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危机中看到锻压行业的机遇
2022-10-14张金中国锻压协会
2020年以来,大家开始讨论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锻压行业如何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影响?未来如何发展?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两年中国锻压协会承载着行业的重托,认真分析全球锻压行业面对疫情采取的措施,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行业难点,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断地从行业角度采取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努力。
中国锻压协会从2020年至今已经在线上参与了12次国内外经济发展、行业运行情况和企业纾困讨论会,主要集中在与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有关的领域,对于我们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新发展情况,迅速评估风险,找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方向,提供了极好的依据。概括起来情况如下:
⑴世界各国对于制造业都出台了不同的纾困政策,在海外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的直接现金补助,比如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在国内则集中在税收、保险等方面的减免和延缓缴纳。这是针对不同国情采取的不同方式。因为在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停产,减免和放缓交税费没有多大效果,因此对大部分企业采用了直接现金补助的方式。
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中首先起到倒逼的功能,对企业的相关人员通过绩效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的激励和约束,主动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形成员工内的行动驱力;其次是协同的功能,成本控制也依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但对短线的成本控制需求,又无法从长线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获得满足。所以,成本通过财务管理的职能导向,将其进行逆向的分解,对资金进行量化,具体到相关人员岗位上,对相关人员认真执行成本控制的要求予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⑵由于西方的文化和国情与中国不同,采用的疫情控制方式不同。到目前为止,无论他们是否严格控制,西方国家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是员工短缺,主要是生产一线的员工宁可拿政府补贴,也不去上班。另外,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已经退休还被返聘的人和可以马上退休的人因疫情影响不再去工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技术断层”,许多企业因此无法开工。这一切来源于疫情控制不好或担心染病,员工具有自由选择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一些人反对疫情管控,除了所谓的人权外,实际就是一个经济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上班还是不上班,工作还是被开除,单位或政府发工资金额足与不足的问题。
⑶目前全球每个地方都有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依据目前国外同行反映的情况,国外的压力远远大于中国,而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于出口运费的大幅度增加。
人民网通过网站建立了地方领导留言板,通过该留言板收集的2017年全国上半年留言量、回复量情况如图1所示。
⑴积极呼吁政府,包括企业努力克服运费给本企业出口带来的压力,把出口退税变为运费补助或提升中国的海运能力以缓解这种压力。
压缩比偏大:由于柴油或机油燃烧不完全,在燃烧室形成积炭,使燃烧室容积变小, 压缩比变大。摇车启动时活塞没能越过上止点,引起反转着火。这种情况可清除积炭,保证正常压缩比。
⑵中国企业必须马上、立即开始与海外的用户讨论过去不让我们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寻求生产的可能性。主动进行市场营销,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要不失时机地提出涨价的要求,这个时候到了打心理战的时刻,看谁能扛得住。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的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行业正处于一个危机时刻,但这个危机也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绝好机遇,“双循环”战略中的“外循环”,给予了我们最好的时机,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如何利用好这个“机遇”。为此,需要企业做以下几件事情:
⑶如原来就有许多海外用户,企业必须坚定地开展第2项工作,原来预期推迟给的订单一定会提前,原来不计划给的订单,有可能会来。
⑷努力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完善企业供应链建设,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练好内功也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广大的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企业,请在无法出门的情况下放开胸怀,市场是依然存在的,客户需要我们产品的急切心情存在,我们海外的同行着急的心态犹存,此时把危机看成是重大机遇,不要随大流或者闭关自守,努力奋起,才能拥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