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桐城市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2-10-14张长海汪祚升胡朝生汪向东
黄 震 张长海 汪祚升 胡朝生 汪向东*
(1桐城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桐城 231400;2桐城市种子管理站,安徽桐城 231400)
为鉴定评价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在桐城市的产量水平、综合抗性和适应能力,确定桐城市今后杂交中籼稻主导品种,2021年笔者收集了9个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在桐城市龙腾街道涧桥村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桐城市龙腾街道涧桥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桐城综合试验站试验田进行,前茬为空闲田,排灌条件好。试验田有机质含量25.97 g/kg,全氮含量1.57 g/kg,有效磷含量16.74 mg/kg,速效钾含量 68.28 mg/kg,pH 值 5.62。
1.2 参试品种
参试杂交中籼稻品种共10个,其中试验品种9个,即和两优1086(国审稻20180083)、和两优 55(皖审稻 20211076)、袁两优 1000(赣审稻 20170020)、荃香优89(皖审稻20200015)、梦两优黄莉占(国审稻20176070)、隆两优 8612(国审稻 20190010)、平两优华占、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对照品种1个,即丰两优四号(国审稻20090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丰两优四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4 m2。小区间距30 c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参试品种5月20日播种,湿润育秧,秧苗素质较高。人工栽插,6月19日移栽,秧龄30 d。栽植规格24.4 cm×16.7 cm,栽植22.5万穴/hm2左右。大田基施 48%六国牌复合肥(16-16-16)525 kg/hm2,栽插前犁耙时全层施入;6月24日追施尿素75 kg/hm2。于7月15日施氟虫双酰胺、240 g/L噻呋酰胺和10%三氟苯嘧啶防治螟虫、纹枯病和飞虱;8月3日施氯虫苯甲酰胺、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三氟苯嘧啶防治螟虫、穗期病害和飞虱;8月26日施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三氟苯嘧啶防治螟虫、穗期病害和飞虱。6月24日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控制大田草害。7月18日放水搁田,7月25日复水,搁田程度中等,幼穗分化期保持水层,扬花结束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 d左右断水。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计算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田间每个小区取1点,每点10穴,共计300穴,测量株高;同时每个小区取1点,每点15穴,计450穴,测定有效穗数,测量15穴植株所占面积,据此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蘖盛期至成熟阶段观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其他病害发生情况,灌浆至成熟阶段观察各品种的植株倾斜和熟期转色情况。成熟后,每个品种取有代表性植株5穴进行室内考种,考查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以穗实粒数占该穗总粒数的比值为结实率。各小区单收,实测产量。
1.6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1.7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6月天气正常,有利于移栽后的秧苗返青;7月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适时烤田,影响了参试品种的分蘖和烤田效果;8月上旬为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有利于参试品种大穗的形成;8月11—15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参试品种没有抽穗,故影响较小;在参试品种抽穗阶段,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适宜,有利于受精结实;9月以晴天为主,日最高气温较常年偏高,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参试品种灌浆结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性状
2.1.1 播齐历期。以荃香优89最早始穗,其次是荃两优美香占,以和两优55始穗最迟(表1)。齐穗以荃香优89最早,为8月19日,播齐历期91 d,较丰两优四号(CK)短8 d;荃两优美香占的播齐历期为92 d,亦表现较早;和两优55的播齐历期与丰两优四号(CK)相同,同为99 d;其余品种播齐历期较丰两优四号(CK)短 2~4 d。
表1 不同杂交中籼稻新品种生育性状表现
2.1.2 全生育期。各品种全生育期126~139 d(表1),10个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32.2 d。全生育期最短的品种是荃香优89,为126 d,较丰两优四号(CK)短4 d;其次是梦两优黄莉占,全生育期为129 d,较丰两优四号(CK)短 1 d;和两优 1086与丰两优四号(CK)全生育期相同,均为130 d;其余品种全生育期长于丰两优四号(CK),以和两优55最长,较丰两优四号(CK)长 9 d。
2.2 经济性状
2.2.1 有效穗数。各品种平均有效穗182.15万穗/hm2,各参试新品种的有效穗均多于丰两优四号(CK)。参试品种中,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和平两优华占的有效穗高于200万穗/hm2(表2),表现出多穗的特点,以平两优华占最多,达到211.02万穗/hm2;荃香优89的有效穗只有133.52万穗/hm2,仅较丰两优四号(CK)略多,表现明显的少穗特点。
表2 不同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
2.2.2 每穗总粒数。每穗总粒数以荃香优89最多,平均每穗达到318.97粒;以和两优1086最少,平均每穗只有204.33粒(表2),较荃香优89每穗少114.64粒;荃香优89和荃两优美香占每穗总粒数多于丰两优四号(CK),其余品种每穗总粒数均低于丰两优四号(CK)。
2.2.3 结实率。参试品种平均结实率为90.19%,以梦两优黄莉占最高,达96.17%;以平两优华占最低,仅为83.11%,两者相差 13.06个百分点(表2)。梦两优黄莉占、荃香优89、两优517、袁两优1000、隆两优8612和丰两优四号(CK)的结实率超过90%,表现结实率高;荃两优美香占、和两优1086、和两优55的结实率高于85%,表现结实率较高。
2.2.4 千粒重。参试品种平均千粒重24.85 g。丰两优四号(CK)的千粒重为27.92 g,参试新品种的千粒重均低于丰两优四号(CK),以荃两优美香占最低,只有 23.20 g,较丰两优四号(CK)低 4.72 g(表2)。
2.3 产量
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64 t/hm2,除梦两优黄莉占较丰两优四号(CK)减产3.65%外,其余参试新品种均较丰两优四号(CK)增产(表2),以荃两优美香占产量最高,达9.89 t/hm2,较丰两优四号(CK)增产24.40%;其次是两优517,较丰两优四号(CK)增产 19.62%;平两优华占、和两优1086的产量分别居第3、4位,分别较丰两优四号(CK)增产13.71%和13.21%;荃香优89产量居第5位,较丰两优四号(CK)增产8.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平两优华占、和两优1086的产量与丰两优四号(CK)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荃香优89产量与丰两优四号(CK)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品种的产量与丰两优四号(CK)相比差异不显著。
2.4 植株性状
2.4.1 株高。苗期以荃香优89株高较高,袁两优1000、和两优1086、和两优55、平两优华占和隆两优8612株高较矮,其余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后以丰两优四号(CK)植株最高,达 134.6 cm(表2);参试新品种以荃香优89植株较高,为130.6 cm,较丰两优四号(CK)矮4.0 cm;其次是平两优华占和梦两优黄莉占,分别较丰两优四号(CK)矮7.0 cm和7.4 cm,其余新品种的植株较矮,以和两优55最矮,只有110.0 cm,较丰两优四号(CK)矮24.6 cm。
2.4.2 叶片性状。荃香优89和丰两优四号(CK)苗期叶片较长,荃两优美香占、和两优55和袁两优1000苗期叶片较短;梦两优黄莉占苗期叶片较窄;荃香优89、袁两优1000和两优517苗期叶片较宽。苗前期,除荃香优89和丰两优四号(CK)叶片略披外,其余品种叶片挺直;进入幼穗分化后,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和两优1086叶片直立内卷,和两优55、袁两优1000叶片较宽内凹。分蘖期,荃两优美香占、梦两优黄莉占、和两优1086、和两优55、隆两优8612和袁两优1000叶色较深,两优517和丰两优四号(CK)叶色较淡;灌浆期以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和袁两优1000叶色较深,荃香优89、两优517和丰两优四号(CK)叶色较淡。
2.4.3 谷粒性状。各参试品种的谷粒均为长形,除袁两优1000谷粒长宽比稍小外,其余品种谷粒长宽比适中。两优517谷粒上着有1.5 cm左右的顶芒,荃香优89、隆两优8612、和两优1086和丰两优四号(CK)谷粒上着有约1 cm的顶芒,袁两优1000和荃两优美香占谷粒均无芒,其余品种谷粒上着有短顶芒。
2.5 抗性
2.5.1 抗病性。由于施用药剂,参试品种田间病害极轻。根据田间调查,纹枯病发病程度相对中等的品种有两优517、平两优华占、梦两优黄莉占、荃两优美香占、荃香优89和丰两优四号(CK),其余品种为轻发。参试品种未见稻瘟病和稻曲病发生。参试品种稻叶黑粉病有不同程度发生,荃香优89和两优517发生程度相对较重,荃两优美香占、袁两优1000、平两优华占和丰两优四号(CK)中等发生,梦两优黄莉占未见发生,其余品种表现轻度发生。
2.5.2 抗倒性。平两优华占抗倒性较弱,成熟时全小区出现倾斜或倒伏;荃两优美香占、梦两优黄莉占、荃香优89和丰两优四号(CK)成熟时部分植株倾斜,其余品种成熟时均呈直立状态。
2.5.3 抗寒性。10月5日出现了大幅度降温,此时水稻仍在田中,且和两优55还未达到黄熟标准。冷空气过后,隆两优8612冷害明显,表现耐低温能力差;两优517、和两优55、和两优1086表现较强的抗寒力,其余品种抗寒力中等。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平均播齐历期95.56 d,全生育期 132.44 d,株高 121.64 cm,平均有效穗187.65万穗/hm2,平均每穗总粒数为242.40粒,平均结实率为90.17%,平均千粒重为24.51 g,平均产量为8.72 t/hm2;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比,播齐历期短3.44 d,全生育期长2.44 d,株高矮12.96 cm,有效穗多55.00万穗/hm2,平均穗总粒数少11.84粒,结实率低0.26个百分点,千粒重低3.41 g,产量高0.77 t/hm2。由此表明,这9个新育成的杂交品种适合在桐城市作中籼稻种植。
适宜的生育期、理想株型、高产稳产、优质和多抗是水稻新品种培育的目标[1]。在选择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要考虑品种的生育期、抗性、米质[2]。本试验的播种期为5月20日,是桐城市中籼稻品种最易获得高产的播种时期[3-4],在此播期下,荃香优89和荃两优美香占的抽穗期在8月中旬,虽然较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桐城市水稻种植户的中籼稻习惯播期在5月上旬,若这2个品种在5月上旬播种,则抽穗期会提前到8月上旬甚至7月下旬,这样遇上高温热害的概率增大,故这2个品种在推广时要适当迟播。荃两优美香占有效穗多,穗型较大,具备超高产潜力,但其结实率一般,抗倒伏能力不强,灌浆期长,因而在栽培中要适当增施磷、钾肥。荃香优89属少蘖大穗型品种,植株繁茂,在栽培中要注意插足基本苗,合理施用氮肥,避免中后期叶片过长过宽而降低抗倒伏能力[5-6]。两优517、和两优1086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优良,产量较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抗倒伏能力较强,审定后可选为主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和两优55、袁两优1000植株较矮,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剑叶短宽且挺直,田间长势长相清秀,全生育期长于对照丰两优四号,穗型较大,结实率尚可,具有高产潜力,适合作直播栽培或中迟熟搭配品种推广。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生育期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近,经济性状一般,虽然结实率高,但产量优势不明显,在桐城市推广前途有限。平两优华占的生育期适中,产量优势明显,但抗倒伏能力弱,不宜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