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联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及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
2022-10-14乌日根牧仁
乌日根牧仁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近年来,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抑郁、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负性情绪是个体在紧张反应、冲击性事件、痛苦表达等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或焦虑、或抑郁、或紧张的心理体验,负性情绪调节失控就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2]因此,找寻科学、有效的负性情绪应对及干预手段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锻炼的情绪效应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对缓解心理压力,治疗焦虑、抑郁有显著成效。实证研究也显示,适度的、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情感体验,减少负性情绪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3]人际交往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不同人际交往活动中,运用自身交往技能达到预期社交目标的自信程度与主观判断,其是自我效能感概念在社会交往领域中的延伸。[4]研究指出,社交恐惧、社交焦虑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这主要与其人际交往效能感低下有关。[5]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干预可减少个体的不良适应,促进认知能力发展,提高社交积极性。[6]本次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拟联合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旨在探讨其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及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7月至8月,在xx高校向全校在校大学生招募实验对象,根据自愿参与原则,最终确定8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7名、女生39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1.35±1.74)岁,大一25名,大二30名,大三21名,大四10名。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男生23名、女生20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86±1.66)岁,大一11名,大二16名,大三12名,大四4名;对照组男生24名、女生19名,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21.58±2.03)岁,大一14名,大二14名,大三9名,大四6名。2组实验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年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了相关伦理学审查。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接受为期10周的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开始时间:2021年9月6日,结束时间:2021年12月12日),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既往的生活、学习习惯即可。
1.2.1 体育锻炼方案
体育锻炼项目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接力跑、足球、排球等,实验对象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运动方式。单次锻炼时间60min,中等强度,运动强度根据所佩戴运动手环显示的心率进行控制。每次体育锻炼分为准备活动(10min)、正式锻炼(45min)、放松活动(5min)三部分组成。每周3次(周一、周三、周五)。
1.2.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共10次,每次60min左右,每周1次(周二或周日),共10周:第1次:本次活动旨在让团体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团体规范,明确团体目标。活动内容包括团体解说、自我介绍、订立规范。课后作业为总结本次活动心得。第2次: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团员熟悉并建立信任感,提高团员的合作意识。活动内容包括握握手、“滚雪球”“风雨同舟”。课后作业为总结本次活动心得。第3次:本次活动旨在增强团员信任感和合作意识,了解机体凝聚力和社会性参与度。活动内容包括三个“最”、简易体操、我倒你接。课后作业为总结本次活动心得。第4次: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团员探寻自我,找出问题。活动内容包括“我是谁”、找零钱。课后作业为进一步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第5次: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认识自我。活动内容包括给自己取绰号、魅力测试站。课后作业为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知名度,并分析原因。第6次:本次活动旨在了解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双向交流与单向交流效果的差异,集中注意力解决一个问题可获得较好结果。活动内容包括蒙眼作画、绝对机密。课后作业为写日记。第7次:本次活动旨在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及与他人合作。活动内容包括“我们都是搬运工”“海上逃生”。第8次:本次活动旨在解开心结、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掌握解决人际冲突基本技能。活动内容包括“电波传送”“心有千千结”人际矛盾情景剧。第9次:本次活动旨在让团员懂得感恩与回报。活动内容包括手语歌、坎坷人生路。第10次:本次活动旨在分享心得体会,评估辅导效果,在互相祝福中结束整个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再回首”、祝福卡、“我们是一家人”。
1.3 评价工具
1.3.1 负性情绪量表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简体中文版》[7](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作为负性情绪量表。量表由3个维度(抑郁、焦虑、压力)构成,每个维度设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不符合计0分、有时符合计1分、常常符合计2分、总是符合计3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6~0.892。
1.3.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量表由郑日昌等编制,用以评估人际关系困扰程度。[8]量表设28个条目,根据回答“是”或“否”分别计1分或0分,得分越高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越严重。量表涉及人际关系的四个方面:交谈、待人接物、交际与交友、异性交往。得分0~8分为“良好”;9~14分为“有一定困扰”;15~28分为“严重困扰”。该量表用于大学生群体人际关系评估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71)。
1.3.3 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量表选用来燕等[9]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量表由6个维度构成:言语表达、社交调适、观察与倾听、主动交往、情绪控制及问题解决,共31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人际交往效能感越强。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58~0.8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25.0。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ˉ±s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各维度评分(抑郁、焦虑、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xˉ±s)
2.2 2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评分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的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得分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评分比较(xˉ±s)
2.3 2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人际关系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关系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的际关系比较[n(%)]
2.4 2组干预前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评分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言语表达效能、社交调适效能、观察与倾听效能、主动交往效能、情绪控制效能、问题解决效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的人际交往效能感评分比较(xˉ±s)
3 讨论
张素华等的报道指出,体育锻炼与初中生抑郁症密切相关,喜欢体育锻炼与抑郁症检出率呈负向关联,体育锻炼有利于减少初中生抑郁症状。[10]另有学者(谷弘波)对不同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持续状态与大学生焦虑、抑郁评分变化轨迹间的关联进行探究,发现大学生中等或大运动量可降低焦虑、抑郁高水平的风险,认为应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11]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体育锻炼与负性情绪存在关联效应,规律的、适度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负性情绪发生率,维持个体情绪稳定,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12]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部成员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个体观察、体验和反思,配合一系列心理游戏让团体成员不断深入发掘自身各方面特质,更加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体会自我情感,通过自我觉察、自我反思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一种全新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国内有研究[13](李永慧)以考试焦虑水平偏高的大学生为对象,对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显示受试大学生干预后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希望特质水平显著升高,认为团体心理干预对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有显著成效。侯艳芹等[14]的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大学生自我表露,减轻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促进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作用。另有报道[15](刘硕)显示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课程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生活满意度及学业成绩。此外,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与压力管理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鉴于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本研究将二者联合起来用于减轻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人际交往效能感。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压力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而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表明体育锻炼联合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减轻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这与相关报道[16]结论相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体育锻炼可促使机体释放大量的β-内啡肽物质、抑制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活动,这可使个体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缓解紧张、焦虑、抑郁,减轻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团体成员相互认识,通过各种心理游戏让彼此建立信任感,团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感受到来自团体的关爱及温暖,在感受到焦虑、压力时也能向团员倾诉,获取支持与帮助,从而让自己的精神压力得到适度释放,及时消解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的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得分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人际关系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言语表达效能、社交调适效能、观察与倾听效能、主动交往效能、情绪控制效能、问题解决效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这与泊怡等[17]报道的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结论一致。表明体育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各种人际关系困扰,进而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紧密围绕人际交往、社会学习理论开展,对解决人际交往困惑有极强的针对性,该活动强调个体交往认知模式及动力意识的培养,即强化个体进行交往的信心及意愿,从自我表达、情绪掌控、交际能力锻炼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让团体成员不断强化人际交往中的成功体验。[18]结合行为及情感训练,让团体成员感知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信心,从而增强其主动交往、言语表达的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行为更为自信,在交谈、待人接物、交友、异性交往等社交活动中,能够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自信,所以其面临的社交困扰会明显减少,人际关系也会相应改善。体育锻炼选取的锻炼项目均为集体项目,在锻炼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密切配合,体育活动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能够有效缓解个体对人际交往的畏惧、尴尬情绪,这对于减轻社交焦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联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压力等负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效能感,减少社交困惑,改善人际关系,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