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探究
2022-10-14刘青筱范维权
刘青筱,范维权
(荆楚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随着我国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艺术设计类人才在当下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也促使各大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由于教育理念较为落伍,导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教学目标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强,且在教学评价体系上也并不科学,降低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下,教育部在提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金课”、“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也在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是保障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创新可以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是一种目前国际先进的专业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OBE理念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以期为教师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设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1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
1.1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内涵
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该理念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首次提出,至今已被应用于多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实践当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产出,重视对学习成果达成度的评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以预期学习产出为导向,促使学生达成最终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理念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旨在提升教育质量。而在我国,也开始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运用到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指的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于获得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能力,利用反向设计的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随着当下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相较于从前来说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成果导向式教学模式,可有效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当下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要求。[2]
1.2 成果导向教育OBE的实施原则[3]如下:
一是清楚聚焦:课程设计与教学要清楚地聚焦于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所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并让学生将其学习目标聚焦于这些学习成果之上;
二是扩大机会:课程设计与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最终学习成果的机会;
三是提高期待: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不断增加课程难度,提升课程高阶性与创新性,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鼓励学生深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向高标准努力,达成更高水平的学习成果;
四是反向设计:成果导向教育是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正向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不断增加课程难度和学习挑战度,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最终学习成果。
1.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框架建构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4]阿查亚指出实施成果导向教育OBE教育模式主要有四个步骤: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使用学习产出。[5]该文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按照定义、实施和评价三条主线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OBE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框架
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受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社会上对其认知存在较大的偏差,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在教学目标上也存在定位不准的情况。针对于此,需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较多,不同的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结合不同课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明确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通识课程
通识类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以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通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调整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需具备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无论是中文的听说读写还是英文的听说读写,均需精确表达自身需求。其次,在判断能力上也需具备一定的能力,除艺术设计专业专门知识之外,对于其他专业也需提升通识能力,在遇到问题时,需做好判断工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第三,在艺术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上,一方面,需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点。另一方面,需利用通识教育使得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美好事物,开阔学生眼界。针对于此,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中,需坚持教学发展方向与自身发展方向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各类改革策略。[6]
2.2 专业课程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学科之前的交叉性也较强,属于融合多个学科的专业。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发展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在教育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目标不明的情况,无法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很难在教学目标上发现学生的优势之处。以“平面构成”为例,它是艺术设计专业所有设计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着重点在于研究抽象形态、分解并组合设计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后期从事设计工作时,无论是对平面海报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对室内空间的设计都需要借助“平面构成”课程中的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分析运用。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学习“平面构成”能够帮助设计类学生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框架,还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未来具体的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仍然存有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师业务能力不达标、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首先,有一些高校的设计专业比较注重专业成绩,而轻视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贴合度,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对学生的实操训练;还有的设计类院校没有及时地完善教材,教材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案例,没有将最新的生活热点经典案例渗透在教材教学中;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些院校的设计专业开设的“平面构成”课程往往会邀请绘画教师担任,但绘画教师没有相应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讲授。再次,在具体开设课程时,有一些设计类院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的训练和教授上,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一方面课程教学与设计类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完全脱离了专业教学,没有适用于设计专业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甚至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本没有向学生渗透专业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将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也没有将设计基础课与后续的设计专业课紧密贴合。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的教师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很多高校在开设“平面构成”教学时,没有科学性的考核方式,对于“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评价仍然流于形式。一般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都是借助书面考试的形式,也仅是停留在对教材上的概念的记忆以及对教材案例的分析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的考核。并且,部分高校对于“平面构成”课程的考核只注重学期中或是学期末,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能力的考核。
针对于此,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敏感性,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7]
2.3 创新创业课程
2015年我国出台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要求各个高校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而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需提升对于学生知识储备以及核心技能的重视程度,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将其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专业思维的全面提升。[8]
2.4 美育课程
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在开展美育课程改革时,首先需利用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综合素养,利用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品行,带动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并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利用美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得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并认知美好和感受美好,实现美育教育育人的教学目标。而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需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课程,开展全流程的美育教育课程,实现学生在艺术素养上的融会贯通。[9]
2.5 德育课程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课程中,教学目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我党最新方针政策理念均灌输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高校中形成积极向上教学氛围,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10]
3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
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需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形势,结合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作为导向,根据当下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更高需求,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工作。对于教师来说,需对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进行深度解读,细化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上围绕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学年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以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工作,使得学生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可利用模块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将各个具有关联性的课程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根据模块内容设计出教学主题,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相较于传统教学内容来说,这种模块教学方法可使得教学内容得以不断优化,深化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更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需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来将专业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或者相近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合并,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来打造教学体系(表1所示)。[11]
表1 “平面构成”课程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那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剥离开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真正指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应该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抽象学习阶段,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巧借案例教学法来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课堂教学氛围,利用案例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高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2]案例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比如在进行平面构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优秀的广告作品中构成方式以及构图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了视觉感知,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可以借助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地感知视觉元素构成方式以及构图特点等,[13]也可以借助艺术设计比赛或项目导入方式,通过全面科学地分析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能够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2 优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导致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并且教学时也多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较低,并且在合作水平与创新能力培养中重视程度也较低,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性较差,也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发展需求出现较大的脱节。针对于此,在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占比,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中,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团队合作等均是其中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也需强化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系统了解知识结构,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成效。此外,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探讨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整合不同教师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为学生传授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组织一些限时“头脑风暴”的课题设计,不断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思维对话,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可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即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并在项目完成之后撰写报告,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式。通过这种项目教学法,可使得学生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4]
其次,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可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全面提升对于自身专业内容的认知程度,更促使学生明确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引入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开展实习工作之外,还可借助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师资队伍。由于成果导向理念下实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之后,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相较从前来说较高,教师不仅需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更需了解行业动态以及市场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来说,需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开展挂职锻炼,使得教师在企业中真正学习到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技能灌输给学生,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也可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中举办讲座或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将项目与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加大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这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教育领域中,也开始广泛运用信息化,搭建教学平台以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使用。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也可利用慕课、手机客户端以及微课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转变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更可使得学生不断强化自身在知识体系中的薄弱之处。与此同时,还可应用工作室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以成果导向作为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资源的对接工作,提升教学质量。[15]
3.3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仅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视程度较高,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开展考核,导致评价体系并不全面。而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对于学生的评价中,需适当降低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占比,提升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等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提升评价的合理性。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一定要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并且保证考核体系落地生根,从而保障学生实实在在地取得课程学习成果。
首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处于进步和上升的状态,以及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运用是否能够贴合于生活实际。在评价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过程中掌握的各方面技能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如:理论理解程度、理论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表现能力、设计展获奖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安排是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设计打基础,所以在考核过程中要着重考核学生能够将实操过程细化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设计基础知识。另外,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比较性评价,所以一定要细致比较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效果与前阶段学习效果的差距,将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为学生定制比较性的评价体系,借助比较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提升,也让学生能够清晰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保障学生取得该有的学习成果(如表2所示)。[16]
表2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4 结语
为更好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积极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依照其要求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各个课程的改革工作。在具体教学体系改革策略中,需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引入项目教学法、校企合作以及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更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指导过程性评价以及比较性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做出科学的改革,能够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拥有更专业的设计素养,也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提供更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