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图书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在第十三届南图阅读节·嘉惠论坛上的讲话

2022-10-14熊远明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7期
关键词:典籍古籍中华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读者朋友:

大家好!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是读者的节日,也是图书馆的节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非常感谢南京图书馆的韩显红书记、陈军馆长的邀请,在线上参加南图阅读节开幕式暨嘉惠论坛活动。南图阅读节嘉惠论坛以“和名著对话、与大师同行”为主题,邀请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为读者深入解读名著精义,引导读者领略中华典籍文化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特别是近两年来,南京图书馆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开拓创新,持续开展论坛活动,在图书馆界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图书馆,向南京图书馆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独自带着妹妹上京发嫁,且有言在先,要妹妹薛宝琴出嫁后自己才成亲,说明他有责任有担当;为搭救落难的堂哥薛蟠而不惜赴汤蹈火,说明他情深义重;严词拒绝堂嫂夏金桂的诱惑勾搭,说明他为人正派。

借此机会,我结合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工作,跟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图书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话题。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古人所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责任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都十分令人动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代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更加需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携手奋斗。

一是书目优中选优,充分体现经典性、代表性。书目遴选主要有5项标准,即有助于治国理政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或根本精神者,有助于修身立德者,表现中华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者,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者。按照遴选标准,历时4年反复研讨,初步确定编纂图书100部。所选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科技、艺术等学科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发展。就拿公民个人层面的8个字来讲,都是与传统文化中相关精神价值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底气和自信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智慧,突出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许多图书馆还积极探索通过开发实景游戏,联合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游等活动,将典籍知识融入青少年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中,寓教于乐,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各级图书馆依托丰富的典籍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深入百姓日常生活,浸润百姓心灵。我馆近两年还探索以众筹方式推出敦煌莲花包、《山海经》袖珍长卷等典籍文创,在全网热销,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强调“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主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安徽有一条著名的“六尺巷”,其名称是与一个与邻为善的典故有关。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告知情况,张英看后写了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家得知后,也让出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被传为一段佳话。无论什么时代,友善都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诚信”一直都被中国人视为重要的道德修养,老百姓常说“中国人说话从来都是算数的”。我们从小就被要求树立诚实的行为规范。有学者曾做过统计,仅在《论语》里,就有36处涉及“信”的阐释,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春秋战国时期,商鞅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想要先获得民众的信任。他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人们不相信这么容易就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在百姓中树立起了诚信,更树立了威信。从此,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今天,社会的有序运行同样离不开诚信,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法制社会的建设,诚信都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此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正气概……这些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世代相传,形成了一种民族的风骨与气度,植根于国人的内心,铸就了民族的灵魂。

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丰富营养,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责任

传统文化典籍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在革命战争时期,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仍然产生了大量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革命文献。这些典籍文献,记述了历朝历代人们在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成就,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与精神脉络,是民族生存的基石和前进的阶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统文化典籍是今天人们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是我们回答现实课题、解决现实问题、阐释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智慧源泉。

为守护好中华民族珍贵典籍,无数有识之士,以对中华文化的铭心之爱,竭尽财力、智慧乃至生命,使其虽历经千里播迁,而代代传承至今。据初步统计,目前仅我国2000余家公藏机构收藏的汉文古籍文献就有270余万部,超过3000多万册(件),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图书馆里。依托这些典籍,图书馆成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被赋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定职责。2019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8位老专家回信,信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对国家图书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也是对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其他文献收藏服务机构提出的普遍要求。保存好、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文献典籍,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为今天所用,为现实服务,在怡情养志、涵育文明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图书馆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社会层面,融合发展如何应对当地的社会分化,有效地推进社会融合仍有待于深入研究。以两岸为例,在大陆这个融合发展的“主场”,我们有望看到融合与认同的共生,有望看到两岸融合的新世代对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助力,统一的声势将会得到融合发展的支撑。另一方面,在融合发展的台湾“客场”,我们也应注意留守台湾的多数新世代青年很可能成为台湾经济衰退、社会分化、福利萎缩的牺牲品,而且他们之中部分人很可能受到激进“台独”思想的诱惑[19]。

多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不遗余力地多方搜采、细致整理、精心保护文献典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挖掘阐发、传播推广和展示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深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国家级典籍保护工程,全国90%以上存世古籍完成普查登记,385万余叶破损古籍得到精心修复,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联合全国39家古籍收藏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0万部(件)、3000余万叶,读者可以免登录阅览丰富的古籍珍宝。完成民国时期图书、期刊、报纸30余万条数据的普查登记,同时提供5万种民国时期图书数字全文阅览服务。

针对传统压电能量俘获电路能量俘获能力低的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具有并联电感同步开关控制的压电能量俘获电路,如图3所示。

在对典籍保存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还注重典籍资源的整理研究,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珍贵典籍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推出《中华珍贵典籍史话丛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鲁迅手稿全集》等编辑出版项目,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典籍、亲近典籍、领略典籍之美提供新的优质文化产品。一些图书馆还建设了典籍博物馆和国学馆,通过专门的服务空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如吉林省典籍博物馆、江西省典籍博物馆等。南京图书馆于2016年10月12日开放“国学馆”,向公众提供5万册古籍新印本、3万册新印民国文献、1万余种“新国学”类书籍,还展出过朱熹《诗集传》、过云楼《龙川略志》、高鹗殿试卷等珍贵古籍、文献,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国学的普及与共享。仅开馆第一年,就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出版社提供古籍和民国原本近万部、缩微胶卷千余种、数字扫描资源上万种。

各馆还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加强典籍活化利用,传播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等专题展览、“走近四库全书”活动,北京、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举办的“册府千华”珍贵古籍特展,以现代化展陈手段呈现珍贵典籍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基因、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吸引公众近距离感受古籍之美。“国图公开课”“南图讲座”“上图讲座”等品牌讲座活动中,都包含大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地发起“中华传统晒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开国宝脉络,光大典籍保护传统。

以往研究中发现封闭阴暗的压载水环境中水龄为10 d时,细菌丰度的变化已趋于稳定,且5~10 d时压载水中的浮游植物大部分已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15-16],根据这一结论,本研究以水龄10 d为时限。

“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中就有“敬业乐群”的说法;《论语》中强调要“敬事而信”“言忠信,行笃敬”;韩愈在《进学解》中写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典范人物,从遍尝百草的神农到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从百工之祖鲁班到改良造纸术的蔡伦,从忍辱负重写出史家绝唱的司马迁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敬业勤劳,才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当今社会,敬业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从小处看,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实,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体现个人的价值;从大处看,只有人人敬业,乐于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3 肩负使命,组织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

2016年,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指导下,经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旨在梳理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发展脉络与体系,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经典,力求与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

项目以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为标准,遴选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经典,秉持“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的编纂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为宗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陈山利有点慌,想躲避,然而,他却动弹不得,只得紧紧地闭住眼睛,动弹不得地感受着,从她唇边荡开的凉意,如同雪莲,携带着丝丝柔情,向下覆盖他火烧般灼疼的伤口。

行文至此,想起李长吉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的“泪”,大概正是李长吉的“那一刹那的感觉”。是什么形成的他的感觉,是“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令人心酸的风,看似射向了金铜仙人,实则是射向了李长吉。这与华君武由于枯燥的发言形成的他的“那一刹那”的“苍老”的感觉,何其相似乃耳。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常情常态,又何独厚于画家诗人。可这“感觉”对常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感”过也就算了。可画家诗人,却能杯水生波,令人玩味不尽,换言之,亦即艺术魅力,审美愉悦。

根据排土场、磅房区位分布,离办公楼的距离远近,结合现有的资源条件,以及需对应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充分应用光纤、4G、网桥、WiFi四种传输技术的优点,优化设计传输链路,分区域分层组网,搭建了传输监测数据、监控影像的网络层。具体如下:

二是解读人均为当代权威专家,学术水平高。项目成立了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领衔的编纂委员会,并聘请了饶宗颐、叶嘉莹等19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项目顾问。每一部典籍的解读人都是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且在该领域政治方向正确、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观点稳妥的知名专家学者,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也能反映出当代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例如,《论语》聘请的解读人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钱逊,毕生致力于研究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有《论语浅解》 《孟子诵读本》 《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等。

三是编审过程精益求精。编纂委员会总体负责《百部经典》书目选定、编纂体例、聘请解读人、质量控制、大纲调整、内容把关、风格统一、进度控制和争议平复等工作。截至目前,召开编纂委员会会议33次,完成项目体例设置、丛书版式和封面设计、百种书目遴选、各批次解读人审订专家遴选等。每部书稿提交后延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审订,并提出修改意见。解读人吸收审订意见对书稿进行修订后,还需提交审订组长复审,经审订组长确认书稿符合项目需求,达到出版要求后,才由编纂办公室将“齐清定”稿件交付出版社,进入编辑出版流程。书稿审订主要从立场把握、体例、学术规范、普及性等方面把关,如书稿是否坚持了“立足学术、面向大众”,是否立足了高水平学术研究基础上的“经典普及本”,是否做到了既保持学术严谨,又通俗晓畅、简明生动,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满足大众阅读需求。

目前,项目已累计出版六批50部图书,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曾多次对项目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并对参与编纂工作的专家学者进行鼓励。第一至第五批图书(40种)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批图书(10种)获得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奖、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周易》 《尚书》 《论语》《史记》《楚辞》等10种图书入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首批向全国推荐的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

为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社会效应,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专门开辟《百部经典》展示区;在多个阅览室设置《百部经典》系列纸质图书馆、音像一站式阅览区,为读者提供纸质图书的开架阅览,全天候地循环播放由专家学者讲解经典的音视频资源,建造以读者为中心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区。同时,选取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论语》 《诗经》 《史记》 《杜甫集》 《李白集》 《楚辞》等经典著作及近70种配套读物共同在少儿馆专区展出,涵盖图画书、经典选本、趣味讲解、人物传记等多种形式,为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推荐优质文献资源。同时,在北京地铁推出“群星闪耀·经典同行”《百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精选10种《百部经典》图书电子资源及相关视频资源,为读者提供免费扫码阅读,并在近千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百部经典》校园行系列活动,还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各党校推广丛书,走进公园、社区等宣传推广活动正在策划中。

此外,我馆还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刊发书评,拍摄《文脉颂中华》系列短视频,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知识竞赛、手抄经典、阅读分享会、经典每日诵读等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引领公众走近经典、阅读经典。不少读者参加完活动留言:“收藏经典,传承文化”“传承经典,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华夏好书,经典流传”等。去年,我馆还积极参与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栏目拍摄,生动解读《尚书》《天工开物》等经典典籍内涵,把优秀典籍变成可视化、故事化的作品,带领观众穿越古今,被网友和媒体盛赞“传播文化自信”“震撼人心”。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突出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荟萃之地。各级图书馆要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和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珍贵典籍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结合“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深入挖掘馆藏价值,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彰显中华典籍服务当代、服务社会的功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那么如何带动那些因病、因残致贫,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重点贫困户实现脱贫?为解决这一问题,石柱县进一步探索了基金收益扶贫模式,即县财政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起1亿元的资产收益扶贫专项基金,由县国有资产监管中心委托兴农担保公司负责管理。该基金的申请对象为农民合作社及参与产业扶贫的各类企业,而收益对象为重点贫困户,按照每带动一户重点贫困户5万元的标准计算申请借用额度,借用时限最长为5年。

最后,预祝本届南京图书馆阅读节暨嘉惠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典籍古籍中华
拈花
——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