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驱动型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节公开课教学为例

2022-10-14夏露露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蜘蛛自然段驱动

夏露露

驱动性问题是一节语文课中的引擎问题、核心问题,是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值得学生去探究的问题,是指向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思想提升的问题。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在设计与文本相契合的驱动型问题时,尝试关注以下“关键点”,以主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成就动机,借成就动机唤醒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动力。[1]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中的三节公开课教学为例,简要论述驱动型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找准切入点,设计驱动型问题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一般来说,可以是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主题,也可以是文章的疑难点、文眼、关键句等。[2]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首先是着眼题目设疑。阅读教学中,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很好的切入点。在大力推进深度学习的今天,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需要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从一开始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称“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趣味性十足的童话故事,又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笔者在导入环节设置了“趣味猜谜语”的小游戏,待学生猜出谜底后,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它可是一只会开店的蜘蛛呢,你知道蜘蛛开了哪些店吗?”,然后请学生去文中找找答案,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开启对文本的学习。

其次是联系生活提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联系生活学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本单元先后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

在教学《赵州桥》时,笔者抓住“桥”一字,从生活中的“桥”入手提问:“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桥呢?”学生会联系生活,说出自己见过的,或者是身边的“桥”,然后笔者以生活中“现代”桥过渡到历史悠久的“古代”桥,带领学生回到过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选择立足点,激发阅读内驱力

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内容都不尽相同。[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贴合文本的驱动型问题,引领学生感受“语言形式”本身的魅力,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其一是趣味性问题。统编版教材根据学段编入了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内容的乐趣。

例如,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知道蜘蛛先后三次开店,遇见的顾客各有特点,但因为情节的反复,如果让二年级的学生直接讲故事是有困难的,笔者就带领学生再次梳理内容,将内容用儿歌方式呈现(见图1)。

图1

儿歌配上节奏欢快的音乐,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为学生提供表达支架,补充关键信息:同学们,现在你能借助示意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其二是关联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句段之间所体现的作者写作构思,前后内容存在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意识,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海底世界》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点出了海底“宁静”的特点,但是第三自然段开头又用设问的方式告诉读者海底是有声音的。读到这里,学生难免心生疑惑,于是笔者根据这一“矛盾点”,设置了“咦,第二自然段开头不是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吗?怎么这里又说是有声音的呢?是不是矛盾啊?”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巧设探究点,发展阅读理解力

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探究点设计驱动型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其一是紧扣故事内容。《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通俗易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蜘蛛开“口罩编织店”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蜘蛛开“围巾编织店和袜子编织店”的内容,并在问题串的帮助下,让学生互相交流,逐步熟悉每个小故事的情节。

其二是聚焦重点段落。《赵州桥》第一课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笔者根据单元要素以及课后习题,设计了本课的驱动型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自己从哪儿感受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表达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笔者在交流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先找到相关语句,并抓住关键词谈感受,有了表达范例,学生知道了该如何思考与操作,其后的交流与表达就相对顺畅。

四、设计拓展点,提升阅读联想力

拓展点既是课文知识点的延续,也是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扩展延伸的基点。[3]选取与课文内容紧密关联的拓展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联想力。

其一是续编故事。故事的续编是对文本内容的再延续,续编故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蜘蛛开店》一课设置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课内知识拓展点,教师可以直接引用、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就设置了“大胆猜一猜”的环节,问:蜘蛛还可能开什么店?来了什么顾客?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和同桌交流交流吧。学生的想象总是那么丰富而又奇特,但是因为有前面故事的铺垫,他们的想象也通常合情合理,如蜘蛛又开了背心编织店,遇见了大象,仓皇而逃的故事;蜘蛛开了帽子编织店,遇见了大狮子……可以看出续编的故事趣味性十足。

其二是迁移运用。迁移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中。

《赵州桥》第二课第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再去学第三自然段,学生明显“轻车熟路”了很多。在自读环节,学生能在主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效阅读,快速找出关键句,并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收获,这正是知识的迁移,而且也体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驱动型问题是一个主问题,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生发很多分支,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始终不脱离主干问题,驱动型问题就像一根线,牢牢地将课堂教学各环节串在一起。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的今天,为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设置有效的驱动型问题,才能稳步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和学习,唤醒内在的学习动力,获得成就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蜘蛛自然段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秋天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美丽的秋天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大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