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永兴方言i>的舌尖化音变
——兼议i>在湘、赣语中的地理分布及底层溯源*

2022-10-13胡斯可

关键词:土话城关永兴

胡斯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城南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隶属于郴州市。东邻郴州资兴市(县级),南连郴州苏仙区,西靠郴州桂阳县,北接郴州安仁县和衡阳耒阳市(县级)。2018年区划调整后,永兴县辖便江(为便于区分,以下称城关)、湘阴渡2个街道办事处,马田、金龟、柏林、鲤鱼塘、高亭司、悦来、黄泥、太和、樟树、油麻10个镇,洋塘、大布江、龙形市、七甲4个乡,共16个乡级政区,总人口71.7万人。《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把永兴方言划入赣语耒资片,永兴方言音系参看拙著《湖南永兴赣方言同音字汇》(载于《方言》2009年第3期)。

一、i>音变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

表1 永兴方言i>舌尖化音变的共时分布

表1 永兴方言i>舌尖化音变的共时分布

声组例字马田龙形市油麻柏林太和城关老派城关新派帮组笔pipipipɿpɿpɿpɿ端组地tititititi/tʃïtʃïtɿ泥组李lilililililɿlɿ精组七/齐tɕhitɕhi/tʃhïtɕhi/tʃhïtʃhï/tʃïtʃhïtʃhïtshɿ见组急 ietʃïtʃïtʃïtʃïtʃïtsɿ晓组戏tɕhitʃhïtʃhïtʃhïtʃhïtʃhïsɿ影组椅iiʒïʒïʒïʒïzɿ

从调查获得的材料来看,马田话中暂未发现舌尖化音变的明显迹象。其余五地方言则体现了舌尖化音变的六个不同阶段:

1.龙形市话。舌尖化涉及三个声组,可看作起步阶段。见、晓组字已读为[ï];精组字处在变动过程中,大部分字读[ï],只有“七”等少部分字仍读[i],残留着舌面音阶段的最后痕迹,这种情况可称为“异字两读”。

2.油麻话。发生舌尖化音变的增加了影组,其余同龙形市话。

4.太和话。和柏林话的唯一区别在于,端组字成系统地有[i]、[ï]两读,可自由选读,这种情况可称为“同字两读”。

5.城关话。老派话和太和话的区别有,端组字由[i]、[ï]两读归并为[ï],泥组字读[]。老派读[ï]的字在新派话中一律念[]。

关于太和话端组字的“同字两读”问题,发音人1(男性,60岁)首先读的是[ï],但发音人2(男性,45岁)觉得要读[i],经过两位发音人的讨论,最终认可两种读音确实都存在。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方言接触的影响。太和地处城关和柏林之间,距柏林7公里,距城关26公里,有G240国道连通3地,交通往来方便。太和话端组字的这个现象正是柏林话和城关老派话相应音变特征的杂糅,对应了太和由于年龄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言语社团中的读音差异,为处于i>音变过渡阶段的具体形态提供了一个“活样本”。

表2 永兴方言i>舌尖化音变的历时演变

表2 永兴方言i>舌尖化音变的历时演变

阶 段方言点读舌面音i或过渡元音ï读舌尖音ɿ第1阶段龙形市见晓组ï,精组i(少数)/ ï(多数)第2阶段油 麻见系ï,精组i(少数)/ ï(多数)第3阶段柏 林见系和精组ï帮组ɿ第4阶段太 和见系和精组ï,端组i/ï(同字两读)帮组ɿ第5阶段城关老派见系、精组和端组ï 帮组ɿ泥组ɿ第6阶段城关新派见系、精组和端组ɿ帮组ɿ泥组ɿ

通过对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情况的分析,可知永兴方言[i]在不同声组后舌尖化的大致顺序,首先由见晓组和精组启动,其次是影组和日母,帮组紧随其后一步到位完成舌尖化音变,端组继续加入,最后是泥组,继帮组后成为第二个不经历过渡元音[ï]直接变读为[]的声组。其余声组虽然发生高化的现象比帮组或泥组字要早,但在多个方言中都保持在过渡元音[ï]的位置,只有在城关新派话中才一并完成舌尖化音变。至于帮组和泥组为什么不经历过渡元音[ï],直接完成[i]>[]的音变,这可能和声母发音时的成阻部位靠前有关。帮组的[p phm]是由上唇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发音,双唇是最靠前的发音器官;泥组的[l]声母是由舌尖和齿龈构成气流阻碍发音,这两组声母与舌尖前音[]相拼,发音人会觉得较为自然,如果改用双唇音、舌尖音声母去拼舌叶音[ï],就没有那么顺畅,这有违趋简避繁的发音“省力原则”(Martinet,1955)。

二、i>音变的空格填补和形态特征

表3 城关新派话[]韵字的分布范围

表3 城关新派话[]韵字的分布范围

舒声韵入声韵韵 摄例 字韵 摄例 字蟹开三祭韵币毙厉际艺深开三缉韵笠集袭级吸蟹开四齐韵闭批迷低体礼挤西鸡启臻开三质韵毕蜜栗漆膝吉一逸止开三支韵披脾离寄骑议易曾开三职韵逼力息极亿翼止开三脂韵比尼利肌器姨梗开三陌韵碧逆止开三之韵理记欺棋忌疑喜医异梗开三昔韵璧辟迹籍惜夕益译止开三微韵几汽毅稀衣梗开四锡韵壁觅笛敌历绩戚寂析激

太和话等方言中部分声组后的[i]韵尚未启动舌尖化音变,也就不存在[i]韵的空格问题,油麻话等方言在通向[]的路途中仍处在过渡元音[ï]的阶段。以[i]舌尖化程度的高低或者i>的速度差异为分类标准,可以把永兴各点方言i>的舌尖化音变归纳为三种形态:

1.凡是发生舌尖化音变的[i]都读为介于舌面与舌尖之间的[ï],也就是方言中只有[i]>[ï]这一种音变,我们将它命名为舌尖化音变“过渡形态”。龙形市话和油麻话等就属于这一类,方言中既有尚未发生音变的[i]韵字,又有念过渡音[ï]韵的字。

三、i>音变的方言比较和底层溯源

表4 永兴周边方言及部分赣语[i]韵例字的今读

通过对比可知,永兴周边的郴州、桂阳和资兴话中,[i]都没有发生舌尖化音变(桂阳城区官话和郴州官话情况相同,因表格排版限制未列出)。资兴话情况特殊,不仅咸山摄开三四等舒声字,如“煎捡剪箭占剑钱前钳子浅贱欠先嫌扇线现苋”像永兴城关新派话那样读[i]韵,而且较多咸山摄开三四等入声字如“业聂别撇灭铁贴帖跌喋蝶叠迭捏列裂烈篾蔑”、部分效开三四等字如“庙燎尿桥”、部分流开三等字如“留榴酒袖牛”都读[i]韵,导致一大批字聚集在[i]韵之中。同音字的增多会对交际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推动[i]>[ï]或[i]>[]的音变,但目前暂无明显迹象。

可见,永兴方言并不是周边众多方言包围之下的一块i>音变的“孤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耒阳和安仁i>音变的方言点都较少,属于散点式存在,不同于永兴的大面积分布,而且耒阳话、安仁话的舌叶元音都没有像永兴方言那样继续演变为舌尖音[]。南昌、泰和、南丰、樟树四地赣方言[i]韵均未发生舌尖化音变,不仅如此,我们查阅了赣语内部各片方言代表点的语音材料,暂时都没有这类现象的记录,刘纶鑫(1999)的调查研究显示,江西赣语中就连舌叶音声母都较为罕见,仅有宜春、余干、于都等个别方言。因此,永兴方言的i>音变不大可能是来自江西移民赣语的影响

我们再把视野投放到湘语当中,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请看表5。

表5 湘语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表5 湘语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系属分片方言点音变类型参与声组和涉及字数湘语永全娄邵东安花桥[i]>[ï]精组、见晓组(大部分)道县仙子脚[i]>[ɿ]见晓组(大部分)永州岚角山[i]>[ɿ] [i]>[ï]精组(大部分[ɿ])、见晓组(大部分[ɿ]、个别[ï]) 新田茂家[i]>[ï]精组、见晓组(小部分)祁阳城区[i]>[ï]精组、见晓组(大部分)涟源桥头河[i]>[ï]见晓组(大部分)绥宁鹅公岭[i]>[ï]精组(小部分)、见晓组(大部分)隆回雨山[i]>[ï]见组(大部分)

湘语的五个分片中,长益片、辰溆片和衡州片暂无现象记录,永全片和娄邵片均有这类现象,而且[i]韵的舌尖化音变涉及多个方言点。以永全片为例,道县仙子脚话见晓组[i]韵字大部分读[](王淑一,2007),永州岚角山话精组[i]韵字也读[],都完成了舌尖化音变,见晓组基本完成,仅“气牺系”等个别字仍与[t]组声母相拼,但[t]组声母实际读舌叶音(李星辉,2003:67)。新田茂家话[tth]在[i]韵前的实际读音也为舌叶音[tʃ tʃhʃ](谢奇勇,2004:158)。祁阳话中处在[tʃ tʃhdʒ ʃ ʒ]之后的[i]韵母,带有浓厚的舌叶音色彩,涉及精组和见晓组字(李维琦,1998)。

湘南土话的情况可另作一个有力的支撑依据。赵日新(2007:48)提到宁远禾亭的[i]>[]限于[ts]组声母,从举出的例字来看,涉及少部分精组、见晓组字。实际上,宁远柏家坪(李文,2008)、中和(李永新,2004)等地都存在这种现象,永州其他地方的土话[i]>[]音变现象同样较为常见。郴州土话中则偶有[i]>[ï]音变,暂未见[i]>[]音变,请看表6。

表6 湘南土话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表6 湘南土话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系属地区方言点音变类型参与声组和涉及字数湘南土话︵暂定︶永州郴州宁远柏家坪[i]>[ɿ]精组、见晓组(大部分),影组(小部分)宁远中和[i]>[ɿ]帮组、精组、见系(大部分)道县小甲[i]>[ɿ]见晓组(大部分)新田青龙[i]>[ɿ] [i]>[ï]帮组(小部分[ɿ]),精组、见晓组(大部分[ï])双牌江村[i]>[ɿ]见晓组(大部分)桂阳樟市[i]>[ï]精组、见晓组(大部分)

湘语的固有底色在湘南土话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存留。尹凯(2019:124)基于湘南地区的移民史推测,江西移民的赣语和当地土著民的方言(很可能是古湘语)相互作用和整合,最终形成湘南土话群。鲍厚星(2004:308)比较多个湘南土话全浊声母的今读规律,认为永州土话“既可以定性为湘语成分较重的混合型方言,也可以作为特殊的湘语片处理。拿永州土话和郴州土话相比,前者所含有的湘语底层比后者要深厚许多”。这和我们发现的永州土话i>音变方言点要明显多于郴州土话的现象有暗合对应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永兴境内方言点普遍发生的i>音变应该属于湘语底层特征的存留。

在观察湖南东部自北而南狭长地带的赣语情况时,我们注意到i>音变方言点的地理分布还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规律,请看表7。

表7 湖南赣语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表7 湖南赣语代表点i>音变概况统计

系属分片方言点音变类型参与声组和涉及字数赣语洞绥耒资绥宁梅坪[i]>[ï]见晓组(大部分)洞口文昌[i]>[ï]精组(个别)、见晓组(大部分)常宁板桥[i]>[ï]心邪晓母(大部分)常宁塔山[i]>[ï]精组、见晓组(大部分)耒阳城区[i]>[ï]精组、见晓组(大部分)

方言点与江西省地理接壤的大通片、宜浏片、吉茶片中,i>音变现象暂未有记录,而耒资片和洞绥片却多有表现,例如,耒资片除耒阳、永兴和安仁以外,常宁板桥话[]与[i]相拼带有舌叶音色彩(李冬香,2015),洞绥片绥宁梅坪话见系声母后的[i]韵读[],且[]的卷舌程度较低,舌尖位置靠前(吴晓燕,2008:146),这个特点近似安仁新洲话(前文已分析)。耒资片、洞绥片与赣语源方言区地理相隔较远,受赣语的侵蚀相比其他各片要小,所以底层方言的特色因子仍有深浅不一的体现,各点i>舌尖化进程因演变快慢的不平衡而造成的程度差异就是明证。湘语、湘南土话中i>音变方言点的地理分布,大致上也吻合“多见于偏离或远离湘、赣省界的区域”这条规律:湘西南、湘中的永全片和娄邵片多见,湘北的长益片和湘南的衡州片暂未见;距离湘、赣省界稍远的永州土话多见,距离湘、赣省界较近的郴州土话少见。但偏居湘西的湘语辰溆片是个例外,没有i>音变现象,这可能和周边的西南官话的影响有关。

四、结语

根据目前我们的调查和搜集到的资料,湖南境内的汉语方言中,i>的音变现象在永兴方言中最为典型普遍。永兴这样一个很小的县级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着发生i>音变的方言点,而且呈现出不少特殊现象:柏林话、太和话中[i]、[ï]、[]三韵共存,龙形市话“异字两读”和太和话“同字两读”反映出的[i]、[ï]两韵“拉锯”的动态过程,各方言点从精见晓组启动、泥组收尾的声组音变顺序,因[i]舌尖化程度的高低呈现的丰富形态等。永兴方言舌尖化音变的状况,对于认识汉语方言[i]>[]的共时面貌和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和类型学意义。与此同时,永兴境内i>音变方言点为什么如此普遍(远多于周边市、县),为什么精组字i>音变启动最早但舌尖化完成最慢,对比官话、徽语、吴语、晋语、客家话等其它方言的i>音变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等问题,还有待搜集整理更多资料后进一步探讨。

陈晖(2006)指出,蟹假果摄主要元音形成[-a]、[-o]、[-]序列这条特征“只在部分湘方言中存在,但特色鲜明”,并把它列为确定湘方言的四条标准之一,强调韵母的演变格局或演变模式对于湘方言的确定不容忽视。“‘果、假主要元音为 oa 之别’应是江西赣方言的普遍特点”(孙宜志、陈昌仪、徐阳春,2001:124)。永兴境内除了少数地方以外,各地方言果摄读[]有着高度的一致,还有一部分方言蟹假果摄主要元音形成完整的[-a]、[-o]、[-]序列,这应该不是偶合,而是与湘语的一脉相承。i>音变覆盖的湘方言点属于保留了湘语较早语音层次的永全片和娄邵片,这两片正好也是蟹假果摄主要元音高化现象分布的主要区域。在对某些方言的湘语归属把握不定的时候,不妨考虑把是否发生i>音变列为一条参考标准。

猜你喜欢

土话城关永兴
本期广告索引
纯电动汽车电池低温加热系统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烹饪社团课侧记
『我脚着』是啥意思
阿长的诗
飞过城关完小门口的蜻蜓
湘南土话基础语料音库建设初论
异乡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