性质,将未然事件朝主观期望的利好方向说,而且又说得“轻巧”,给人以容易实现的美好期望。上述例中交际双方是商会长和林先生,交际涉及的事件是商会长劝说林先生将女儿许给卜局长做妾。林先生对于这件事情的接受度很低,因此,商会长在劝说时尽量对这件事(未然情形)做美好的勾勒,由于“(未来)生下孩子”是“成为局长太太”的准条件,因此言者商会长使用“(生下)一男半女”这样的约量表达形式,既对其作“轻言量”处理,增强了“生孩子→成为局长太太”的可实现性,又体现了言者的主观愿望,从而提高商会长对林先生的劝服力。例中交际双方是赵尔泰和致庸,交际涉及的事件是致庸拒绝赵尔泰一行“卖官鬻爵之事”,致庸在交际互动中阐明拒绝理由时,谈及十年后的愿望,将“做官”一事用“谋个一官半职”来表达,既对其作“轻言量”处理,增强了“十年后做官”这一积极的未然事件(情形)的可实现性,又体现了言者(致庸)的主观愿望,进而提高了致庸拒绝赵尔泰的语言表现力。
五、结语
自然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交际所处的互动语言环境塑造的,是适应于交际环境的产物。从交际中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特点主要关注互动参与者在互动中完成了何种社会行为,即完成了一个人与他人的交流中希望达成的什么事情。同一个社会行为以及通过交流希望达成的事情,表达起来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话人选择哪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一定是该表达式有其特定的语用功能能够满足交际需要,进而完成一定的社会行为。处于交际互动中的一A半B构式,其性质为“主观轻言量构式”,用来将言语行为中涉及的[A]级别的事件、情况、影响等说成[A-]级别,实现降级表达,从而提高互动参与者对言说的事件、情况、影响的可接受度,来满足交际表达中的实际需要。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已然、或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增强其可接受性和对积极的未然事件(情形)做降级表达,增强其可实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