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及转化对策研究

2022-10-13吴慧珍张国强王兴亮王虎林杜喜梅

甘肃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兰州市转化率科技成果

吴慧珍,张国强,王兴亮,王虎林,杜喜梅

(兰州工业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是科研管理过程的重要工作,其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科研项目的规模和水平,统计与分析的结果,能让管理部门掌握科技项目的研究状态和发展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从而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的进行[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及项目督查等方式,对兰州市部分科研机构的科技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以及制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金支持等措施,以期为本地区科技项目的顺利开展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供理论参考。

1 科技成果分析

1.1 科技成果总量及评价方式

2018年,兰州地区共登记科技成果782项,评价方式包括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验收、科技成果评审、行业准入、结题、机构评价、评估等(见表1),其中以科技成果验收和机构评价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居多,分别占比32.23%和30.31%,从兰州市科技成果总量及评价方式来看,反映出本地区科技成果产量高、评价方式多样等特点。

表1 评价方式及数量

1.2 科技成果来源

兰州市2018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地方基金、国际合作、横向委托、自选课题、其他成果等(表2),其中以地方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多,分别占比23.15%和22.38%。

表2 科技成果来源

1.3 科技成果类型

兰州市2018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科技成果类型包括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软科学成果,其中以应用技术成果和基础理论成果居多,分别占比59.85%和35.68%,软科学成果为4.48%。

1.4 应用技术成果水平

2018年,兰州市应用技术成果共有468项,按照科技成果水平分类,主要有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以及未评价成果等见图1。其中,未评价水平的成果数量高达355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75.85%,而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数量较少,分别为11项和28项,仅占应用技术成果总量的2.35%和5.98%。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的分别有39项、32项、3项,分别占成果总数的8.35%、6.86%、0.64%。

1.5 成果完成单位情况

据统计,兰州市2018年782项科技成果中,完成单位主要有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图2)。从成果完成单位情况看,大专院校占主导地位,共完成科技成果333项,占总科技成果的42.58%;独立科研机构完成科技成果177项,占所有科技成果总数的22.63%;企业和医疗机构各完成109项,均占总科技成果的13.94%;其他单位完成54项,占总科技成果的6.91%。

图2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1.6 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情况

从完成人员分布的单位情况来看,主要来自大专院校,占比为36.30%,其次为独立科研机构,占比为24.07%,企业占比18.22%,医疗机构和其他类型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分别占比14.31%和7.10%。

从完成人员年龄结构方面来看,35岁以下共2 266人,占比32.59%,36~45岁共2 512人,占比36.13%,46~55岁的成果完成人员为1 608人,占比23.13%,56~65岁的成果完成人员为537人,占比7.72%,65岁以上的为30人,占比0.43%,可见,中青年科技人员是兰州地区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各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各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

如图4所示,从完成人员的学历结构方面来看,科技人员的学历结构主要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和其他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学历最多,分别达到2 845人和2 131人,占比为40.92%和30.65%;博士研究生科技人员的数量为1 646人,占各层次学历人员的23.67%;大专、中专和其他类型学历人员分别有263人、32人、36人,分别占各层次学历人员的3.78%、0.46%、0.52%。

图4 学历情况

如图5所示,从完成人员的职称结构方面来看,2018年兰州市科技成果完成人员结构中,院士为4人,正高级职称1 339人,副高级职称1 927人,中级职称2 072人,初级和其他分别为627人和984人。可见,兰州市2018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的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人员是科技成果完成的主力。

图5 职称结构

1.7 应用技术成果基本情况

在486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136项处于初级阶段,有87项属于中期阶段,有245项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属于成熟应用阶段的项目占比52.35%。

应用技术成果按照行业分布进行统计,其中农、林、牧、渔业数量最多,达到179项,所占比例为38.25%,其次为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数量达到102项,占比21.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达到58项,占比12.39%,其他行业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科技成果行业分布情况

如图6所示,应用技术成果按照应用情况来看,产业化应用项目数121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25.85%,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数178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38.03%,试用项目数85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18.16%,应用后停用项目数1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0.21%,未应用成果83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17.74%。在468项应用成果中,已转化项目数44项,成果转化率为9.40%。

图6 应用成果情况

1.8 小结

从兰州市科技成果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兰州市2018年应用技术成果数量达到468项,但受限于目前科技成果水平的评价机制,其中有75.85%并未评价相关水平,已评价的科技成果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分别为11项和28项,仅占应用技术成果总量的2.35%和5.98%,更有一些科研项目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可见兰州市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有待完善,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水平有待提高。②一些课题的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数据,完成课题的目标集中在发表文章、申请专利等方面,科研成果没有走出实验室,也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导致成果转化率不高。③一些项目结题的延续性不足,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研究的内容都比较局限,对于研究潜力好、应用前景广的科研项目,应该扩展研究思路,积极展开后续开发研究,力求转化为实际产品,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价值。④就兰州市2018年登记的科技成果而言,成果完成单位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及其他类型的单位的科技成果数量较少,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角度看,企业的科技成果往往趋向于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科研投入和成果产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 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社会需求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也已成为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加大企业科研投入以及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建议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兰州市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率,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1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前置环节,完善其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地方科技管理水平、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良好转化具有重要作用[3]。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指标,该指标要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注重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产业发展潜力,并具有科学、系统、可观、可操作性强等优势[4-5]。其次,兼顾学术价值和非学术价值,采取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实行“分类分级”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独立、中立、专业性强以及可信任度高的第三方评价机制[6]。构建第三方评价制度,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职能范围,保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规范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运行模式,为科技成果评价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让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化[7]。除此之外,要按照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搭建“分类分级”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人才库,实行相关人员和机构资格准入制度,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乱象[8]。通过科学合理的专家人才队伍,结合健全完善的科技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科技成果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良好转化及均衡发展。当然,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也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管理,保障和服务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每一个环节。

2.2 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及企业科研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基础研发、技术熟化、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功能主体的良好协作[9-10]。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能够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需求对接,从而深度整合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针对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不但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也要注重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11-12]。尤其对一些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急需转化的项目,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多方发力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从而让科技成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要支持企业科研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企业申报的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目前,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加大企业科研投入能够有效改变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时的被动局面,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掌握主动权。通过自身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等方式,能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科技与经济共同发展。

2.3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本地区科技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成为产品、走向市场、实现经济价值是一个复杂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专业转化体系至关重要。为加快科技成果走向商品化和产业化,不仅要建立标准化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还需要有执行力强的政策监管体系、专业度高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全方位、立体化的推广体系和与之配套的产品服务体系[13-15]。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和监管需要有执行力坚强的监管机构监督执行,保证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专业化成果转化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的机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率。科技成果想要成功转化、走向市场,建立相应的推广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也极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专门性服务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专门性服务人才紧缺的现状,培养既熟悉科技成果研发流程,又了解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最大程度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进而产生经济价值[16-19]。

2.4 制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金支持

为促进科技成果良好有序转化,相关职能部门还可制订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激励措施,相关措施要重点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通过设立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基金,针对优势突出、开发应用潜力巨大的科技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助力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遇到资金障碍的机构和企业,可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3 结语

通过对兰州市2018年科技成果统计分析,发现了本地区科技成果虽然数量巨大,但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针对目前最为棘手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以及制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金支持等措施,以期为地方科技项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本地科技成果有效顺利转化,进而推动地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兰州市转化率科技成果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