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

2022-10-14毕宏丹赵培禹

林区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混合式公共卫生师生

毕宏丹,赵培禹,祝 凯

(1.黑龙江财经学院 体育军事教学部,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哈尔滨 150001)

引言

当前,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通常采取“动态清零”的方针和策略,各级各类学校要随时根据应急防控要求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转换,努力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线上教学和居家锻炼是立足应急防控、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激发家庭活力的重要手段[1—2],更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方案[3]。因此,有必要设计实施线上教学、线下锻炼的体育“混合式”教学,进而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转换的需要。本文从体育“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步骤和过程、教学效果与反思等方面总结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及经验。希望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校体育的积极应对提供些许参考。

一、体育“混合式”教学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受到广泛关注并日益流行[4—5]。“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 E-Learning和M-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范式[6]。“混合式”学习强调各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风格的组合,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当前,一些学者开展了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和研究。关注从活动上的混合、课程上的混合、程序上的混合和制度上的混合四个方面的“混合式”教学[7]。综合学者的观点认为,“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应包括:(1)不同于当前的学校课堂、工作场所或终身学习理论;(2)能够解释学习者与不同教学资源的互动性;(3)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4)将学习理解为一种建构的、社会化过程;(5)将学习理解为一种由技术所支持的个性化、碎片化的情境活动。

(二)体育“混合式”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点在于:其他课程主要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和体验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掌握运动的知识、经验,建立运动技能和记忆的活动与过程。运动技能和记忆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及经验,通过练习,使个体动作操作能力发生相对持久改变的一系列内在过程,学习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阶段[8]。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持久而且又易于控制的因素包括:练习前的言语指导和示范、练习的安排与及时有效的反馈、练习的有效监督。

国内最早研究体育“混合式”教学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赵培禹,他在2010年界定了体育“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是指在移动技术支持下,以体育课内外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和运动技能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与体育锻炼过程,他认为“混合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尤其适合体育课程,并且关注课程活动与方法上的混合,将体育教学方法中的示范讲解、答疑指导、教学比赛等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改变了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将体育课堂延伸至课外,不仅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知识与运动技能,师生还通过移动智能设备(智能手机、iPad等)实施锻炼计划、监控教学与锻炼效果,旨在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体育生活方式[9—10]。许多教师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开展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11]、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12—13],学者普遍认为开展体育“混合式”教学实践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体育线上教学暴露出无法进行同步运动实践,以及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如课堂教学及时、有效,缺乏实时教学指导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为互动性更强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保障。基于此,从线上线下融合视角,研究体育“混合式”教学,进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无缝转换,达到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也称教学任务,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对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达,是在教学活动中期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结果,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练”,随时做好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转换,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15]。其次是实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以太极拳教学为例,其“混合式”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太极拳的居家健身和传统文化功能,传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方法和要领,能完整演练全套动作;三是学会居家科学锻炼的方法,开发学生柔韧、协调、力量等素质,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的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是对教学系统及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16]。以太极拳教学为例,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利用线上直播教学教会学生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和科学锻炼方法;学生居家练习完成全套动作演练,并坚持演练,增进身心健康。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一是课前环节,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二是线上教学环节,根据相应的内容组织开展线上直播教学;三是课后环节,学生进行居家锻炼,教师利用运动辅助工具及作业反馈等,帮助学生进行科学体育锻炼与反馈指导。具体实施步骤和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

教师建立班级群(钉钉群、微信群)或智慧树、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本课程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的方式),把课堂教学要求、新授教学内容完整动作视频、素质练习动作视频提前录制并发至班级群。也可利用体育类慕课资源,供学生预习使用。

2.线上直播教学

师生登录钉钉视频会议室,全程开启摄像头。第一部分是准备环节(时长约15分钟)。主要进行师生问好,行抱拳礼,教师引导提出本课任务及要求,组织学生做好热身、活动关节和静态拉伸等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是基本环节(时长约70分钟)。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分段进行。复习内容包括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演练,教师集体或个别指导;学生分组演练,教师个别指导。新授内容包括演示教学视频,教师直播讲解和示范,学生分解动作练习,教师分屏指导;学生自主学练时,教师屏幕共享提前录制的完整示范动作视频,学生跟随教学视频自主练习,教师指导。此外,基本部分增加学生体质课课练,教师播放发展身体素质的视频,开启摄像头监督指导学生练习,监控学生运动负荷。第三部分是结束环节(时长约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理放松和拉伸,总结和布置课后锻炼作业任务。

3.课后锻炼与作业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作业,课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录制小视频上传到作业群中,教师对学生作业视频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居家锻炼,尤其是指导学生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自我监控,学生利用运动辅助工具及时反馈锻炼自我感觉和运动时心率监测情况,每周作业布置至少两次,确保学生每周居家锻炼不少于3次。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混合式”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直播体育教学

线上教学在实现“精讲”方面优势明显。首先,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直观教学法是传授运动技术等经验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线教学中奥运冠军技术示范等视频和技术动画为直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这是传统课堂很难实现的[5]。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教学资源和控制视频播放等,有效解决教师示范和讲解力不从心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师“精讲”和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动作表象是反复在头脑中想象和模拟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在大脑中可控制地重复“播放”技术动作,来提高运动技能[14]。其次,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强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实施因材施教;同时,学生“零距离”观看奥运冠军技术动作讲解和示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并养成锻炼习惯。最后,由于大规模线上教学导致网络延迟、软件卡顿等原因,学生接收到的画面会有延迟或不清楚,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语速适当放慢,时时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明确具体学生(班长或者体委)及时反馈能否听到教师的讲解和口令指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可提前录制新授课内容动作示范、素质练习动作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以备网络延迟和卡顿时,学生自主学习或练习。

(二)解决师生互动和运动负荷的有效监控

线上直播时,采取集体练习分屏指导,将直播屏幕以九宫格的形式分屏显示(图1),自然分成4—5组,教师按小组切换屏幕,用口令提示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教学中师生全程开启摄像头,教师随时切换屏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缓解师生之间因空间隔离而缺乏沟通和交流,尽可能解决线上教学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此外,利用课程平台和运动辅助工具,让学生运动打卡,提交作业视频和运动负荷数据,教师批阅作业进行点评指导,指导内容不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还要与学生交流社会热点问题及体育锻炼中的心理问题,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师生互动中,润物无声地进行行为、品格和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

(三)实现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和数据化

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提交作业数字化,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评价也实现数字化,以文字、语音指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监督反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评价结果无法保存,受学生人数和时间限制,课堂上很难实现全体学生的“一对一”指导。而线上教学把教学过程和学生作业及评价数字化后形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长久保存,有利于实现“一对一”指导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作业提交率100%。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时批改,并提出指导意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结语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居家观察和隔离措施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居家观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各级各类学校面对挑战,应努力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无缝转换,做到“停课不停学”。与此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和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亲历者”,他们全面“零距离”接触了线上教学,逐渐接受并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实践证明,居家锻炼与线上教学的融合不仅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宜之计和无耐之举,更是迎接未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创新。因此,要充分肯定线上教学和居家锻炼取得的初步成效[7],逐步解决教学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如线上教学缺少面对面的运动负荷监控和指导,加之学生体育锻炼自我监督常识和能力匮乏,导致学生锻炼时可能发生运动伤害等问题。综上,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只有在不断反思中加以完善,才能探索出适应学习方式变革的未来体育课堂。

猜你喜欢

混合式公共卫生师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麻辣师生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